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電纜橋大火、斷電斷訊號︰一場對香港社區受災力與未來電力規劃的考驗

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可配合儲能設備,在斷電時提供低限度社區電力支援;開放電力市場亦可能提高社區電網的自癒能力。

電纜橋大火、斷電斷訊號︰一場對香港社區受災力與未來電力規劃的考驗
2022年6月21日,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發生大火,導致元朗、天水圍及屯門大停電約13小時。

6月21日晚上,家裏的燈突然閃爍了幾下,住在天水圍嘉湖山莊美湖居的K小姐還未意識過來,全屋已陷入一片漆黑。她走到窗邊張望,發現附近大廈的燈同樣全都熄㓕,同時傳來小孩的哭叫聲。沒有人知道發生甚麼事,電訊網絡中斷了,收不到訊號,窗外街道上的交通燈停止運作,行人只得摸黑過馬路,車輛也因此慢駛。

大約隔了6小時後電力恢復,她才知道事發當晚7時許,元朗一條屬於中電的電纜橋起火,導致元朗、屯門及天水圍一帶大範圍停電,逾50萬人受到影響。

時隔14日,中電於7月6日晚上發出新聞稿,表示已就事故向政府提交進一步報告。新聞稿並沒有公開報告內容,只指出在化驗和分析結果未完備前「未能確定起火成因」,並排除多項因素,包括電纜超載、電力保護裝置失效,及高溫天氣。中電續稱,已即時審視同類型的電纜橋,確認運作正常,也已為電纜橋加強保安和安裝防火裝置。

肇因未明,當晚大停電成了謎團。是次停電,揭示出多個隱藏的問題︰為何緊急警示系統沒有沒有通知居民?在斷電、斷訊號情況下,社區如何互通消息和自救?事故揭露了什麼人為和非人為的因素?

進一步而言,這是否一個契機重新檢視香港未來電力供應的規劃?

2022年6月21日,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發生大火。
2022年6月21日,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發生大火。

為何斥資1.5億的緊急警示系統沒派上用場?

住在天水圍的凡希(化名),整晚都在樓下本用作召開「居民大會」的廣場上度過。在這個「另類大會」上,居民互相詢問供電與維修進展,許多人都不清楚大廈、街燈、訊號站等基礎建設的後備電供應情況,也不知道如何向區議員、警署抑或民政事務署獲得資訊與支援。這都讓他反思現代社會對電力與通訊網絡的高度依賴,以及人們原子化的生活,大大減弱了人們及社會組織應對緊急事態的能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