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過時.過節》導演專訪:到底我們可否好好討論香港人的家庭問題?

一個離家出走的故事,是家庭問題,但無數個離開家園的決定,便不再只是一個家庭,而是一座城市的離散,是香港人的「家事」。

《過時.過節》導演曾慶宏。

《過時.過節》導演曾慶宏。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紅眼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2-12-13

#過時.過節#香港電影

電影既是社會縮影,也是創作者內心創傷的存照。從事影像創作剛好十年的香港導演曾慶宏,拍過獨立電影、紀錄片,寫過電影專書,既是文化評論人、大學講師,也一直在電影圈中不同崗位掙扎、學習。直到這一年,曾慶宏終於交出第一部劇情長片。據說《過時.過節》改編自他自己當初離家出走的經歷,曾因為憤怒、價值觀不同與家人決裂,後來又因為諒解,選擇回去修補關係。

他冀望自己的一去一留,能成為同代人的共鳴,並且道出離散潮下香港人來人往的另一種「家事」。過去從不想被牽著鼻子走的獨立電影人,如今卻嘗試進入商業主流,面向更多主流觀眾。曾慶宏形容,是要帶著自己的家庭故事走遠一點,把訊息傳遞給理念不同的人。離開,又再回頭,似是有所參悟,同時重新思考著自己與電影的關係。

在香港電影,你很少看到一部認真涉獵、探討家庭關係、但又不是喜劇形式的作品。到底我們可否好好討論香港的家庭問題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近年不少香港新導演,都是從「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脫穎而出,獲得拍攝他們第一部電影的資金,譬如黃進的《一念無明》、陳小娟的《淪落人》、陳健朗的《手捲煙》。曾慶宏亦不例外,《過時.過節》其實早於 2019 年獲獎,最時作品取名《陽》。

「除了是故事男主角(呂爵安飾演)的名字,同時寄意有陽光的感覺。」曾慶宏憶述,雖然打從一開始便想描寫自身的家庭故事,但有調整過心理狀態才投入創作:「我最終想要表達的,畢竟並非那種對家庭的憤怒、無法溝通的狀態,相反地,是更想呈現每個人面對困局時都能看見一絲希望。我已經不再是那個離家出走的兒子的情緒,也不想停留在那個糾結的狀態。經常想起韓國導演李滄東在《綠洲曳影》最後一場以蒙太奇手法拍攝陽光,也嘗試將這種意識帶給觀眾。」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