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我也有過快樂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2-11-05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claudiabing,回應《大學生的封校生活:人生「爬藤」成功了,畢業於「騰訊會議大學」

如果沒有體會過自由的快樂,那麼就會非常容易地接受不自由。

作為2018年入學的大學生,我幸運度過了一年半自由的大學生活。我入學的時候,所有人都說要努力玩。我大二開始準備申請研究生,學長驚訝地說這也太早了,大三開始都可以。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所有人一進大學,就被推著往保研的方向走,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保研。但是在我看來,保研不過是在另外一個地方再關三年。留學也從小眾賽道演變成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是這根本不能怪大學生。封校讓大學生無法接觸社會,大學失去了最重要的與社會初步接觸的功能,因而大學生還是選擇在自己熟悉的象牙塔裡多度過一段時間。

Anyway,這個國家最青春活力思想最前衛的大學生變成了最不自由的群體,這不正好可以避免遊行嗎?喔,現在學生不要說為了人民的權利遊行,就連為了審批出校困難、食堂不好吃這點自己的權利發微博,學校都要找到你,和你談話,威脅給你處分「影響保研」。

那就這樣吧,把恐懼從小植入民眾的心裡,便不再有「不聽話的人」。

2. Hitaka,回應《大學生的封校生活:人生「爬藤」成功了,畢業於「騰訊會議大學」

疫情人禍下的中國人,在碩大且笨重的有機體內,個體作為其細胞、而又組織為器官。兢兢業業、庸庸碌碌地過著安全的小日子,也是一種美好。大約,這樣就可以了。

3. Ron324,回應《大學生的封校生活:人生「爬藤」成功了,畢業於「騰訊會議大學」

80後路過。只能說大學校園和宿舍生活真的很有趣,你離開自己成長的地區,去探索新的環境,跟一群素不相識的人一起住宿舍、一起搞怪、一起打球溫書等等。那是一段年輕的燥動加上真正開始踏入成人世界的不安所交織起來的美好回憶 。

當你畢業了找工作了,你就不再可能體會到相同的經歷。我替他們感到難過,他們之中比較年輕的甚至已經進化到習慣了這種管控,這是一種人類文明進化的悲哀。

4. ninalin,回應《大學生的封校生活:人生「爬藤」成功了,畢業於「騰訊會議大學」

我是00年代左右唸的大學,現在40多歲了。回想當年的大學時光,特別是大一大二,還是覺得那是人生中最青春夢幻、熱血沸騰的兩年。如果這樣的人生經歷被剝奪了,等這些年輕人活到我這個年紀時,到底該如何告訴自己:「那是我也體驗過的快樂,所以現在該是我來承擔起大人的責任了」呢?

5. Chocolatime,回應《北京郊區,有一群「保衛黨中央」的看電人

這個文明的統治者總有一種築牆的衝動,這種歷史慣性已延續數千年。古有耗費巨量人力財力修建長城阻隔遊牧民族入侵,現有賽博防火牆隔絕信息流動自絕於世界,今又有斥巨資僱傭看電人守衛京畿。國歌裏唱的「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竟然一語成讖。越脆弱的事物越需要堅固的牆來保護,脆弱的是什麼?他們在怕什麼?

6. Observeradam,回應《俄國行記:一個戰爭中的社會,如何當作戰爭沒有發生?

L這種人,看似「富有俄羅斯的良心」,實際上和他所鄙夷的西方和亞洲的同類並無二致。那些在現代性巔峰時期陷入迷茫和偏執的年輕人,只是期待着用理想和利他而僞裝的bigotry與荷爾蒙,來救贖陷入社會失範的自己而已。用鬥爭和廝殺來清除墮落,讓文明獲得涅槃,這樣的論調,我們在19世紀末的帝國主義者和20世紀的法西斯主義者那裏聽到的還不夠多嗎?無論如何,那些去傾聽和共情自己所不了解的他者,去幫助那些來自遠方的受苦者的志願者,還是總比這種自以為比犬儒主義要強的道學家對世界有益得多。

7. 默蒼離,回應《俄國行記:一個戰爭中的社會,如何當作戰爭沒有發生?

題外話,感覺作者的女性主義視角挺重的,當然我覺得是好事,尤其是在面對諸如「戰爭」「民族」「勇氣」「榮耀」這些傳統上充斥男性荷爾蒙的理念時,女性主義的視角能有非常好的批判,也能看到更多原本被視而不見的東西。

8. 夢者,回應《暗黑旅行團:帶你去一次死亡深度遊

之前在倫敦讀書時,住的學生宿舍剛好就是開膛手傑克殺害其中一名女性的原址,常常能看到大隊人馬的觀光團在宿舍樓下。看到封面的插畫,很熟悉的感覺,右邊柵欄很像宿舍樓下的圍欄。

突然意識到我是不是也喜歡這種暗黑旅遊,因為我也很喜歡作者提到的布拉格的共產主義博物館。幾年前花了一個下午在裏面待着,出來後覺得自己好有收穫。也許更多的是一種中國人的凝視,一種對東歐共產主義制度瓦解的嚮往,一種對8964、甚至對布拉格之春的nostalgia。

9. cccourage,回應《女性主義的具體生活:洗碗這項家務活,性別為女嗎?

作為女生,吃完飯後看着剩菜和用完的碗放在那裏,心裏上是很難放過自己的。在家裏我不收拾,任務就留給了我媽;在男友家裏是他爸爸負責洗碗收拾的工作,我幫忙還會說讓他來。但儘管如此,和男友居住時,不是我主動收拾,就是我主動叫着他一起收拾,負罪感似乎從來不會出現在他那裏。

除了東西很多的情況,大部分時候還是我收,因為要叫他去做往往是更大的精神勞動,自己及時收還是做得很快的。我也喜歡收拾的秩序感,久坐工作之後尤其覺得洗碗可以放鬆,但又不希望永遠是自己揹負「我要不要去收拾」的負疚感。

10. zephir,回應《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之四:二十大後台美關係會否有變?華府到底如何討論台灣?

某些強國人展示着一股帝國主義遺風,正如前天被撤回的美國國會公開信。烏克蘭人2014年就在、2022年正在、之後永遠會在掌握他們的命運。而強國人煤氣中毒的時候主宰不了自己能否到離家一公里的醫院救命。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