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疫後全球遊:我看到人們用力而熱鬧地生活,決絕地與疫情告別

在巴黎、米蘭、哈瓦那...大家彷彿一瞬間走出了陰霾,拋棄了無形的束縛,無論未來是好是壞,都堅定地選擇繼續向前。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攝:Erhan Demirta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李亞楠

刊登於 2022-06-29

#後疫情時代#評論#旅行#旅遊

我正在用谷歌翻譯認真地看着超市貨櫃上的物品,將看不懂的法語進行翻譯,忽略了身旁正在高聲呼喊的超市工作人員。一位微胖的非裔超市看門人面帶微笑走過來,示意我該離開這裏了,我終於反應過來這是關店的時間,於是去往對面的食品店購買法棍——這種在法國最日常的食物。阿拉伯裔的店員將一根法棍切好裝在紙袋裏遞給我,此時店內的一位法國老人饒有興致地與我攀談起來。

疫情後第一次來到巴黎,由於這也是整個歐洲在疫情大流行放開之後的第一個暑假,整個歐洲的旅遊業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酒店和民宿價格的飆升。我面對高昂的住宿價格,不得不離開巴黎核心區域,選擇了巴黎北部郊區的聖丹尼(Saint Denis),這裏的價格相對來說還可以接受。過去花50歐元就可以住在巴黎一區的日子一去不返,即使我遠離巴黎市中心,住在一個很小的房間內,價格也要80歐元。

前一天我從居住的屋子裏走出來,由於走錯了地鐵的方向,剛買的地鐵票就作廢了,正在躊躇時,一個身穿套頭衫的小夥子看到了我,一邊用法語和我打招呼,一邊掏出地鐵卡並示意我過來。我瞬間明白了他要帶我逃票,於是我們緊貼着一起進入了地鐵的閘機。在巴黎逛了一整天,回屋時路過的街角,兩個依靠在牆角的流浪者看着我抬手打招呼,他們在逆光下的畫面顯得有些溫馨。日落的暖色讓每個人看起來都很溫和,這僅僅是我在這條街居住的第二晚,但彷彿已經在社區生活了很久。

初到巴黎的那一天氣溫達到了37度,悶熱難耐,如同巴黎街頭熱鬧的氛圍。工作日的中午,每個餐館都會排起長隊,那些恢復在公司工作的上班族在購買午餐;遊客繁多的巴黎核心區,滿是來自歐洲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遊客,盧浮宮的入口處即使在下午快要閉館的時間前,仍然有上百米長隊的遊客等待進入;街頭的小酒館和咖啡館到處坐着聊天的人們;和蓬皮杜藝術中心外斜坡上曬太陽看書的年輕人布滿了那個不大的廣場;地鐵站和大型火車站內都是來來回回的人,置身其中往往會迷失方向;在商場繁多的購物街區,衣物被衆多的顧客翻得七零八落,店員不得不忙碌於不斷地將這些衣服疊起……

法國巴黎。
法國巴黎。攝:Kiran Ridley/Getty Images

身處這樣的巴黎,我其實早已忘卻疫情的存在。巴黎街頭的每個細節都在展示疫情後略帶「瘋狂」的復甦,已經把過去遠遠拋開,人們彷彿也不再願意想起那段日子,用力地參與到熱鬧之中。對於我來說,不知不覺已經離開中國兩個月的時間,可當初離開北京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