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寵物店裡的一隻倉鼠被驗出對COVID19呈陽性反應,香港政府宣佈處死全港寵物店與倉庫內2000多隻倉鼠,陪葬的還有兔子、龍貓、天竺鼠和白老鼠;港府又呼籲巿民交出12月22日後購買的倉鼠;網上有短片流出,一名父親堅持把送給兒子作生日禮物的倉鼠帶走交給漁護署,兒子嚎哭,給倉鼠寫字條道別。他們說,這叫「人道處理」——「人道」與否,看來已非語文能定義,而由權力解讀了。
我並無法獨善其身;我養過鼠,也殺過鼠。在養貓之前,我曾養過兩隻倉鼠。學生說,家裡的倉鼠生了,要分批送人;她送我兩隻,灰色的,就是金魚街上幾蚊雞(幾元錢)一隻的那種。一隻愛跑圈,四圍貢(四處走),叫「阿勤」;另一隻愛睡覺,見人也不瞅不啋,叫「阿懶」。阿勤阿懶遂成為我第一次正式飼養的動物。
那時剛工作不久,還住在老家公屋,而倉鼠幾乎是公屋裡熱門的寵物。入住香港公屋,意味著入息有限;同時,「上樓」(即成功到申請公屋單位)免受房租上升業主迫遷的困頓,也令許多人羨慕不已。因此,公屋住戶心甘情願接受各種限制,例如不許在公共地方晾曬衣服,不許隨意裝條或加減人口,也不許養狗。
关键的点在于 今天可以杀你的鼠 明天可以杀你的狗 都是以防疫为名而不看重科学
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就是从一只小老鼠开始
@林占,我沒有抬扛的意思……但如果你問我人類適不適合在地球生活,恐怕答案是不適合。
祇不過,偽善都是一種感情,偽善都有其存在義意。用荀子的話,就是「化性起偽」。
@rsk
對實驗動物福利之間的討論很常會得出你的結論,也是其中一個最常爭論的地方。我的想法是:如果人類對關注動物福利的態度是偽善,恐怕人類可能不適合在這個地球上生存。退一萬步而言,儘管大家能蛋奶素,甚至全素,但最終我們的生命仍然是建基於其他生命之上,不論那是動物或是植物。雖說將人類/食物的關係推移到人類/實驗動植物的關係可能有點牽強,但我認為背後建基的邏輯是一樣的。因此承認我們的生命和科研都是建基於此之上並對此心懷感激,從而發展實驗論理,我很難同意這樣是一種偽善。
林占,你的說法,不就是以人類中心,為人類的需要犧牲動物,將動物作實驗、解剖?
// 在大學中,每年都會有一天拜祭在該年犧牲的實驗動物,感謝他們過去一年的貢獻,讓我們能在醫學上找出更多的原因,以更少的負作用治療更多的人。//
唉,雖然動物不能出聲,人類和動物都生物,大家不難想像,如果動物能出聲,會願意作實驗動物?為了人類的福祉,願意被未來的醫生解剖?
做一個思想實驗,假如有一個外星人來地球,為了他們的醫學將人類解剖。為了宇宙的未來,應否犧牲人類?顯然外星人就是高等生物,不然怎樣來地球?同時,人類是低等生物,做不了飛船去其他星球。其實你說的,邏輯跟上述差不多。
道理是很簡單,人類對動物的態度是偽善,就是虛偽,無毋合理化,也不應合理化。承認事實本身,想辦改善這種情況吧。
反對「購買」任何動物作「寵物」。
我也養過鼠,也殺過鼠,但我不同意作者的某一部份。我不認同教學上的解剖是非必要的, 也不認為對解剖的鄭重是虛偽。作者對此的想法和行動正好顯示( 至少是)對實驗老鼠的想像:婦人之仁。
對於實驗老鼠的解剖,作者顯然無視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殺生。在中學的實驗中,對老鼠的殺生是由實驗室技術員實行,過程也相對的簡單,用哥羅芳或二氧化碳把老鼠焗死就可以了。學生根本就沒有機會參加殺生的過程,自然也不會有親自殺生帶來的衝擊:一個生命因為人而犧牲本來就是崇高的。
想來作者也應該沒有嘗試過親自在實驗中奪走實驗動物的生命:在大學的實驗中我們需要把活青蛙的頭剪開,然後以最快速度把脊索破懷。這樣不只是為了保證後面實驗的青蛙肌肉能保持狀態,更是為了讓青蛙的痛苦減至最少。即使如此,在手上把青蛙的頭剪開時青蛙的血和因為痛楚而掙扎的感覺,至今仍然能夠回想。「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不是一種虛偽,而是對自己的內省。如果在實驗後,能對每個真正下手(而不是在旁邊旁觀)的人作反思,從而再延伸出對實驗動物的倫理,甚至對實驗動物是否必要的問題作討論,那麼實驗動物的犧牲就有更深層的意義。可是作者的行動卻是相反:陪伴其他人的解剖只為談天,鬧著玩,過著中學生的煩惱。也許對中學生有這麼高的要求可能有點過份(但只要看過反修例中的中學生,恐怕難以同意。假定中學生即是不成熟更是成年人的一廂情願和偽善),但把中學的經驗擴大投射到現實也顯然是失實。作者的老師於我眼中反過來是正確的:即使是中學生的鬧著玩,即使是不用親自下手,實驗動物的「因實驗而死」仍然是值得重視,值得正視之事。
將香港政府的反智行動和實驗動物連結則是對實驗動物過於失禮。在政府的行動反映的是傲慢,把所有的寵物當作符號。沒有染病時是寵物,染病(或疑似染病)時就是對人的威脅。但必須強調的是實驗動物也絕不是單純的符號:每一隻都有自己的名字,可能是從他/她們的特質中取名。實驗室飼育員甚至是需要專業資格,因為他/她們需要按著每隻實驗動物的需要作出調整。
我的研究專業中不需要動物實驗,但我的同學需要,而每年他/她們可能需要解剖30隻實驗大鼠。在大學中,每年都會有一天拜祭在該年犧牲的實驗動物,感謝他們過去一年的貢獻,讓我們能在醫學上找出更多的原因,以更少的負作用治療更多的人。因此,我必須指出對作者的婦人之仁,把自己的寵物經驗投射到實驗動物身上,是同時對兩者的失禮。
領養代替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