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深度

專訪政治學家裴宜理(下):我對中國革命的興趣,在於它未實現的道路和可能性

如果回到歷史上的那些時刻,人們為了更美好的世界而做出巨大犧牲的時候,是否有一些方法,也許令人們最後可以看到不同的結果?

2014年5月21日,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人重新粉刷中國共產黨旗幟。

2014年5月21日,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人重新粉刷中國共產黨旗幟。攝:Chance Chan/Reuters/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李菁

刊登於 2023-04-13

#裴宜理#政治學#專訪#中國革命史#中國研究

對裴宜理教授來說,在她多年對中國革命的研究中,一以貫之的主線是了解共產黨人究竟是如何動員那些最初看起來非常難以動員的群體。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面對農民與工人會採用什麼樣不同的技術?人們是抱着何種想法加入共產主義運動,這對中國長期的影響是什麼?

同時,令她特別感興趣的,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書寫和改寫自身歷史的方式。中國共產黨認為其歷史非常重要,並且其歷史是自身合法性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對於裴宜理,努力理解「真實的歷史」,或者說「最準確的歷史」,再與共產黨所書寫的歷史進行對照,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了解它們的交集和不同之處,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因為一個國家只以一種特定的方式書寫和重寫其歷史,是非常危險的。」

在她對安源的研究中發現,共產黨的一些領導人曾經有一種非常理想主義的信念,在1925年之前,與後來的發展不同,革命的暴力程度要低得多。革命在後期發生了許多轉變,變成了「階級鬥爭」,在許多方面「非常令人失望」,但早期的探索對她來說仍然是非常有力的:「它啓發我們去思考那些未曾實現的道路和可能性,而不是在暴力和恐怖中尋找答案。」

在和裴宜理訪談的下篇中,她詳述了對這些話題的理解和看法,也講到研究中國工人運動的契機,最初是如何接觸到歷史檔案,以及一開始的研究成果如何遭到中國資深黨史學家的批評。在她研究中國革命初始,曾對此有一種浪漫的感覺,她後來就沒有這種感覺了。但她一直嘗試思考的是,如果回到歷史上的那些時刻,人們為了他們所希望的更美好的世界而做出巨大犧牲的時候,是否有一些方法,也許令人們最後可以看到不同的結果?

點擊此處,可閱讀本次訪談的上篇。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