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被處分的彩虹:失落的,接力的

「彩虹像是暗號……我們不需要更多交流就能確認對方是安全的,有互通語言的人。」

2019年6月15日,上海,參與者參加了一埸LGBT的派對。

2019年6月15日,上海,參與者參加了一埸LGBT的派對。攝:Aly Song/Reuters/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 易小艾 陳姝玥 實習記者 蒙卡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7-25

#彩虹旗#清華大學#同志平權#性別平權#LGBTQIA

7月18日,清華大學因放置彩虹旗對學生給予處分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5月14日,兩名學生在校內超市留言牆桌子上放置了10面彩虹旗,當日即遭約談,甚至被校方威脅「可能影響畢業」。6月底,二人收到擬處分告知書,稱其未經批准擅自發放宣傳品。7月,兩位同學將書面申辯發布在微信公衆號中,引發關注。

2006年,中國大陸第一個高校彩虹小組在中山大學成立。2013年至2018年,性別學生社團經歷了在全國遍地開花的發展,同時自2014起,又遭遇着社會整體包容度的下降和校方手段愈發嚴苛的管控。2019年發布的《中國高校LGBT社團調研》中,參與調研的50個社團,有28個面對着較不友善或極不友善的校方態度。

2021年7月,線下空間逐步壓縮至線上的高校性別小組,又經歷了集體失聲,20多個社團賬號一夜間消失。一年後,象徵驕傲和包容的「彩虹」再次因被處分而引發關注。

在逼仄的生存環境和一次次集體創傷下,端傳媒再次訪問不同時間段的高校彩虹小組成員,他們有人深陷無力感,有人想選擇逃避,有人將「彩虹」佩戴在身上成爲日常,在彩虹意象的象徵,過去活動裏那些或振奮、或浪漫、或與學校百般周璇的故事,以及行動的傳承和接力中,我們試圖還原一些關於「無力」與「動力」的碎片。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