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港西路一段馬路為劃分,這頭,是剛解除隔離後的廣州海珠城中村的「次密接」,大多為康樂村、鷺江村的農民工,由於村被封控不讓進出,他們只能露宿街頭;馬路那頭,則是雖在封控中,但仍然可以外賣、憑通行證出行的居民,他們住在房價平均七八萬一平方米的小區裏,一抬頭就可以看見陽光普照的珠江和廣州塔。
這是海珠怡樂某社區住戶江晨在11月14日深夜直觀感受到的情狀。
從10月下旬開始,廣州市海珠區Covid-19確診人數激增。10月23日,廣州市海珠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告,海珠區自2022年10月23日16時30分起對廣州大道南以東、新港中路以南、藝苑南路以西、敦和路以北區域(除麗影廣場、珠影大院外)實行臨時管控,實行「人不出區、錯峰取物」防控措施。
疫情前曾在鷺江村口的逸景翠園小區生活過一年。村口的幾個小區去地鐵站都需要搭乘由鷺江村和村口幾個小區一起民營的「村巴」,九人電瓶小車載著一車人穿過城中村送大家往鷺江地鐵站通勤。鷺江村內的店鋪,無論是餐廳還是美容美髮都比村外的便宜,而且服務態度也很好,確實是很有活力的城中村。
在端這篇文字看到熟悉的地方,聯想起這些畫面,覺得好唏噓。
好文章!感谢作者和端!恳请作者和端继续关注广州海珠区的情况。似乎前天晚上海珠也有抗议?
感谢报道!评论里面讲的现象确实存在,背后就是广州2000年后多年的落寞,没有互联网和高科技的产业发展、粤语文化的衰落,还有已经很久没有广东籍的政治精英了,且未来这一状况也还会持续。但不是所有人都看不清楚,只是不便指出这一层。
我算是“土著”了,但不是在村子的村民。海珠区名字来自于海珠石,我们都叫“河南”。海珠岛上原来最旺是在沙面对面的西部,而不是如今东部的琶洲。十三行的巨贾在这里修豪宅,还有一些出埠的华侨回来买地建房子。中国城市化变化太大,中间有很多问题,很多不是一拆了事。
感谢端详细的报道,看的好唏嘘。
其實對於外來務工者的批評和當年(不論是14年佔中和19年反送中)批評香港示威者的話術都是類似的:「都是湖北二房東不願意作出寬限」「都是湖北同鄉搶走物資,搞得他們沒能拿到物資」v.s. 都是「香港地產商炒高樓價,為什麼不針對地產商而是針對政府國家etc」。還有共同的「自作自受」,「待不下去就滾」etc。對於冒頭的反對者,打壓的邏輯都類似的。
讽刺的是,外来务工者在反抗,广州以及其他广东人在骂他们驱赶他们,结果强内墙外不明真相的在说“还是广州/广东人有反抗精神”。底层互掐,没人骂政府,政府完美隐身。而官员现身抚慰一下民众情绪,则立马就有人夸上了,“广州政府是亲民为民的好政府!”。
谢谢端
"好在有大樹下的露水可以喝"......
好文
广州不该这么对他们
竟然彷彿回到戰亂時期般
在广州生活了一年就在海珠这个【岛】上,每天通勤都穿过广州大道南、中大、东晓南、客村、广交会…看着熟悉的地名真是唏嘘…
写得好仔细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