評論香港深度

梁柏練:在香港,被娛樂化的不僅是鯨魚

在與動物互動的過程中,滿足需求未必是問題,但絕不是傷害動物的合理辯解。

2023年7月31日,連日來吸引大批市民出海觀鯨的布氏鯨,被發現浮屍西貢海面,記者在海上作現場報導。 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3年7月31日,連日來吸引大批市民出海觀鯨的布氏鯨,被發現浮屍西貢海面,記者在海上作現場報導。 攝:林振東/端傳媒

刊登於 2023-08-04

#梁柏練#動物保護#香港#評論

(梁柏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本科生。有次在山上被馬騮咬後,開始關心動物,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著有《看見動物》。)

幾日前,一條鯨魚在香港水域翻肚死亡,是七月中被發現出沒在西貢的布氏鯨。

當初發現布氏鯨時,大家多少有些興奮,因鯨魚在香港水域罕見,而且布氏鯨身長八米,是香港少有的野生大型生物,於是紛紛出海圍觀。其後發現鯨魚背部兩道傷口,似被船隻螺旋漿打到,正在癒合中。不久,網上 傳來一段的影片,鯨魚屍體在海上漂浮,船家旁白:「打車葉打到腸都標埋出嚟。(螺旋槳把鯨魚的腸子都打出來了)」大眾的反應由初時的興奮和擔憂,變成悲傷和憤慨。

事件引起大眾關注,主流批評觀鯨客只顧個人娛樂,罔顧鯨魚安危,導致鯨魚死亡。現時鯨魚死因尚未確認。話雖如此,但鯨魚之死突顯出香港整體從官方到個人對待動物的態度;甚而,鯨魚雖是稀客、事件亦屬偶然,但將動物當成娛樂工具,在香港並不罕見。若細數這方面的「罪責」,還要更深。在問責、批評之餘,應是反省,歸結問題的成因,乃至構想改善的門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