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評論二十年,幫電影寫、幫短片寫、甚至幫廣告寫,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為一齣超過四百集的長壽劇寫評。從2020年8月中旬掉進三立電視台八點檔長壽劇《天之驕女》這個大坑,我以為頂多一個月就會爬出來,沒想到這一入坑就在坑裡待了超過一年半。直到現在409集的劇全數播映完畢,接檔戲《一家團圓》已經播了三個月,但我依舊貪戀這個大坑的變態與魔性,時不時就點進它的YouTube官方頻道,即便很多片刻我熟悉到一聽台詞腦海中馬上浮現畫面,還是遲遲不想爬出來。
未必本土:台灣「長壽劇」前世今生
直到2022年今天,上至媒體下至小學生仍習慣稱台語發音的八點檔連續劇為「本土劇」,即便大家都知道這些動輒兩三百集的長壽劇除了台語發音,無論內容題材還是角色塑造一點都不本土。
在評《天之驕女》前,且容我快速幫不熟悉台灣電視史的讀者朋友簡介「長壽劇」的前世今生。「長壽劇」又稱「台八劇」、「本土劇」、「鄉土劇」,泛指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黃金時段播出的連續劇。在1980年代那個台、中、華視老三台獨霸的戒嚴時期,八點檔每集含廣告長度為一小時,總集數通常介於30-40集之間,語言為國語發音。1987年解嚴之後,各種禁忌逐漸鬆動,1990年起台灣電視從語言、題材、甚至篇幅集數開始變化,採用雙聲帶自然語發音的本土劇成為八點檔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