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我的出走日記》:對三十至四十世代,朴海英如何做到又致鬱、又治癒?

你知道自己被卡住了,但不知道自己被卡在了哪裡,還要卡多少次⋯⋯

《我的出走日記》劇照。

《我的出走日記》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賈選凝

刊登於 2022-06-05

#我的出走日記

在韓國蓋洛普民調統計出的5月觀眾最愛劇集裏,《我的出走日記》位列亞軍。韓國影星孔劉的觀後感是:「像刀一樣銳利的台詞,熾熱與冰冷共存,是少數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生劇。」

這部出自《我的大叔》編劇朴海英之手的新作,在華語地區也有不俗口碑。第16集大結局播出後,很快榮升Netflix台灣收視冠軍,在豆瓣網更以9.2分連日高居「近期熱門韓劇榜」之首。在中文社交平台上,該劇被稱為「又致鬱又治癒」的「獻給大人的韓劇」。

《我的出走日記》和朴海英備受好評的前作《我的大叔》(豆瓣9.4),都是走「厭世寫實劇」路線,基調一樣是又喪又暖,亮點也都是能給平凡的普通人面對現實之勇氣。而對於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壯年世代,《我的出走日記》裏最動人的部分,正是「出走」——準確來說,是英文劇名裏的「My liberation」,我的解放。那是一種我們都想從壓抑平庸、有時難免自怨自艾的現實裏尋求突圍的心情。

劇裏的主要人物,都處在一種很困頓的狀態裏。黑道人物具先生躲到京畿道鄉下,日出而作,整日酗酒。而每天都要往返首爾與京畿道農村父母家通勤的三姊弟,疲憊不堪,各有失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