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Tiktok的國會「審判」,及其美國困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比起聽證會本身,其實Tiktok後續的命運,或許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話題。

2023年3月23日,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接受美國國會質詢。

2023年3月23日,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接受美國國會質詢。攝:Nathan Howard/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3-04-03

#字節跳動#Tiktok#評論

「你們的平台應該被封禁」(「Your Platform should be banned」)——衆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主席,華盛頓州共和黨人凱西·羅傑斯(Cathy McMorris Rodgers)在萬衆矚目的國會Tiktok聽證會的開局發言當中便一語驚人,以一種絲毫不打算給聽證對象辯護機會的方式,開啓了五個小時針對Tiktok的輪番轟炸。

從事後的情況來看,就算是在科技企業和金融行業日常被國會委員會「怒斥」的當下美國,也從未有過這種由委員會主席帶頭先入為主早早給聽證會定下基調,兩黨議員輪番上陣一同針對聽證方的情況出現。哪怕是五年前深陷「劍橋分析」和「2016大選外國干預」醜聞的臉書CEO扎克伯格在國會面前遭遇的馬拉松式盤問,其言辭的激烈和議員的敵對程度跟Tiktok CEO周受資所面臨的考驗相比,瞬間都顯得「小兒科起來」。

Tiktok的國會「審訊」,是這個近年迅速崛起,一躍成為僅僅在美國就擁有一億五千萬用戶的平台身上近期經歷的一系列爭議的集中爆發。自2020年特朗普首次威脅封禁Tiktok未果以來,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有關Tiktok這一由中國字節跳動公司擁有的app的討論就從未停息。去年年中以來一系列關於Tiktok與母公司關係,特別是有關信息安全和數據存儲方面的媒體報道,更是加劇了Tiktok在美國所面臨的審查壓力。而在聯邦和多個州政府先後通過法案,禁止聯邦和州頒發的設備和網絡設施上使用Tiktok的政策出台後,拜登政府重新提出Tiktok「出售或面臨封禁」兩種選擇,和國會兩院均有立法推動全面封禁Tiktok的新現實,更是直接讓Tiktok面臨着在美生死存亡的局面。

從少有的中國科技企業出海成功案例,到美國社會面「人人喊打」,處處被施壓的「政治靶子」,這幾年Tiktok和字節跳動的形象劇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政治和社會現象。這一方面,既反映了科技企業在二十一世紀初野蠻生長十幾年後在全球治理和政府監管中的角色變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映射了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特別是中美關係大方向的重大變遷。而Tiktok未來的命運,無論是生或死,都將為外界指明有關這些宏觀大問題的未來方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