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台灣身分證、居留證上的個資太多?他們想要隱私,更想擁有選擇權

「不是每個人都想父母名字、婚姻狀況被揭露,每個人對於幸福美滿的定義不同。」

插畫:Mantha Mok

端傳媒記者王怡蓁 實習記者 鄭敏婷、尹寶盈、吳冠伶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2-10-03

#資安問題#個資外洩#身分證改革運動#隱私

阿靜走進台北市移民署辦公室,向櫃檯職員提供申請編號,隨即收到一張淺藍色卡片——居留證上,除基本的姓名、性別、出生地、出生日期、統一證號外,還列出配偶名字、在臺地址。

阿靜有點不安,輕聲跟旁邊的丈夫說,「這不是我的個人證件嗎?怎麼有你的名字?還有地址?」丈夫皺一皺眉,香港的身份證,並沒有這兩項個資。阿靜向來在意個資暴露,高中時,有商店職員拿到她的電話號碼,隨後兩個月,一直對她作訊息及電話騷擾,她至今仍心有餘悸。

晚上,阿靜跟台灣朋友蘭蘭吃飯,慶祝在台展開新生活。阿靜告訴蘭蘭,居留證額外個資讓她疑惑和不安,「這是否只是我恐懼太大?」她也糾結着,或許是自己未充份了解額外個資的用途和背後的原因。

蘭蘭也掏出她的台灣國民身分證——上面不止有配偶名字和戶籍地址,還有父母名字。「不止是妳這樣的外國人,連我是國民,也奇怪身份證為何列出爸媽資料。」

早前,有新人到蘭蘭任職的公司求職,須登記身分證,同事一看,在旁叫嚷︰「原來妳爸爸是XXX(一個名人)!他女兒要來我們公司工作!」有一兩個同事也跑過去,七嘴八舌道︰「妳爸那麼有錢,妳何須工作?」這讓新人好尷尬——她覺得,她的工作能力跟父母背景無關。

「我們從小到大就這樣,好像挺習慣......」直到步入職場,蘭蘭才覺得身分證個資太多是一個問題,「可能我結婚後,轉換工作,主管考慮是否聘用我時,也會考慮我是已婚女性。」

阿靜也在想,未來在台尋找工作時,或會遇到相同情況。「會不會變成大家以為旁人八卦而已,沒想到跟隱私有關?」這個討論未有下文,她們覺得暫時沒法改變現況,證件先放回錢包之中。

在台灣,無論是選舉投票、考試、取件,或是辦理銀行業務等大小事,都需要用上這張小小的卡片。台灣律師陳宏奇,正正對這個由個資引發的隱私問題感不平,最近進行一場公民行動——於法院提出訴訟,要求移除身份證上除姓名外的個人資料,和其他家庭成員資料。

為刪除身分證欄位提訴並勝訴,史無前例

2021年1月,陳宏奇向台北市文山區戶政事務所申請換發國民身分證,要求卡面不含相片、性別、出生日期、出生地、戶籍地址、父母姓名、配偶姓名、役別(根據兵役法規定,中華民國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並在國民身分證上註記不同的兵役名稱,例如常備軍官、預備軍官、國民兵、替代役、免疫等)等多項資料,遭戶政人員拒絕。他隨後向台北市政府訴願,但遭否准,於是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出訴訟。

陳宏奇主張,人民的資訊隱私權和不表意自由權(屬言論自由範疇,即消極的不表達意見)受憲法保障,因此他有權增刪身分證上任何重要的個人隱私資訊。不過,《戶籍法》授權內政部訂定身分證的詳細規格,根據現有法規,戶政事務所無法配合陳宏奇要求。

法院於2022年6月宣布陳宏奇勝訴,但僅通過他的部分請求——除了父、母、配偶姓名及役別可刪除外,其餘資訊仍須保留。

為刪除身分證欄位而提起行政訴訟還勝訴,在台灣史無前例。

案件勝訴引來台灣媒體報導,但內容鮮少考究陳宏奇的動機。端傳媒邀約他受訪的隔天,他便答應。35歲的陳宏奇擔任律師10年,談及訴訟過程以及法律意見,他應答時快速、立場堅定。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