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清華大學學生於校內超市放置彩虹旗被處分,你如何看院校對同志議題的態度?

有人認為學生的做法是試圖影響其他人思想,又指彩虹旗等同宗教,你認同嗎?

清華大學學生於校內超市放置彩虹旗被處分。

清華大學學生於校內超市放置彩虹旗被處分。圖: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2-07-21 發起

你的院校有沒有舉辦過LGBTQ+活動?你如何看政府近年對大學有關群體的打壓?

你認為放置彩虹旗會構成什麼影響嗎?你如何看校方如此大反應的做法?

有人認為學生的做法是試圖影響其他人思想,又指彩虹旗等同宗教,你認同嗎?

在5月時,北京清華大學黃同學和李同學公開放置10面象徵同志運動的彩虹旗後被處分。

微信公眾號「菠蘿共和國」於18日發表文章《因放置10面彩虹旗,清華大學給予兩名學生處分》,指他們於清華大學天貓超市留言牆小桌上放了10面彩虹旗,當日立即被要求約談,兩位同學拒絕後被輔導員威脅,包括「可能影響你的畢業」、「關係到你是否還能在這個學校待下去」等。

當晚,輔導員不敲門闖進他們的宿舍,學工老師(管理學生日常事務者)在宿舍樓下蹲守,在沒有同意的情況下闖進宿舍強行約談。兩名同學於6月30日收到擬處分告知書,提到他未經批准在校內超市內擅自發宣傳品,而黃同學多次在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平台些謾罵、污辱他人,造成不良影響。

黃同學按流程提交了書面申辯,指告知書內沒有明確列明污辱他人的證據,質疑老師對他於網路的言行有私憤,並指出污辱的定義不適合。他亦就放置彩虹旗一事申辯,反問校方如何構成不良影響。另外,校方指控他「不聽勸阻」,他反駁校方沒派人看守留言板,無法在事件發生後才作「勸阻」,也沒有要求他們收回旗幟。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副秘書長田芊曾,厚德載物意思是人要像大地懷柔那樣,萬物滋養,生生不已。既要心胸廣闊、包容他人,豪邁豁達、濟世大愛;又要和諧為美、寬厚為德,志存高遠、虛懷若谷;更要和而不同,互依共存。

但他們似乎對校訓不敢苟同,「18年秋我入學清華,參加開學典禮,唱校歌的時候,我哭了。尤其是聽到『同仁一視,泱泱大風』這一句,因為我以為它是真的。」黃同學最後這麼說道。

網民評價

事件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浙江網友指轉發事件後也被審查,批評即使是大陸最高學府也容不下異見,「再一次為自己所站立的土地感到很丟臉。這片土地不僅混淆黑白,還只有黑白。彩色是不被允許的,甚至在小鎮做題家們筆尖所向的最高學府,理應最多元包容的地方,也是這樣。誰在否定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的價值,誰在否定我們的存在,是這裏的每一寸空氣。很窒息。」

有網民以清華大學的校訓諷刺其作風:「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如今卻載不下十面彩虹旗。」有人戲稱清華大學實質是「清朝大學」,指其守舊思想和保守作風有如古代。

不過也有網民表示在發表個人意見時應看場合,認為學生的行為有宣傳意味,不應公開展示並試圖影響其他人,也有網民指代表LGBTQ+的彩虹旗在大陸等同宗教,指大陸不容許在公開場合宣傳宗教,學生不應對著幹。

由默許到壓榨——大學LGBTQ+的生存夾縫

大陸政府在LGBTQ+議題上一直抱持「不支持、不反對、不提倡」的方針,默許了LGBTQ+群體於法律、社群及組織的進展。

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亞洲同志」項目中國國別報告,指大陸大學在學術層面對LGBTQ+議題的關注和研究逐漸增多,一些學者努力在大學生中推廣LGBTQ+課題,如復旦大學在2004-2005年就開設了關於同性戀的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

LGBTQ+相關組織也漸漸在社會夾縫出現,大學LGBTQ+社團在青年同志社群行動中愈發活躍,由2000年至2018年期間按年增長,共成立50多個社團,部分組織受到校方認可,甚至被官方媒體讚許,如在2005年成立的的上海復旦大學「知和社」是全國第一個以社會性別(Gender)為主題的大學生社團。他們曾被官方默許,甚至受到鼓勵。

由上海宣傳部主管的《新民晚報》在2014年曾發表題為《陰道獨白一演十年》的文章,正面地介紹「知和社」和他們的話劇,形容他們「希望更多學生參與公益,了解那些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弱勢群體,關注女性主義、家庭暴力、同性戀、雙性戀、性別理論等問題。」

關注大學多元性別社團的NGO從業者高碩指出,這些社團除了可以為校內性少數群體提供社群感之外,也是一個傳播性別平等理念的平台,其中不乏質量高、社會影響力大的內容。

大學曾被認為是相對包容和可以理性討論的環境,但近年政府逐漸打壓大學LGBTQ+群體的生存空間。如上述已上映十多年的話劇於2018年被官方叫停演出。LGBTQ+權益的推進時常被視為來自西方的威脅,如2018武漢大學校方曾以「可能與西方勢力有所關聯」為由禁止相關學生活動。

2021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慶祝成立100周年,大陸多所大學LGBTQ+社團的微信公眾號忽然遭到封禁。沒有任何解釋,也沒有任何可以申訴的地方,帳號的過往內容無法查看後台一片空白,甚至名稱都變成「未命名公眾號」,中國外交部則回應需依法管理互聯網。有性平會前成員指社團註冊受阻,連貼海報發傳單都時常要與保衛部周旋,公眾號便成了傳達聲音與凝聚社群的「最後陣地」,但無奈被徹底抹除。

中國政府的立場

中國政府長年對LGBTQ+都是維持「三不」政策,即不支持、不鼓勵、不反對。

2019年一次全國人大的記者會上,有官員指有大量民眾提議「同性婚姻合法化」應被寫入民法典,一度令民眾以為政府態度轉變。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於2020年在人權理事會上,聲稱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和暴力,包括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歧視,亦指中華精神科學會早在2001年就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分類中剔除。

但中國政府對同志的態度似乎與對外說法有出入,中國官方近年正推動教育改革,希望讓男性青少年更有「陽剛之氣」。其中暨南大學出版社於2017年修訂再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將同性戀列入「性心理障礙」,以LGBTQ+為題材或情節的節目,通常會被廣電總局禁播,或因媒體為求合規的自我審查而刪減。

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曾,LGBT為境外勢力滲透及破壞中國生育政策,「LGBTQ將人重新分為不同族群,美國可以從中挑撥離間,破壞中國人的團結;第二,中國生育率已低到不得不干預的程度,國家推出三胎政策,各地鼓勵生育之際,鼓吹性小眾平權就是為了讓更多人加入這個不生育的群體,破壞中國人口大計。」

你如何看大陸對LGBTQ+群體的監管?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陳洛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