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兩餸飯大爆發:禁堂食經濟差,這是「便宜又大塊」的戰國時代

社會上有人丟掉飯碗,飛機師也要轉行開 Uber,「你一個月只有3000元吃飯,那你怎樣選?」「你會選兩餸飯囉。」
顧客在荃灣「佳記美食」玻璃窗外觀看兩餸飯的眾多菜式。
香港 風物 飲食

年廿九團年夜,時間將近8時,油麻地彌敦道上大多店舖早已收爐關門,人們正急切回家相聚,可是「權發小廚」仍然燈火通明。這是一家兩餸飯店(售賣兩個小菜的飯盒)。在廚房裏,50歲出頭的老闆吳偉權正俐落地將大抓鵝腸下鍋,拋著大鐵鍋猛火爆炒。上好盤後馬上送出店面,嵌進那20多款小菜的佈局當中。

剛炒好的餸菜熱氣蒸騰,熱得擋在食物前的玻璃凝滿水珠,看對味兒的人馬上就點菜,由店員迅速打包拿走。門外排著一條50人的大隊,在店內還沒想好菜式的客人壓力好大,只好迅速決定:招牌的黑醋骨、豉椒鵝腸想必沒錯。

這店原在80年代做酒樓起家,但受疫情打擊結業轉戰兩餸飯。開業至今3個月,每天至少賣出1000盒;在政府禁止晚市堂食後,生意就再多長三成。「我覺得這店還有上升空間。」某天下午人潮稍退,老闆娘Kitty坐在店裏向記者預視未來,「你會看到有很大部份人有這樣的需求,拿Hermès(手提包)的都會買兩餸飯。」她說。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25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看饿了 谢谢端高品质、新角度的报道

  2. Thanks. Good article.

  3. 貼地!
    香港人嘅自由已經無乜
    連入商場都要scan code
    可能最後只剩返選擇食乜餸嘅自由

  4. 兩餸飯還有一個比湯麵優勝的原因,就是通常大盒多餸加容易留過夜。青少年時我和姐姐晚上兩人一起吃一盒兩餸飯,還有剩還可以留到明天再吃。

  5. 在nyc的第一年我也经常吃两𩠌饭,原来叫这个名字呀。很便宜我买一个能吃两顿,很适合懒得出去吃饭的时候。

  6. 我要當海賊王表示:

    在中共治下,香港經濟欣欣向下,市民重新擁抱「兩餸飯」,「可喜可賀」。

  7. 好 喜欢这种带烟火气的文章

  8. 很喜歡這種以小事看社會的文章

  9. 不敢為天下先表示:

    沒想過隨處可見的兩餸飯可以倒映出現今的社會

  10. 喜歡記者文字的質感。

  11. 當你購買兩餸飯時,你會有「自由選擇」的感覺。

  12. 一文睇清兩餸飯與時代背景的關係!

  13. 台灣自助餐自己夾、內用多、價格憑老闆心情定,比較類似的應該是便當店(肉+幾樣配菜自選),港式燒臘在台灣也大多走這個路線經營

  14. 我倒是能理解為何「兩餸飯」為什麼會比麵更受歡迎,1. 南方人偏向以米飯為主食。2. 飯比麵更頂餓

  15. 或許兩餸飯對於許多人來講,是沒選擇中的好選擇。兩餸飯的自由不自由,每個人的體會都會不同。

  16. 兩餸飯方便外賣拿回家吃,這類兩餸餐廳座位不多(舖租貴嗎),位置比較狹窄。再加上疫情原因,一般是外帶回家或者會辦公室食。車仔麵湯水多拿回家/辦公室比較麻煩。麵食泡湯太久也不好吃。部分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人,一般的麵食份量不夠飽。

  17. 要是能做一篇北京没盒饭的选题就好了。香港有两餸的生存空间不稀奇,北京没有才稀奇。

  18. // 不過話說回來,還是讓人好奇且無法完全解釋的是,為什麼彈起的是「兩餸飯」?不能是同樣便宜的滾湯熱麵嗎?//
    我是少數人,比起兩餸飯,我傾向食車仔麵或者牛腩麵之類。話說回來,以我經驗來看,麵類普遍比兩餸飯平多了。

  19. 兩餸飯有些菜式若果自己整會好費工夫,譬如生炒骨,椒鹽豬扒等等要粉漿要炸之物。

  20. 2020年人均GDP大約35萬,人均入息中位數才1萬九千,反映的問題其實更嚴重。

  21. 很喜欢这篇文章,非常感谢作者敏锐的观察和思考

  22. 最后两𩠌饭作为”自由”的叙述有启发性但也克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