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通利琴行在香港:七十年,許多香港人說,沒有這家琴行就沒今日的我

你的第一件樂器也在通利買?這家樓梯底起家的小琴行,卻如此深而動人的參與了香港的生命建構⋯⋯

通利琴行創辦人李子文早前逝世,享年101歲。

通利琴行創辦人李子文早前逝世,享年101歲。圖:通利琴行 Facebook

特約撰稿人 盧燕珊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2-04-28

#香港音樂#通利琴行

這首歌不會太勵志
志在於漆黑中講一點小事
沒陽光的一日 太難的不必堅持
已病倒 先休息 再試

——黎明〈Good Luck〉,詞 林日曦

2022年3月3日通利琴行在社交平台發佈訃聞「沉痛哀悼創辦人李子文先生 」 (Thomas Tse Ven Lee 1920-2022),隨即引來極大迴響,臉書數千關注,數百轉發及留言,對101歲老先生作最後致敬。留言者包括海外港人及外國名字,大都感激通利琴行70年來對香港音樂的貢獻,滋養無數音樂愛好者,不少網民提及「我的第一件樂器/第一座鋼琴都是在通利買的」,亦有人不約而同表示:「沒有通利就沒今日的我」。

1951年與太太孫文英從上海來港,在紡織公司任英文秘書的新移民李子文,即使喜愛音樂也沒想過會涉足樂器生意。1953年以其英文名Tom Lee成立公司,主力仍是李太上海人本色的貿易買賣,怎會想到因「誤信」老同學與人合作,從樓梯底不足50平方呎的小舖「通利鋼琴行」,發展成香港音樂品牌王國,造就好幾代人尤其是六十至八十後的「集體回憶」:

沒有YAMAHA(山葉)也就沒通利的經典廣告;每場紅館演唱會必嗚謝通利(贊助或技術支援);香港尖沙嘴金馬倫里總行通宵排隊搶購演唱會門票(每年「五月天」之約引來粉絲或黃牛黨提早數天紮營輪候);「通利Sales好串(囂張)」;還有無數兒童(自願或被迫)學習樂器的成長記憶⋯⋯

所有這些,通利可謂主導參與建構了「香港音樂生命共同體」。從Tom Lee Music Foundation、Tom Lee Music Academy,到Tom Lee Engineering,這家名位「琴行」的公司,其實是軟件硬件「一條龍」服務──自1960年代獨家代理YAMAHA、1970年代成立通利音樂基金會開展兒童教學、1980年代提供燈光及專業音響服務,到組成通利工程部承包各大小項目包括「九七回歸典禮」,以至各種音響安裝工程如百多年歷史的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和立法會綜合大樓。輻射之廣,令香港此城許多看似與音樂無關的市民,其實都有機會接觸到通利裝設的香港聲響景觀。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