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他還年輕》觸到的「詩」:廣袤鄉野上,彷彿只孤立著一個吳晟⋯⋯

紀錄片中,屢次出現吳晟奮力整理樹林的身影,對我而言,那是最貼切的詩人本質⋯⋯

《他還年輕》劇照。

《他還年輕》劇照。圖:目宿媒體提供

特約撰稿人 鴻鴻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2-09-03

#吳晟#在島嶼寫作

文學紀錄片系列「他們在島嶼寫作」最新一部、林靖傑導演的《他還年輕》出爐,人們可以藉機回顧吳晟,這位台灣代表性的農民詩人,他單純又複雜的形象:一個是沉默、隱忍的耕作者;一個是憤怒、積極的抗爭者。

對台灣大眾而言,吳晟至少有兩個無法磨滅的印記。一是他的詩作〈負荷〉被選入國中課本長達四十年,影響深遠。詩作訴說身為父親,加班後不敢在外留戀晚霞或星空,急著回家看小孩的心情。

阿爸每日每日的上下班
有如你們手中使勁拋出的陀螺
繞著你們轉呀轉

生動意象,猶如朱自清〈背影〉的鏡面,提供青春期的叛逆學子一個反顧的角度,這角度也在日後得到證成:詩中所寫的孩子吳志寧長大成為歌手,以清朗的音樂重新詮釋這首詩,以及更多吳晟的詩作,給更年輕的一代琅琅傳唱。

第二個印象則是過去十餘年來,詩人投身環保,為土地請命的運動。從「反國光石化」到「反中科搶水」,成為號召藝文界抗爭的旗手。在長期政治高壓下,環境保護成為民眾合法示威僅存的少數出口,從八〇年代鹿港反杜邦到九〇年代美濃反水庫,而進入新世紀的反國光與反中科,則在吳晟領軍下,藝文界無分老少,首見如此團結地表態並積極發聲。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