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月來,烏克蘭東部邊境上的俄軍部署為全球媒體的國際版提供了長篇累牘的素材。具體局勢如何,目前已有無數文章跟進,本文不再贅述。簡要言之,俄羅斯在烏克蘭東境擺出了隨時揮軍進攻,把頓巴斯地區從基輔政府手中徹底「解救」出去,乃至進一步向西攻掠的姿態。而北約國家則試圖為烏克蘭政府提供軍備和外交上的援助以防止入侵發生。
2013至14年烏克蘭爆發廣場革命後,先是遭遇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兼併,隨後是漫長的頓巴斯戰爭——親俄地方武裝和基輔政府軍長期拉鋸,中間還摻雜着經過空域的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被擊落,至今已有超過萬人死於戰火。烏克蘭原先的領土已經事實上變成了官方控制區、親俄的頓巴斯區域和俄控克里米亞三個部分。
對正在發生的緊張局勢,各方評論都較多將事件簡化為俄羅斯進犯或試圖「教訓」烏克蘭——無論是親俄的新聞還是自由主義的解讀都往往是這種論調。要麼覺得整件事情背後是俄羅斯不可抑制的擴張主義心態作祟,是想恢復蘇聯或沙俄帝國版圖;要麼覺得事件完全是烏克蘭的演員總統澤連斯基投靠西方挑釁(Volodymyr Zelensky)俄羅斯的結果。
>對正在發生的緊張局勢,各方評論都較多將事件簡化為俄羅斯進犯或試圖「教訓」烏克蘭——無論是親俄的新聞還是自由主義的解讀都往往是這種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