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一年:教培地下化,一些學生或成為被「減去」的人

考試內容、社會評價體系都沒有變,看似推進教育公平的「雙減」政策,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2012年,中國安徽省合肥市,一名學生為高考作準備。
中國教育專題 大陸 教育 經濟 職業

距離中國教育部正式發佈「雙減」政策,已過去了一年。

2021年7月24日,中國教育部發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被稱為「雙減」政策。

按照政策要求,所有K12(小學至高中12年教育)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都必須在年內停止。

教培行業(註:即補習行業)遭到「團滅」,K9(小學至初中9年教育)英文輔導培訓是重災區。根據《中國企業家》報導,中國大陸有70萬家教培機構,多達1000萬的從業人員瞬間失去了合法的職業地位。2021年8月,《南方週末》援引藍象資本投資副總裁陳晶的估算,一個月內約有20%-30%的教培從業人員被裁,預計行業整體裁員比例可能會達到50%。

一年過去,一些教培人還在業內堅持,更多的則被迫轉行:有的準備去互聯網公司當運營,有的轉去私立學校當老師,有的去做人力行政,有的則仍在待業中。轉行「最成功」的,要數英文老師董宇輝。他跟著已改名為「東方甄選」的原教培企業「新東方」,轉戰到網絡直播帶貨賽道,成為網紅,被官方樹立為轉型成功的教培人模範。

「不論是留下的,還是離開的,這一年,所有教培人都過得很辛苦。」Monica曾在一家知名上市公司擔任教培業務管理層,有著十餘年英文教學經驗。不論是常規考試,還是素質開發,Monica都獲得業界和學生家長的認可。「雙減」政策落地後,她不出意外地被公司裁員。

如今,Monica仍留在教培行業,「大家都有一種不安全感。我們現在很像40年前的韓國。」

1980年7月30日,軍人全斗煥執政時期,韓國出台「7.30教育改革政策」,全面禁止課外補習,提供輔導的老師或者聘請老師的家長,都會受到處分。政府甚至成立了「課外輔導打壓隊」,對老師和學生實施震攝。為了躲避「課外輔導打壓隊」,老師和家長們想出了千奇百怪的法子,比如:讓老師深夜來家輔導,讓老師打扮成親戚或家政工人,躲到郊外甚至在汽車裏進行輔導。

到上世紀90年代末,補習禁令已逐漸形同虛設。2000年4月,韓國最高法院宣布禁止補課的法令違反憲法,並予以取消。法院在判決中表示:「禁止補習侵犯了兒童的受教育權。」

「雙減」政策,和40年前的韓國如出一轍。業內究其原因,有兩種猜想。其一是打擊體制外的精英教育,將高達萬億人民幣規模的學科類培訓市場強行劃撥給公立學校,將市場和意識形態牢牢掌握在體制內機構手中;其二是降低養育孩童費用、鼓勵生育,減緩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的速度。

無論是什麼原因,Monica認為,教育雙軌製的局面沒有改變,因為考試內容沒有變化,社會看重文憑學歷、重腦力輕體力的職業地位和收入差距評價體系沒有變化。看似推進教育公平的「雙減」政策,結果可能適得其反。「雙減」衝擊了偏遠地區及工薪階層的孩童,他們無法像之前那樣參加大班課外補習,僅憑學校的課程根本無法夠得上名校的考試選拔,而有錢人的子女則不受影響,完全可以高價請私教進行一對一輔導。

圍繞教培行業這一年的變化,我們採訪了Monica,以下是她的口述,有刪節。

2021年9月,中國上海一家倒閉的補習學校。
2021年9月,中國上海一家倒閉的補習學校。

關係到位,就能獲得國家開的「白名單」

2021年8月,「雙減」政策一下來沒多久,我就從那家上市公司被裁員了。「雙減」政策規定,禁止學科類培訓資本化運營,禁止週六週日、寒暑假補習。這正是民營教培機構盈利的來源。我的公司正好是上市民企,就把K9教培這塊業務整個砍掉,我們幾千人都被裁員了。

我覺得最難的時候,是被裁員之後的一個月,心理壓力很大,因為眼看著同事們都被裁完了,他們投簡歷找工作,投了很多都沒有回覆,各個教培機構都在裁員,你不可能找到工作。

我任職的這家公司和新東方等知名企業一樣,因為是名企,必須嚴格按照政策規定,一點擦邊球都打不了,怕被舉報,這麼大的企業肯定一舉報一個準,所以必須轉型。這些知名企業,比如瑞思教育、作業幫、學而思等,有的轉做成人教育,有的拓展興趣班,比如轉做圍棋、籃球等,像新東方這樣的就徹底告別教培行業,轉型電商直播賣貨。當然,這些業務的規模遠遠比不上K9學科培訓。

我現在在一家獲得國家許可的教培機構工作。

「雙減」之後,K12課外補習這塊蛋糕不許民營企業碰了、不許市場化,但是國家授予許可的一些機構可以做,小孩週一到週五下課後可以來這些機構補習。

這類機構有一些硬性規定,比如辦學場地的大小、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比例、必須使用國內教材且不得超綱等⋯⋯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個機構和所在城市教育委員會的關係。關係「到位」,就能獲得通過拿到經營資質,關係不到位,就夠嗆。這個就是國家開的「白名單」。

來這些機構應聘,是需要資歷的,從業經驗至少得5年以上。機構肯定傾向於選擇知名度大的資深老師,因為這些老師能為它留住客戶甚至帶來生源。家長們的眼睛也很「毒」,你去給人家(小孩)上過幾次課,家長就知道你有沒有經驗。他們的需求很直接,就是提高分數。

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補習剛需仍然存在。因為考試的內容沒有改變,尤其是名校的考試超出課本大綱,必須靠補習才有考取的希望。

像我這樣從業十多年的老師們,基本都還留在教培行業。畢竟已經在一個行業裏深耕細作,再去一個陌生領域重新開始成本太高,也不太現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補習剛需仍然存在。因為考試的內容沒有改變,尤其是名校的考試超出課本大綱,必須靠補習才有考取的希望。

現在K9的孩子們,一般選擇在週一到週五放學後補習,有的偷偷在週六週日補習,還有的通過網絡補習。

「雙減」政策剛下來時,為了杜絕教培補習,政府為學生們安排了一個叫「校內服務」的補習,週一至週五放學後,讓孩子們留下,由官方指定的機構老師過來給孩子們集體補習,就是把以前家長們自主選擇的課外補習挪到自己碗裏。我現在這個公司也是有資質提供「校內服務」的。

國家對「校內服務」給予財政補貼,至於財政補貼是全部給到合作機構、還是學校與合作機構分,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這個「校內服務」一開始是強制的,後來一些學校的家長集體反對,官方指定的補習就鬆動了,學生要是不想參加可以請假。

學校都要例行查問有沒有去課外補習班。孩子們要提前對好「口供」,練習說謊,要一口咬定「沒有參加課外補習」。

當然,學生們按照家長選擇的這些線下補習都是偷偷進行的,一般由幾個熟悉的家長組團報名,邀請老師到某一家去開小班補習。

2020年5月,中國武漢,疫情緩和後學校逐漸復課,校方用膠板圍起書桌預防病毒傳播。
2020年5月,中國武漢,疫情緩和後學校逐漸復課,校方用膠板圍起書桌預防病毒傳播。

這對孩子們的考驗極大,因為每天學校都要例行查問有沒有去課外補習班。孩子們要提前對好「口供」,練習說謊,要一口咬定「沒有參加課外補習」,也要訓練自己不能和要好的同學透露這個秘密,因為一旦走漏消息被舉報,補習老師便再也不能為這些孩子輔導。

這種(自保式地撒謊)對小孩兒的傷害非常大,他那麼小,他得去想得比較周全,說話得滴水不漏。

對我個人來說,收入沒什麼變化。

以前在那個上市公司,因為做到了管理層,我是朝九晚五上下班,負責課件開發和一些管理工作,主要面對老師。現在重新給學生上課,提前一週排課,有課就去上課,沒課的話就在家。

但我們都有一種不安全感。因為以前這個職業是合法的,現在變成了「人人喊打」,家長有需要、但是我們必須得偷偷摸摸工作的扭曲狀態。

除非是非常熟悉和靠譜的家長,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上門給學生補習,因為怕被舉報。

我們業內比較轟動的兩個例子,一個是去年7月河北省衡水桃城五中的老師,「有償辦班」被群眾舉報,當地教育局叫停了補習班,被舉報的老師暫停一年內的職稱級別考試,就不能升職了,處罰還是挺嚴重的。

還有去年8月,瀋陽一對面臨初中升高中考試的雙胞胎,家長請物理老師來補課,雙胞胎最後如願考取重點高中,家長讓小孩上課時偷偷錄音,一個反手就把老師舉報到當地教育局,結果老師退還了全部的補習費用,教育局說處分不處分老師要看家長態度,這個老師又賠償了2000元想跟家長私了,結果這個家長收了錢之後食言,依舊不依不饒,讓老師上教育局寫交代材料。

遇到這種家長,老師就倒霉了。

前段時間,有一個以前在一家數學教培機構任職的老師被查到非法補習。這個老師因為核酸篩查為陽性,大數據流調顯示該師週六參與了「非法」補習,她違反了疫情期間不能聚集的規定,又違反了不能補習的「雙減」政策,處理結果我不知道,應該不輕。

所以老師們現在非常謹慎,一般不給不熟悉的學生上課。我有個同事之前教過一個初中的孩子,那個孩子有一次閒談間提起上過該老師的課,鄰居的孩子聽到了,就希望這個老師過來教,這個老師拒絕了。現在也有家長找我給他們的孩子補習,我一般不去上門補習,主要是時間成本太高。

我現在的工作機構雖然是合法的,但沒準哪一天又被宣布不合法呢?以前還會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規劃,現在無法作任何規劃,只能先把今天手頭的事做好,見步行步。

這個行業最慘的是年輕人

失業和轉行的,大多是入行兩三年的年輕人。有的是國內外名校的碩士,專門學英語教育的,在業內剛做兩三年,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才剛剛開始。

「雙減」政策之後,合法的培訓機構需要名師,家長需要提高小孩應試分數的「實戰者」。年輕人沒有鍛鍊的機會了。他們不得不轉行,但是大多數找不到對口的職位。

有幾個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的年輕同仁,失業後考慮轉去公立學校,但體制內的學校太難進,他們就去了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薪水極低,繁雜的教學外事務還多,稅前月薪只有六七千元,遠遠低於之前在教培行業2、3萬元的月薪。這麼低的收入在大城市很難生存。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二中學。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二中學。

還有一個去英國名校留學的同仁。正是因為看到國內K9教培業務前幾年比較火熱,專門學了英文教育專業,回國之後成為一名教培新手。「雙減」政策之後,他被裁員,後來去了一家培訓機構,針對外國人提供輔導。因為工資低、雜事多,他沒幹多長時間就辭職了,現在在家裏上網學習IT行業的技能,打算往IT行業轉型。

他和IT專業的人才相比,可能沒有優勢,畢竟那些人是科班出身,甚至有行業工作經驗。即使具備了一些IT行業技能,他去轉行的話,只能算剛入門的小白。在英語教育領域他是專業人員,在IT領域他只是一個學習者,不論是薪水還是職位,他都是從頭做起,只能說他未來的路很不容易。

一個專業性的人才,轉型成了直播賣貨的。唉,這個時代發展成這樣了吧,(居然)鼓勵專業性人才都去賣貨。

當時「雙減」政策下來之後,國家出了一個引導教培行業從業人員轉崗的政策,列出一些崗位。我和同事還去看了。結果一看,給我們提供的都是什麼職位?要麼是某公司的物業人員,要麼是某中心負責接電話的客服這類文職人員中比較低端的工作。這些職位,月薪大概為5、6千元,過1萬元的寥寥無幾。給我們個(月薪)幾千元的工作還覺得給我們找出路了(苦笑)。

一般教培人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工作。一個是錢的問題,在大城市月收入不過萬的話,是很難生存的;另一個是職業發展規劃,年輕的教培人基本都是名校畢業,是對口專業人才,你讓人家幹一些初中畢業生就能做的工作,和他們職業規劃落差太大,人家那麼多年的專業學習都白費了,太可惜了。

有的年輕人願意放下身段,嘗試一些低薪職位,但有些職位不是想轉就能轉,它還挑剔要對口人才,一看是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的,覺得不對口,還不一定錄用。有些公司一看到教培老師應聘簡歷上寫著此前月薪過2萬元,就打了退堂鼓,不再招聘。

一些年輕人為了糊口,不得不暫時選擇互聯網運營、人力資源職位。一些年輕教培老師都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還有哈佛大學這類名校畢業的,讓他們去屈就這種工作,肯定心理落差很大,很受打擊。

「雙減」減掉的是什麼?其實是沒有意識到國內教育現狀未發生改變、以及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的孩子們。

在大城市發展,不管是否失業,房租要交,生活還要繼續,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錢。有些年輕人就回老家了;還有些至今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我不知道他們將怎麼撐下去。我也無法估量這些不如意的年輕人數量有多少,但基本上就是剛入行沒多久的都被迫轉行了。

我也有看到新東方的董宇輝老師在直播賣貨。他火了,當然挺好。但是賣貨沒什麼專業門檻,普通人也可以直播賣貨。董宇輝是英文老師,如果在教培領域,他能夠做得更好、能夠幫助更多人。

一個專業性的人才,轉型成了直播賣貨的,我覺得怎麼說呢?唉,這個時代發展成這樣了吧,(居然)鼓勵專業性人才都去賣貨。

除了董宇輝,我所認識的轉型的教培老師們,還沒聽說在別的行業裏做得不錯的。這一年,所有教培人都過得很辛苦。

我現在和一些還在教培行業的老師們聯繫多一些,大家現在也都認清現實了,覺得這個行業沒什麼太大的發展了,平時聊的大多跟學術問題相關,比如高考趨勢、中考趨勢,研究一些考試題目,交流一下彼此遇到的學生的功課情況。

那些家庭條件差的、小地方的孩子,可能成為被「減掉」的人

「雙減」減掉的是什麼?其實是沒有意識到國內教育現狀未發生改變、以及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的孩子們。

有些家長覺得課外補習機構倒了,學校作業也少了。但他沒有意識到國內教育現狀並未發生改變。
以英文為例。國內編纂的小學英文教材內容簡單,小學英文又只是一個副科,一個老師帶著40多個學生們一個禮拜只上兩次課。

從語言學習來說,學語言的最佳年齡就是在小學階段,孩子們需要一個英文環境。語言思維跟語感的形成,這個必須要提前去考慮,並且一定要拔高來佈置。

之前教培機構的K9英文輔導已經做得非常成熟了,從課件開發到小班授課,一個老師頂多帶十幾個孩子,一週兩次課,有上課、遊戲、互動,也有繪本作業、日常閱讀、定期考試。小孩在這種環境中,逐漸形成語言思維和語感,以及對學科的喜愛。

從應試現實來看,名校初中在學生剛進校不久,會進行一次摸底考試或者分班考試。沒有經歷過小學補習的學生,考30、40多分的大有人在。補習過的孩子就大不一樣,知識點都學過,不僅應試成績高、能考到90多分,口語也很好,老師再講一些應試教育的內容,很快就能適應。如果從初中才開始學習語感和語言思維,那就太遲了。當你需要額外花費很多時間在聽說讀寫上,要很費勁才能趕上進度時,這樣看來,「雙減」實際上什麼也沒減掉。

2020年7月,中國首都北京,家長陪同子女前往高考考場。
2020年7月,中國首都北京,家長陪同子女前往高考考場。

以前,教培機構有大班課,不同城市價格不同,大城市一學期4、5000元,小城市一學期約2000多元,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也能上得起。

「雙減」政策之後,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失去了補習路徑。他們可能是被「減」掉的人,在未來的應試考試中和名校無緣,改變命運的機會被剝奪掉。

我在一線城市,我接觸到的家長,不論是富豪還是工薪家庭,沒有因為「雙減」政策就不給孩子補習的,都是絞盡腦汁尋找老師,有的退而求其次找網課提升自己。

一個常見的方式是教培地下化,比如幾個家庭偷偷「團購」補習老師,或者單獨請私教。

一線二線城市的家長在「雞娃」方面是很有經驗的,小孩的補習內卷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家長們會為孩子選擇教培機構補習,對老師們都有一定了解和熟悉。教培機構「團滅」之後,家長會邀請之前上課的老師來補習,幾個家庭像homeschool那樣,請老師在約定的時間上門到某一家授課,從外表看起來很像幾家人聚餐。

這種家庭小班的費用很高,有經驗的老師一小時要500元起跳,一對一上門輔導價格更貴,不是工薪家庭可以擔負得起的。

此外,為孩子尋找合適的老師,也需要花費成本。以前教培機構合法存在時,可以按照優勢推介選擇老師,比如某個教培機構以口語培訓聞名,想學口語就去這個機構。現在,教培老師地下化,尋找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老師變得不容易,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試錯才能如願。

但對於富人就不一樣了。富人完全可以親點名師上門進行一對一輔導,「雙減」對他們來說沒什麼影響。

家長們很清楚,內地社會仍舊重視文憑,重智力輕體力,名校出來的會獲得體面的社會地位和不錯的收入,而職業技校畢業的只能一輩子窮苦辛勞,難以實現階層躍遷。大家肯定都想讓自己的小孩讀名校,而名校的考試內容遠超教材大綱,所以補習是剛需。

「雙減」剝奪了窮人家的孩子選擇自主受教育的權利,可能會加劇階層分化。這種人為造成的教育不公平,會讓強的更強、弱的更弱。

一些小城市的工薪家庭或者收入更低家庭的孩子,可能因為教培機構沒了,就不去補習了。主要還是看家長有沒有意識到,「雙減」政策之外,考試內容和就業現實並沒有發生改變。10年後或者20年後,這些無法參加補習的小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他們的命運將會怎樣?

讀者評論 3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有乱象治理乱象,但是国家便于一刀切

  2. 一聲令下,教培行業土崩瓦解,一起乞食。

  3. 有評論提到關注不同學校的教師大輪崗,區域內教師輪崗更是搞笑,這個2012年就開始搞,目的是打擊學區房、降低學區房房價。10年了,然而現在學區房房價依然堅挺

  4. @木木子moon 補習某種意義上就是把教育過程外包出去,降低家庭教育的比重。

  5. 不认同补习是刚需的观点。身为特大城市一线在职教师,学生的素质除了是个人努力结果外,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而选择补习的家庭较之于其他家庭,侧面可以体现出更注重家庭教育,但补习绝不是家庭教育的唯一表现形式。家庭教育到位的学生往往成绩都不会差。

  6. @EricChan
    是的,“双减”并没法解决“在编教师疏于校内教学而注重课外辅导”的情况,最多也只是课外辅导被大幅度打压以至于在编教师没法在明面上搞,但是疏于校内教学在缺乏额外激励的情况下依旧会存在。

  7. 当然,校外的培训机构可以说是用资本代替了地域/户籍/学区房,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回击了教育不公平”。

  8. 认真对待高考算是对(个体的)人生负责这一点倒是成立的,但把“高考改变人生”推广到“普通人”上就未必成立了。吹毛求疵一下,能参加高考的已经不“普通”,因为已经有一批人在中考里面被刷掉了,甚至还有些因为家庭等原因而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
    “高考经常出现超纲题本身就是对教育公平的侮辱”,理论上高考是不会明目张胆地出现超纲内容的。当然即使在考纲范围内也可以弄得很难,不过话说回来高考本身就是选拔性考试。至于“补习是对教育不公平的反击”,这一点就有些过于理想化了。假设高考的难度系数是2.0,那么学校的教学水平分布可能在1.0到2.0之间。想要追求高难度系数本身就需要一定水平,比如一个1.7学校的学生去追求1.9的难度系数,那么TA可能会选择去上一些“名师”辅导/提高班,但是能达到1.7难度系数的学校相对来说已经算是很好了,这还没有讨论到“补习”本身的效果究竟如何……

  9. 補習英語提升閱讀能力會污染學生的思想,不利共產黨統治。

  10. 但老实讲一个幼儿园小孩上小学前就要参加假期补课太过分可,这个问题是存在的

  11. @啊蝦 首先要看你是在哪個年代出生與成長。00後的成長環境比90後卷多了。而且也不要低估家長卷的心,最瘋狂的家長對於學生的催谷與壓迫遠超你我甚至是教培界人士的想像,不要低估家長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動機。而且你說的「在校內教學無法取得的分數」這一個詞就很可圈可點。

  12. 一名教培從業人員聲稱課外補習是剛需。受訪人自身有很多對城市生活的刻板印象,例如月入小於萬元無法在城市生存、想進名校一定要補習、無法入讀名校就只能選擇職業技術學校(是否忘记了普通大学),等等。曾经和朋友讨论过,教培行业的火爆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学校和教培机构在「联手」对学生、学生家长进行经济掠夺。
    我读书的时候就从未去过补习班,当年去补习班的人当中一部分是为了赶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一部分系兴趣拓展,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校外补习完全变成了要取得在校内教学无法取得的分数。

  13. @Minami 其實今年的中考難度是上過一輪熱搜的,原因是大家發現中考的題目太tm簡單了。只要小學上課時有認真聽課,到了這場初中升高中的中考時,基本上都能考合格分數。然而考試難度降低並不能減輕競爭。以北京為例,660分中考滿分,在10.09萬人報考,考得655分以上的就有500多人,考到610分也就是90%以上的分數才能上公辦普高(大約提供7.4萬個學位)。也就是說中考里70%的考生拿到了總分的90%。 但這沒什麼用,該焦慮的還是焦慮,只是換一個話術而已,以前是不補習你高考拿不到多少分...... 現在是不多操練,錯一題就會掉下好多名.......就讀不上高中,要去讀技校balahbalah。家長到時候也會找到其他東西去卷,比如課外活動經歷,校外學習的經歷等等。總而言之,焦慮不只是來自考試的難度。而在教育資源的稀缺的問題上,還不如觀察一下北京採取的教師在室內學校輪調的效果。

  14. 我说一点,补习是对教育不公平的反击,高考经常出现超纲题本身就是对教育公平的侮辱,如果拿难度系数来说,高考是2.0,通常学校老师水平就1.5左右,而其他的0.5可能要补课老师告诉你,这本身就是制度性的筛选,而没人愿意被筛选掉,所以要求人去报班就变成了一种硬性指标(在家长看来)

  15. 我觉得高考改变人生不属于宏大叙事,而算是对自己负责…因为二代们不需要高考也能改变人生,而高考目前仍然是普通人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一个制度内的手段

  16. 自由竞争无助于社会正义和平等,公权力有责任介入,但解决方案绝对不应该是整个扼杀自由市场。提高中国教育公平,政策可以介入的地方成千上万:农村中小学得到和城市中小学一样的教育拨款了吗?农村的师资能够保证吗?何地高考千差万别的录取率改了吗?农村孩子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如果选项是初中辍学去打工,和考上大学找到白领工作呢?市场化的培训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课外培训的价格,这可能是中低收入家庭孩子在诸多系统性不公之下,唯一的出路。

  17. 双减的效果是非常简单的供需关系改变。只要高考和中考的难度没有大幅下降,那么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竞争性就并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课外培训的供给大幅减少,造成能获得课外培训的学童人数减少,而剩余的“地下”课外培训的价格暴涨。文中说的其实是教育经济学研究者一年以前就预见到的结果: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之前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还可以以30-60一节的价格,接受到大机构普及的培训服务,而现在,所有的压力给到学校老师,而旱涝保收的编制内教师有什么动力提供额外劳动?是公立学校的收入普遍增加了,还是老师有额外补贴?如果双减非常严格地执行下去,可以预见是一代农村和小县城的孩子甚至很难考上高中,将成为完全被抛弃的一代人。
    我至今为止也很难想象双减政策的初衷。难道最高领导的人仅仅是为了降低养育成本,就可以直接将一个千亿产值的产业整个变为违法,难以想象是怎样的无知、愚蠢,又是怎样指鹿为马的下属,会给出这样的政策建议。

  18. 作為一個外人,我在讀這篇文章的感覺,就和之前那篇關於中國房地產的文章一樣,中國和我所生活的地方完全就是兩個顛倒平行時空。
    比如說,我們這邊更多的人批判的是房地產霸權,批判老一輩對房地產炒作而導致年輕一輩沒能力擁有自己的住房,“房住不炒”是一個理想的概念。在中國,“房住不炒”就變成了政權操控人民的手段,變成了一個需要被批判的概念。
    再比如說,孩子被課業和各種補習班擠壓,不只是失去了童年,還有不少孩子因為受不了壓力年紀輕輕就了解了自己的生命。在中國,失去了補習中心,就等於失去了階級提升,甚至是失去避免階級下降的機會。
    在我的理解裡,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和補習中心,當然是資本因應社會需求而導致的結果。在效益的角度,自由市場和資本主義應該是現今最有效率的模式,但卻對社會正義和平等毫無幫助,所以我們需要公權力這一方對自由市場適當的介入,以讓每個人不論貧富貴賤都能有尊嚴地生活。可在中國,這一介入往往就是災難,需要批判。(在某種角度,我覺得問題不在於介入,而在於只有一刀切的方式,和在於毫無制衡的政治權力。)
    這真是個魔幻的國度。

  19. 董宇辉应该是英语老师吧?这个都不了解确认的话让这篇文章失去了一大半的说服力。

    1. runtu你好,此處確實出現筆誤,系編輯疏漏。已訂正,感謝指正。

  20. 社會不公平、階層固化導致的教育不公平,企圖通過雙減來解決,超綱的考試內容都不變,雙減打擊的只是市場化的企業。新東方的質量就是好,這點能不承認嗎?有人說什麼教培門檻不高,就是所謂的流水線標準,即使是流水線標準,那也是這些民營企業根據市場花了功夫、率先定出來的。不去追究資本背後毫無制約的權力,只去譴責資本,除了大家都失業、多輸之外,沒任何意義

  21. 學無所致用 而且不是他自己不為之是政府強力劃掉他的工作 改成賣貨人資 這的確是屈就了

  22. 樓上那位,不是滿滿的優越感,你考慮一下投入產出比,讓你家花幾十萬出國留學回來,然後去做每個月五六千的運營和人力,你願意????

  23. 这位被采访者满满的优越感 做互联网运营和人力资源怎么就区就了

  24. 不管政府意圖砍了教培解決問題,還是受訪者強調所謂教培專業性解決問題,在我看來都是同一邏輯下的兩端。根本上都是教育的異化,是社會結構扭曲下教育被迫承擔本不屬於它的功能所導致的。在雙減政策實施層面存在受害者,甚至它造成的問題遠比它解決的問題多。但根本上,我兩邊都不同情,也不覺得在這一邏輯線下存在任何解決之道。

  25. 共產黨按照一貫的傳統,打擊“資本”,以製造更大的稀缺來解決稀缺問題。共產黨按照一貫的傳統,讓知識分子去養豬,讓教師去直播帶貨。不由得感嘆一下,有的人有讀哈佛的機會,結果亦好似讀屎片,未讀懂這個國家。

  26. 课外补课而举报老师是个伦理问题,政策怎么变不管,老师提供了服务得到报酬很正常的事,公立学校老师如果在校不教课外收费才教这样老师被举报没有问题,课外补课是刚需,不然真的无法竞争。

  27. @Bd 雙減以後這依然可能會發生,只不過是形式變了,受惠的學生少了。比如說老師會對某一小撮熟悉的學生進行私教。又或者是第三方在網上賣的筆記等等。

  28. @EricChan TA想说的可能是在编教师在(校内)课堂上不好好教学乃至把一些内容刻意放到课外班/补习班/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

  29. @Finer 普通學校內有編制的老師在負責課外服務以後,體力精力已經燃燒殆盡,更不要說通過教研活動提升自己了。學生不會因此受益的。而且在雙減前,家境一般的學生可以通過交錢補習接觸更高質量的教育,雙減後,他們只能通過買學區房又或者是花更高價格找私教的方式獲得了。即使是公共教育體系,教學資源的分佈與獲得也是不平等,甚至比教培行業被資本湧入後更不平等。

  30. @第十一個觀察者 的確,理想的教育不應只聚焦於學生未來職涯的發展與社會的階層與地位。但是你朋友的例子好像證明的是能潤出去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是考入內地985211大學,學生在思維,價值上的改變與進步還是會受制於國內的大環境?

  31. 可是即使没有双减政策,低收入家庭难道就能享受到相对好一点的教育资源吗?像我这种三四线小城市,开展课后服务,老师的报酬是第一学期一节课60块,周末一节120。到了第二学期进行了一半后,教育局发文,平时30,周末100。。。。佛系的老师不喜欢多上课,有在外面收学生补课的老师看不上这点钱。老师不情愿那学生呢?一节课最多收两块五,周末一节课不能超6块,困难生不收费。对那些肯读书的,经济不好的自然有帮助。那成绩好的家庭富裕的,更愿意另外找老师补课,费用高一些但总比大班上课更有效果吧。有些成绩一般也不求上进的学生,不是自己想来,是家长逼着来的。在班上也是影响纪律。大家都不开心~现在暑假课后服务开始了,按上面规定,课后服务不能上新课。但是全区的初中学校校长达成一致,上新课。。。怕被家长告吗?反正全区一起违法。城里的学生基本全部参加,乡下的就凑不齐了。。。那些没参加的学生咋办?那就自我毁灭呗,反正开学后不可能再把课重新上一遍。。。。

  32. 对于楼下有朋友说,“‘双减’政策只是有效地打击了原本应该在学校好好教学的在编老师,让这些专业人士能够回归校园”,文章里面所描述的情况好像是反过来的:教培行业里受到“双减”政策影响最大的是依托“资本化”培训机构的年轻补习教师,而官办的“白名单”机构却更注重教师的从业经验和教学资历。另外,在编老师理论上也更容易通过学校内的关系网实现“开小灶”。
    至于“期待新生儿急剧减少,或许人口少到一定程度‘教育内卷’问题就会自己消失”,这一点可能也站不住脚。过去十几年的新生儿数量好像也一直在减少,但课外补习和教育内卷总体上却是愈演愈烈的。更为根本的可能还是楼下有朋友提到的,整体经济环境的问题导致“出路”变窄了……

  33. 斗胆说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和“读书(其实是高考)改变命运”这些不也是“宏大叙事”的一种吗……
    另外“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以及这种个例式的论证也未必站得住脚,因为肯定有一些人家的孩子深受高价补习之苦,也会有家长一场反感目前的高价补习班而真心支持这种粗暴的一刀切式的“双减”政策……

  34. 不敢苟同作者的全部观点,作者看待“双减”的全部观点都来自于教培从业者的角度。“双减”政策确实有点过于凶猛,一刀切地让很多人都来不及转型而失业。但是,不能忘了彼时的背景是“教育资本化”的急速扩张,资本不断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溢价,为此买单正是所有的家长。作者所谓的大班教学收费并不高,普通人就能负担的起,就有机会享受和其他人同等的教学资源。实际上,这些收费不高的大班教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这些培训机构流水线式培养的培训老师,根本不需要多年经验或者多高的学历。
    作者反复提到名校人才去做教培行业的专业性,但据我所知,培训老师大部分都来自一些普通一本毕业生,名校毕业生凤毛麟角。名校生去做教学培训,绝非这个职业有多么强的专业性或者多么高的技术含量(专业基本都不对口),而是单纯地教培行业薪资水平高,才吸引了这些名校生。如果这份职业不那么稳定,以后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选择这一行业,正好留下那些教育专业人才继续守着这个行业。
    富人当然还是可以买到优质教育,但事实上教学资源不平等在各个发达国家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双减”政策只是有效地打击了原本应该在学校好好教学的在编老师,这些在编老师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让这些专业人士能够回归校园,纠正资本对于这些在编教学资源的炒作确实很有必要。至于目前愈来愈严重的教育内卷带来的问题,只能说边发展边解决吧,大陆人口已经开始减少,新生儿也在急剧减少,或许人口少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会自己消失吧。

  35. @EricChan:我讲一点不同观点吧,改变命运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从“社会的出路”上去改变,这样太过于功利化,其实不妨从个人成长来看,我以前高中的朋友,家里很穷很穷,但是他父母很注重教育,他的意志非常坚强,父母可以说尽全力让他辅导,才让他获得了改变,他后来去了浸会大学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让他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他的思维方式,乃至对政治的理解,对人生的认识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当然我不想把这一切都归功于补习,但是也许没有补习,他的家庭根本无法提供让他能上浸会的英语学习环境,他的高中(也是我的)的英语教学质量之平庸我相当清楚,而某个现在已经关门的补习机构的老师改变了这一点,让他有了第二次追逐梦想的机会,也许不补习靠他自己也能上个二本,但是有些东西,你要明白,外力不去推一把是不可能有改变的,比如英语能力。没有这一切他的自我发现,对三观的重塑可能不会发生了。我知道我这个例子很片面,但是所谓的“黑暗中的火炬”就是由这无数的片面例子所凝聚而成,你知道我向来反对宏大叙事,我更注重的每一个人的人生如何被这种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变量所改变,这是一种微小但是伟大的力量。
    对于被补习和其他手段改变的人,无论是想我朋友那样改变命运这种大事,或是仅仅加了几分能从二本变成一本这种细小的进步,我们都不应该俯视,因为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想,补习是一种“让人看到光”的希望之寄托,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公平,高考改变命运的幻影在中国快被打破了,但至少现在它确实还在发挥一定的效力,让人们知道他们还有还有能改变自己的能力,这种光不亚于偷渡者对美国梦的憧憬而产生活下去的力量,权贵们要去美国当然是简单容易的,就像权贵们要取得教育优势是很容易的,但美国梦,或者说补习梦本来的意义就是面对这些底层人而不是面对权贵的:“无论每个人的社会阶层或出生环境如何,生活都应该变得更好,更富裕,每个人都有机会根据能力或成就而定”,这是亚当斯对美国梦的定义,同样也是每个补习者的梦,这是一种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种子,当然这个种子也许在恶劣的环境里注定不会萌发,但是你是否去埋下她,这种选择的权利,在你自己手上,也就是希望之所在。

  36. 「「雙減」政策之後,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失去了補習路徑。他們可能是被「減」掉的人,在未來的應試考試中和名校無緣,改變命運的機會被剝奪掉。」
    「我在一線城市,我接觸到的家長,不論是富豪還是工薪家庭,沒有因為「雙減」政策就不給孩子補習的,都是絞盡腦汁尋找老師,有的退而求其次找網課提升自己。」
    這一段的觀點我反而有所保留,我反而想問的是:家境不太好的孩子,讀上什麼樣的學校,找到什麼樣的工作才能叫改變命運? 今年高考後的志願填報,在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以及「大猛子」「土木狗哥」等up主/KOL的大力宣傳下,土木工程系上至傳統大學名校,下至普通到一般的大學收生分數線都急遽下跌,可見考生都知道讀這個學系沒前途。理工科系要進廠的傷身還拿不了多少錢,勸退;金融商科的,其實家裏沒點背景也很難混,勸退;醫科生要規培,勸退;文科好像讀完也沒啥用,勸退……在整個社會普遍性地打工人缺乏保障缺乏權力改善待遇時,其實再在這裏「幻想」讀書就能改變命運其實挺難的。即使是頂級「做題家」,考上大學又讀上了研究生,能改變/逆轉自己人生的發展路向似乎還是有限。與其說是在求階級提升,社會向上流動,對於來自所謂「中產階級」的孩子父母而言,他們更像是在避免孩子的階級出現滑落。對於家境一般的孩子而言,更像是在「屎味的咖哩」和「咖哩味的屎」之間做選擇。

  37. 還是那一句,社會分配的公平正義,社會階級的向上流通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最核心的那一部分。只想著看教育行業好欺負揮刀向弱者卻逃避更核心的社會權力分配問題是沒有好下場的。
    去年政府搞雙減的時候,原本是說由學校內教師提供課後服務代替。這不僅令前線教師工作壓力大增,許諾好的補貼甚至是原本應有的工資都因為各地地方政府財政困難出現延遲發放和減少。在教師工作量激增的同時,教師編制其實沒有適當地擴大,導致教育行業從業者在體制內的和外的雙輸的局面。體制內教師在行政命令下以不符合市場供給的低價搶去了教培行業教師或導師的工作。而除了北上深等財政較寬裕的地方政府,其他地方政府對於教師行業的補貼資金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困難。

  38. 「因為工資低、雜事多,他沒幹多長時間就辭職了,現在在家裏上網學習IT行業的技能,打算往IT行業轉型。」
    話說今年I T行業全球大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