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屆金馬獎風物深度

《智齒》影評:金像獎最多提名之作,也許先把劇本搞好再說?

不知何時開始,編導做市場推廣,不再需要講故事的情節轉折,反而著眼於題材與背景,最需要努力的戲劇設置,卻完全的無視……

《智齒》劇照。

《智齒》劇照。 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四維出世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2-07-17

#金像獎2022#智齒

四維出世:念建築,電影學人,曾於浸會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等教授電影。為《明報》專欄撰寫電影評論十餘年。

老實說,拿起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投票表格,真的有點頭痛,面對那些候選電影,應如何投票?要麼選沒有那麼差的,可是加持了平庸的作品,對觀眾、對電影人、對香港電影,又是否好事?在資本化的社會,導演獲獎履歷就是利益,利益沒有人會嫌多,得獎者未夠水平而選民自己親手把利益輸送出去,是否心安理得?當然,主辦金像獎的協會也沒有勇氣把得獎的門檻,設置在某一票數或百分比之上,如不到標準的,奬項索性從缺,這樣是否更有鼓勵性?

很久沒有評論港片了,心底真的希望可以找一部 On The Right Track、讚得落口(能夠讓人出聲稱讚)的。今屆金像獎,電影《智齒》(導演鄭保瑞,2021)獲得破紀錄14項大獎提名,好像很巴閉(厲害),說穿了其實是疫下紅利,疫情兩年多以來,香港上映電影大減,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就是先鋒了。而近年港片也是塘水滾塘魚(來來去去只有這些),若非同事有特別場戲票,建議放工(下班)後去觀影,本來就不會入場看戲。預計了要看本土電影,要死很多細胞,果然看着看着,真的很難受。

說故事的能力

用日本能劇的說法便是:序、破、急。序,就是用三分一的篇幅交代了人物和處境後,戲劇的衝突(破)便要出來了,不然,便會顯得拖曳、冗長、沉悶、不合情理、揾戲來做(找戲來做)。

2005年,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選出「最佳一百部華語片」,2000年之後入選的香港電影只有《榴槤飄飄》(2000)、《花樣年華》(2000)、《無間道》(2002)和《少林足球》(2002)。2011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十周年,選出「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年份最近的,要算是《鎗火》(1999),2000 年以後,沒有電影入選。2011年以降,有多少港片可以擠進不能不看之列?查找十年來金像奬最佳電影名單,再看看資料館的選單,心裏多少有個數。

《智齒》劇照。
《智齒》劇照。網上圖片

這兩項選舉,或多或少說明了一個現象:兩個十年以來,普遍來說,香港電影是每況愈下,好像失去了說故事的能力。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