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台北和平封院事件:為何要在疫情中去拍上一場疫情?|電影《疫起》專訪

「他們真的像身處地獄、不願去回想這件事⋯⋯」

《疫起》劇照。

《疫起》劇照。圖:受訪者提供

特約撰稿人 孫志熙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04-25

#SARS十年#SARS

2003年春,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簡稱SARS)病例陸續由境外移入台灣,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於4月24日無預警封院十四天,令全台人心惶惶,期間有57位員工與97位病患及親屬染疫,24位民眾死亡,7位員工殉職。

2017年,時任急診室護理師的劉存菡,與影視製作人張庭翡共同編寫的《煞塵暴》(後改名《疫起》),獲得當屆台灣「優良電影劇本獎」。劇本以2003年「和平封院」事件為基礎,除了醫護人員,也描繪危機當前的眾生相,包括動用關係搶床位、一封院卻走不了的民意代表,還有溜進醫院推銷藥品的藥商等等,角色分支眾多,篇幅約有三小時。

監製過電影《返校》、劇集《罪夢者》的李耀華是該屆評審之一,她對這個劇本印象深刻,頒完獎兩年多後仍掛記在心。到了2019年底,她與編劇終於有了一次正式會面,當下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出現,從事醫護工作的劉存菡知道這是另一個類似SARS的傳染病,但在場無人能預料它將對全世界造成何等影響。而李耀華判斷情勢,覺得時機已至,電影可以開始動工了,恰好三年後就是SARS二十週年,只是「一部片怎麼可能弄那麼久?一定早早就會上映。」計畫啟動當時,她是這樣想的。

Key Man不會現身:你只能去猜

「從媒體文字影像感受到的恐懼悲傷、做為醫護人員在當下的無能為力,我想要再現的是這樣的心情。」

2020年初,各國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相繼封城,正在籌備劇集《茶金》的導演林君陽受邀加入電影開發。此前他就經常聽說有人想做SARS題材,這是個集體記憶的大題目,素材也都豐富且容易取得,關鍵只在如何切入。他知道自己對於要去批判政策或控訴某個當權者很反感,「我很不想去講政治面,可是大家都會往那方面去想,我一個拍過《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導演,我會想問那些人當時的壓力跟為難是什麼?如果要鑽下去,那就不是一個故事承載得了的事情,太多面向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