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卡塞爾文件展爆反猶爭議:為何一場「去中心化」的用心實驗,卻還是溝通失敗?

當圖像被抽離其脈絡,再製成各種迷因圖像和陰謀論在網路上流傳,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這些現象與資本、帝國主義的關係⋯⋯

稻米之牙具爭議作品《人民的正義》於6月21日晚間八點多被拆除。

稻米之牙具爭議作品《人民的正義》於6月21日晚間八點多被拆除。攝影:李欣潔

特約撰稿人 謝以萱 李欣潔 發自柏林

刊登於 2022-07-05

#卡塞爾文件展#卡塞爾文件站#當代藝術

李欣潔,阿姆斯特丹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Framer Framed 研究員。
謝以萱,影評人。台北電影節、台灣國際女性影展、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等選片與評委。

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簡稱「文件展」)是當代重要的大型藝術活動之一,向來被當代藝術圈視為能敏銳洞察時代精神和未來藝術方向的重要指標,自 1955 年成立以來,每五年在德國中部的小城卡塞爾舉辦,展期維持百日。今年邁入第 15 屆,由來自印尼雅加達的藝術家團體 ruangrupa 擔任策展人,這對文件展來說是項創舉——這歷史悠久的當代藝術殿堂,首度邀請來自亞洲的/藝術家/團體擔任策展人。此革命性的改變,為第 15 屆文件展帶來更多關注的目光,特別是在全球疫情肆虐之後,ruangrupa 以聚焦團體(collective)共作的藝術創作與工作方法,彰顯以集體、去中心化的展覽策略,形塑藝術社群之間資源與知識共享的團結精神,而不再是以往由西方、明星策展人發散出去的單一人際網絡為核心。

ruangrupa 援引印尼傳統農業社會的「穀倉」(lumbung)概念作為策展方式的基礎,邀請了 14 組藝術家團體作為展覽的核心成員(lumbung inter-lokal),而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大多是來自全球南方——的藝術家團體,則再各自帶入自己的創作社群,最終有超過千名創作者參展(稱之 lumbung artists)。除了實體作品於 30 多個卡塞爾市區空間展出,現場每天有大量工作坊、放映活動、討論會、講座論壇等需要參與者親身體驗與感受的公眾活動,這些非物件式的創作持續為本屆展覽增添內容,因此整個文件展可說是處於不斷生成變動、產出新知識、創造各種經驗與情感的有機場域。

輿論壓力致作品被全面拆除

由稻米之牙在世界各地舉辦工作坊,和民眾、孩子一起製作的紙板偶,也隨之撤除。紙偶們先是被堆置在廣場,而後在現場「帶紙偶們回家」的倡議聲中,部分民眾與聲援稻米之牙的藝術家們,紛紛撿拾被拆除的紙板偶,將之帶離現場。

然而,如此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第 15 屆文件展,卻在開展不久後,因為參展的印尼藝術家團體「稻米之牙」(Taring Padi)於 Friedrichsplatz 廣場上的戶外大型裝置作品《人民的正義》(People's Justice)被指控疑有反猶主義(anti-Semitism)傾向,——因為畫面裡上百個人物中的其中兩個引發爭議:一是繡有大衛之星圖樣領巾、頭戴以色列情報局薩摩德(Mossad)的豬臉軍官;二是戴有 SS 納粹親衛隊象徵帽子的獠牙人物。此兩個人物被視為反猶主義的鐵證,而受到德國輿論強力撻伐。6月20日,文件展和藝術家共同發表聲明,解釋這件於 2002 年完成的作品並無反猶意圖,而是當年藝術家回應蘇哈托垮台後的印尼歷史,勾勒處在軍事獨裁下的社會百態,包括人民團結的力量,以及各種暴力形式的可怖。

單看上述兩個爭議人物的視覺特徵,確實會有冒犯到猶太裔社群的疑慮,即便創作者並無此意,但在經歷納粹統治後的德國,此議題特別敏感,因此藝術家團隊對該畫作於此刻德國社會脈絡下所引發的爭議亦深感抱歉與理解,故將作品以黑布覆蓋,象徵「人們無法展開對話的紀念碑」,並期待這紀念碑成為人們開啟對話的起始點。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