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九合一選舉台灣深度

18歲不比81歲差:「最老」民主國家台灣,為何下修公民權這麼難?

「現在一定要20歲的理由是什麼?理論基礎又在哪裡?」

公民科教師呂昱達及高雄新莊高中的學生。

公民科教師呂昱達及高雄新莊高中的學生。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王怡蓁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2-11-22

#18歲公民權#2022台灣地方選舉

【編者按】11月26日將登場的台灣九合一選舉,同日合併有18歲公民權修憲案,18歲公民權,是將選舉權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讓18歲以上的公民可以投票給候選人,亦可參與修憲複決;如通過,台灣將新增約41萬餘人的青年選民。

然而,要通過本次修憲公投需要獲得高達962萬張同意票,遠比2020年總統大選在74.9%的投票率下,蔡英文獲得史上最高的817萬票還要高。除了高門檻,社會對18歲的公民權態度不一,「大人」認為青年不成熟、青年則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端傳媒將以三篇系列報導,分別就學生、教師與倡議團體的角色,與讀者一同認識,「這遲到的兩年」如何影響台灣民主的未來?

吆喝著班上學生就位,原本嘈雜的教室裏漸漸恢復秩序,一群高中生起身向自己所屬陣營移動,位於高雄新莊高中課堂裏,即將上演一場18歲公民權的模擬公聽會。

台灣九合一選舉將於11月26日投開票,此次併有一案公投,30歲的公民科教師呂昱達為這群高中生舉辦的模擬公聽會,便是因應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由學生分組扮演正反方代表。一週過後,投票結果揭曉,34名學生加上一名雙語班的愛沙尼亞籍交換學生,總計開出28票同意,一票反對的結果,另有五票因遲交成廢票,同意票佔全班的八成。

呂昱達除了是一名公民科教師,編有《公民與社會:探究與實作》的高中選修教材,並經營「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臉書專頁分享公民議題與相關知識。他經常在課堂上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能在即便有多數意見支持下,仍能試著找出、並理解對方反對的理由。

「公民教育本身就是在培養能尊重他人、具公民素養的人,」他說,在他教書以來,一直認為學生很有能力,「18歲的人,不比81歲的差。」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