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席捲數年的全球電影行業,在2022年裏逐漸甦醒:第75 屆的康城影展陣容生猛,我們見證了曾經光輝的電影世界在康城的反彈,也看到了韓國電影大獲全勝的場面; 隨後,釜山和東京電影節也變得熱鬧,預示著世界已經要按下重啟鍵; 大陸電影市場還未擺脫疫情的困境,放映影院及銀幕數在5年來經歷首次下滑,甚至到了「無片可放」的境地。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突如其來的戰爭與動盪也讓電影和電影人變成了發聲的渠道,阿富汗女導演薩赫熱·卡里米(Sahraa Karimi)作為該國唯一一位擁有電影學博士的女性,在社交媒體上持續為被壓迫的女性發聲。 我們似乎無法直接判斷全球電影業是否已回到當年的榮光,因為電影的發行和觀看方式仍在往流媒體和小屏幕傾斜:電影公司繼續削減院線發行,轉向流媒體上映,如《天才少女福爾摩斯2》和《神探白朗2:抽絲剝繭》,TikTok 和本屆康城影展的合作,也成為了全球電影的標誌性時刻。 2023年這8部值得期待的電影,讓我們繼續沈溺在影像中,看見當下,走向未來。
註:片單中文片名為暫譯
The Burdened
導演:阿姆爾·加馬爾(Amr Gamal)
出品國:也門、蘇丹、沙特阿拉伯
首映時間:將於2023年2月16-26日柏林影展公映

在本次柏林影展目前公佈出來的單元中,有多部關於戰爭、離散、和國家恐怖的電影,似乎釋放出了某種關注當下社會議題的信號。
導演阿姆爾·加馬爾(Amr Gamal)是一位也門獨立電影和戲劇導演,他的戲劇《Ma’k Nazel》在也門取得巨大成功後,成為了第一部在歐洲上演的也門戲劇。 他的處女作長片《婚前十日》是過去30年來在也門第一部上映的商業電影,在連續放映8個多月後,也是也門在2018年向奧斯卡正式宣佈參選的電影。 《負擔》是該導演的第二部之作,入圍柏林影展全景單元,是一部關於2015年也門戰爭後的電影,也是也門多年來第一部本土製作。 故事基於導演和一位朋友的真實經歷:在也門內戰期間,Isra’a發現自己懷上了第四個孩子,但因為國家的經濟危機,父母都失去了工作,他們無法養育這個孩子,Isra’a和丈夫決定墮胎,但這給他們的關係帶來了重重危機 ……
也門內戰於2014年爆發,至今已有8年時間,戰爭嚴重摧毀了該國的經濟:收入降低但物價上漲,人道主義危機也隨之而來。 作為本土製作電影,我們可以避免從以往的西方他者化敘事深入也門內戰的語境,來自當地的影像視角或許能讓我們更好地反思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