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為何「怪獸」無法再現《哈利波特》的往日榮光?

如果說《怪獸》系列曾經如同缺乏買氣和消費者忠誠度的「名牌」,《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終於開始修正這些錯誤了⋯⋯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劇照。

《哈利波特》曾經是兩千年代初最為鼎盛的火紅 IP,小說與電影的同步連載、同步拍攝,激起了一般改編作品所難以企及的話題效應,因為即便你是原著書迷,在小說搶先電影完結之前,你也無法得知故事將如何收尾。《哈利波特》牽動了一整個世代,自《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出版的 1997 年至電影版《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2》上映的 2011 年,在這 14 年間,它就是那個時期人們所瘋迷的漫威宇宙,它就是那個時期的《復仇者聯盟》。

但隨著小說與電影相繼完結、隔年的《復仇者聯盟》正式揭開漫威盛世之後,流行娛樂文化的主宰者也就此輪替。然而不出五年,J.K. 羅琳(J. K. Rowling)又帶著《怪獸與牠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陸譯《神奇動物在哪裡》)捲土歸來,這次她將時間軸往前推移至上世紀二零年代,並向觀眾介紹了更為熟齡、也相對陌生一些的角色。但尷尬的是,《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系列仍無法全然重振《哈利波特》當年的雄風,尤其以一套目前已發展三集的系列作來說,它甚至還沒完全站穩腳步。

觀眾對目前三集的評價相當分裂,雖然這在《哈利波特》時代也是常有的事,但別忘了,《哈利波特》是有小說為本的,粉絲若對電影不滿意,他們永遠可以回去翻書,重回羅琳的字裡行間找到更能滿足自己想像力的細節描繪,但《怪獸》系列只有電影,電影演了什麼就是什麼,電影如果不好看,那就是真的不好看了,沒有其它更好的版本可以讓你欣賞。而《怪獸》系列給人的觀感之所以複雜,又遠遠不是《哈利波特》系列當年所能比擬的。

「怪獸」系列危險處:沒有確立類型

或許你會說,當年從第一本《神秘的魔法石》開始入坑的粉絲現在也早就步入社會了,但這就是另一問題的所在:這些成年角色真的對當年長大後的粉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嗎?

《怪獸》系列其一棘手的,是主創人員頻頻製造的公關災難,一是強尼戴普(Johnny Depp )的「葛林戴華德」(Gellert Grindelwald)換角風波,儘管他的家暴官司仍未落幕,但華納兄弟仍事先選擇切割自保,此舉激怒了戴普背後的大批死忠影迷。

另外一起風波,則是羅琳對於跨性別議題的爭議觀點,這件公關災難可能還比戴普的家暴疑雲更棘手,因為力挺羅琳的人數其實極小眾,不少書迷都是毫不留情選擇公開撻伐,就連《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卡司群,多半也無法認同羅琳的言論,近幾年的羅琳也因此常被譏「眾叛親離」;不過羅琳終究是魔法世界的生母,這個 IP 的生死大權全掌握在她手上,華納兄弟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判她出局。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劇照。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劇照。

但若連最大牌的強尼戴普都能換掉,就代表其他演員只要一出事,也能隨時被取代,而下一位最可能跟著被切割的,莫過於飾演魁登斯(Credence Barebone)的伊薩米勒(Ezra Miller),而且比起戴普和羅琳這種尚有「可議空間」的風波,米勒因多次失態對陌生人動粗而遭警方逮捕的暴力事件,是沒有人可以幫忙說話的。

即使是在上映之後,《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Fantastic Beasts: The Secrets of Dumbledore,陸譯《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還額外衍生出中國院線版刪除六秒鐘同性戀台詞的爭議。不過好萊塢迎合中國的審查機制已是常態,這相對來說是規模小上很多的負面新聞。

但公關危機之外,《怪獸》系列的核心困境仍舊是在於故事,《怪獸》的大方向構築並不如《哈利波特》來得完善,在類型選擇和角色塑造方面,也不如《哈利波特》來得親近青少年族群。

《怪獸》前兩集是毫無類型定位可言的,作為一套商業娛樂大片,沒有確立類型是危險的事,這可能會造成品牌形象不清晰,在行銷上很難明確告訴觀眾這是什麼型態的作品。比方說《哈利波特》,它很明確就是以校園生活為主要取向,主角是一群學生,自然就會吸引到大量青少年讀者和影迷,這群粉絲各個抱有想要就讀霍格華茲、化身成巫師的幻想,《哈利波特》有著清楚、具吸引力的虛構偶像可供粉絲投射情感。

但《怪獸》呢?裡頭的主角群大多已是二三十歲的成人,這個年齡層自然對青少年族群來說就相對陌生了些。當然,或許你會說,當年從第一本《神秘的魔法石》開始入坑的粉絲現在也早就步入社會了,但這就是另一問題的所在:這些成年角色真的對當年長大後的粉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嗎?

紐特、雅各、奎妮、蒂娜都算是有其生命力的角色,但他們其實不太具有所謂的「主角相」,他們身上的特質都比較像稍微搶戲一點的配角,並非扛起整部戲的「英雄」。羅琳也沒好好「包裝」他們、把他們正確地擺在故事的正中央。第一集的主戲雖然都在四人身上,但坦白說,他們比較算是「剛好被捲入麻煩」的路人,跟正在發生的危機沒有什麼切身連結。

喜愛這些新角色的粉絲當然還是大有人在,但你不得不承認,這些新角色並不具有哈利、妙麗、榮恩、甚至是馬份、麥教授、石內卜當年風靡全世界的熱度,紐特他們還沒享有那般「巨星規格」的高人氣,真正記得住他們、會投入感情崇拜他們的,多半是非常核心的波特迷,一般大眾根本不在乎他們,也感受不到他們對流行文化的影響。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劇照。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劇照。

詭異光景:觀眾更關心的角色居然是配角

《怪獸》系列最尷尬的點就在這裡,它毫無疑問仍然是個「名牌」,但卻是個缺乏買氣和消費者忠誠度的「名牌」

通常而言,主角和「正在發生的危機與大陰謀」會是息息相關的,譬如哈利波特是少數逃過佛地魔掌心的倖存者,也是將來最有機會打敗這位終極魔頭的救世主,這種人設會立即讓觀眾覺得這號人物的重要性,產生「必須好好關注他」的心態。就算是《魔戒》三部曲裡的哈比人,他們也算無端被捲入的路人甲,但整個劇情鋪排有不斷在暗示他們的純潔和善良正是擊潰索倫的最佳武器。然而,前兩部《怪獸》很少在做這種鋪陳(不是沒有,但太少),是直到本集《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才開始稍微比較「務實」了起來。

但還有另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和「正在發生的危機與大陰謀」關係更緊密的阿不思鄧不利多這次戲份加重了不少,這也意味著,有個人氣更高的配角正在篡奪主角位置,正在分食紐特、雅各、奎妮、蒂娜的鋒芒。這四人組對觀眾的吸引力都還沒真正建立起來,鄧不利多和蓋勒葛林戴華德的情仇糾葛就搶盡了目光。

這形成了很詭異的光景,觀眾更關心的角色居然是配角,而本該讓觀眾更關心的主角,卻愈來愈邊緣,兩方就這樣在一種很矛盾又衝突的情況下相互拉扯。反觀《哈利波特》,它完全沒有陷入這樣的處境,學生是主角,老師就是配角,大家分得清清楚楚,擺在該擺的位置上,不會失焦,劇情順得合情合理。

羅琳成功將《哈利波特》的角色打造成「流行文化偶像」等級的存在,這些角色適得其所,在對的位置發揮對的功能,自然而然在特定的情節或轉折主宰了自己發光發熱的經典時刻。但《怪獸》的角色打從一開始就沒有這些優勢,更頭痛的是,都已經拍到第三集了,這些角色還是沒有被「組織」得很好。

那麼劇情發展呢?羅琳有編織出足以讓觀眾像當初追看《哈利波特》一樣廢寢忘食地關心進度、熱情討論、猜測後續走向的故事線嗎?好像也沒有,就像紐特那群新角色一樣,真的很關心劇情、真的看得很入戲的人,恐怕也只有非常核心的鐵粉,比較外圍一點的粉絲、乃至於一般觀眾,基本上早就喪失了興致,甚至從來就沒產生過這種興致。

《怪獸》系列最尷尬的點就在這裡,它毫無疑問仍然是個「名牌」,但卻是個缺乏買氣和消費者忠誠度的「名牌」,現在人們還肯對它留意,也只因為它是個「名牌」,而不是真心喜歡它所推銷給我們的產品,因為它的產品最近頻繁出包,已經巨幅流失消費者對它的信任,而信任的流失也充分反映在了下滑的銷量(票房)上。它很用力想拉攏消費者,可是力氣卻往往用錯地方,一再將消費者推得更遠。

遲來的修正與先天「拖戲」體質

《怪獸》系列自一開頭便規劃不周,導致後期只能一邊犯錯一邊改良,但在本系列的最終章來臨的那天,能改良到何種程度,又會有多少觀眾願意給予肯定?

不過這個「名牌」已有釋出誠意想要挽回消費者的信心,《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取得的某些小進步即是證明。前面曾提到,《怪獸》系列的類型定位模糊,它讓專門搞動保的主角紐特分神兼當鄧不利多的專屬情報員,同時又混雜了種族戰爭、政治算計、魔法世界望族的認親大考驗等龐大格局的情節;無法被歸類在特定類型不見得是壞事,現在「類型混搭」正風行,但《怪獸》系列的「無法歸類」已然對內容產生了不良衝擊,導致《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劇情破碎、架構笨重、複雜得毫無必要,而《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開始修正這些錯誤了。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劇照。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劇照。

這部第三集定調自己是一部魔法版的諜報電影,讓鄧不利多領軍他的盟友展開欺敵又調包的偷天換日行動,藉此打擊葛林戴華德的陰謀詭計,既像在上演《虎膽妙算》,也猶如 X 教授和萬磁王兩方陣營為了實現各自的人權理想而爭鋒相對。諜報類型的框架被勾勒出來後,焦點也就凝聚了不少。

但《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仍有此系列先天上的「拖戲」體質,羅琳刻意設計了很多額外的關卡去延長這整個《怪獸》五部曲的篇幅。實際上,《怪獸》系列可以是個三部曲就能完結的概念,但不知為何,羅琳偏要在這中間頻頻繞遠路、追加大量「可有可無」的小規模危機,使得每一集的進度都只有一點點、一點點,但明明很多環節其實都可省略,直接切入正題也無妨。

儘管看得出《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稍有改進,但就外界目前的觀後反應來看,不買帳的人依舊不在少數,這對於一套已經拍了三集、還剩兩集要收尾的系列電影而言並非好預兆,這代表此系列都已經拍到中間段落了,居然連地基都還沒紮穩,大部分的觀眾依然是興趣缺缺,搞得好像華納兄弟是在強迫推銷一個我們不怎麼想看的電影似的。

在主創團隊原封不動的前提下,四、五集還能再改進多少,又還能重燃粉絲多少熱情,實在不敢抱太高期望。華納兄弟估計也只能把已經洗下去的頭繼續乖乖洗完,洗完之後,再想想未來看是改拍其他人氣角色的獨立外傳、開設其它支線,或是直接回頭重拍《哈利波特》。

《怪獸》系列自一開頭便規劃不周,導致後期只能一邊犯錯一邊改良,但在本系列的最終章來臨的那天,能改良到何種程度,又會有多少觀眾願意給予肯定,就要看華納兄弟與其製作團隊的造化了。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其實這系列拓展了魔法世界的版圖,提供了很多讓原著迷津津樂道的設定和細節,但相對來說,劇情就很鬆散。一貫的羅琳作風。
    很認同評論說的定位不清,作為書迷看這齣的最關心的不就是鄧不利多和葛林戴華德的相愛相殺嗎?結果演了兩集卻一直沒演到重點,我還滿失望的。其實以這個當主軸應該比現在更讓人有記憶點吧,起碼觀眾一秒能搞懂這系列就是兩個高強的基佬巫師因故分手後為了政見不同糾眾打架的故事呀。

  2. 華納毀ip並非第一次

  3. 对我来说纽特他们才是配角,邓校和格林德沃的爱恨情仇才是我想看的。

  4. 以邊緣人當主角,原本就不討主流觀眾的喜。對受不了哈利波特的主角光環的讀者,看此系列是毫無問題,以路人主角,帶出配角眾生相的角度去看戲,就可以看得很開心。至於羅琳的繞遠路式解決,因為羅琳是小說作家,小說和電影電視劇本是兩碼子甚至是三碼子事,電影獎項有最佳改編劇本一項,就可知道其獨立成一項專業。怪羅琳寫不好,不如怪羅琳不放手讓編劇寫。

  5. 个人觉得,直翻的《怪兽与它们的产地》要比《神奇动物在哪里》要没趣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