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2022北京冬奧會

被抵制的北京冬奧,與中國體育外交之路的終結?

當中國大陸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差時,台灣反而依靠體育競技吸引了世界更多的目光。

2021年11月5日北京,中國北京,奧林匹克大廈展出了包含北京2022年冬奧聖火的燈籠。

2021年11月5日北京,中國北京,奧林匹克大廈展出了包含北京2022年冬奧聖火的燈籠。攝:Hou Yu/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勞冶 實習記者 王偉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1-24

#2022北京冬奧會#台灣體育#人權外交#體育#台灣外交#中國外交

2022年1月23日,北京冬季奧運會三個冬奧村開村,20多個國家的代表團已經入住。這是一個「閉環管理」的防疫泡泡,用來容納27000人(大部分來自境外)全程無需隔離進入北京參加冬奧會。為了確保泡泡不破裂,北京市民被提醒,如果跟冬奧專用車輛發生碰撞,不要下車敲窗 ,「等候專業人員到場處置」。

與此同時,和北京相連的天津市爆發的大規模Omicron疫情還未清零,整座城市處在嚴管狀態。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在疫情防控會議上表明了守護北京的決心:「全力保障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堅決築牢首都防疫『護城河』」。其他出現疫情的城市的居民,也都被拒絕進入北京。不過,北京的疫情防線自1月15日開始已經失守,連日出現本土新增病例。

在國際社會,杯葛北京冬奧會的聲音越來越多,陸續有國家加入了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行列。1月14日,丹麥外交部長表示,由於東道國的人權問題,丹麥不會派遣官方外交代表團前往北京。此前,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都宣布了對北京冬奧會的外交抵制。

另一方面,去年在東京奧運會上和中國大陸代表團有過數次正面交鋒的台灣「中華台北」代表團,確認將第11次參加冬季奧運會,有四名運動員獲得冬奧參賽資格,將會參加競速滑冰、雪橇、滑雪三個項目。

2022年1月20日北京,志願者在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海報旁邊掃雪,海報展示了吉祥物「冰墩墩」。
2022年1月20日北京,志願者在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海報旁邊掃雪,海報展示了吉祥物「冰墩墩」。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北京奧運會的「人權」大辯論

包蘇珊告訴端傳媒,2008年北京奧運會,因為西藏的人權問題,中國遭遇的抗議和抵制規模比如今更大,但最大的不同是,美國當時並沒有加入。

2021年12月7日,在醖釀了幾個月後,美國正式宣布不會派官員代表團參加北京冬奧會,以回應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憤怒回應,指責美國「將體育運動政治化」、利用冬奧會「政治作秀和搞政治操弄」。幾天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說:「體育運動是一項人權。」他指責「將奧運會政治化的言行」破壞了運動員的人權。北京冬奧會顯然已經成為人權大辯論的政治舞台。

人權曾經是中國漫長申奧路中主動打出的一張牌。1993年,北京申辦奧運會時,遭遇了美國和歐洲議會的反對,他們通過決議,要求以人權為由拒絕北京的候選資格,北京最終敗選。2001年,北京再次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時任北京市長劉淇對國際奧委會做的陳述中,特地加了一句話,提到北京舉辦奧運會將促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以獲取來自歐洲的投票。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也向媒體承諾:「(奧運會)將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更公正、更和諧的社會、更民主的社會,並幫助中國融入世界。」

不過,「人權問題」在中國當局眼中從來只是西方攻擊中國的藉口。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人類學教授包蘇珊(Susan Brownell)告訴端傳媒,她從2001年北京申奧代表團委員何振梁的書中得知,北京申奧成功後,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Juan Samaranch)在非公開會議上向江澤民建議,中國應該利用這次機會宣布大赦,但江澤民沒有理會他。包蘇珊既是人類學家,也是運動員,1985年代表北京大學參加中國大學生運動會。她寫了一本關於北京奧運會的書,書中分析,薩馬蘭奇深受中國人喜愛,因為人們相信他幫助中國申辦了奧運會,但是當薩馬蘭奇試圖影響中國的人權時,他也沒有被認真對待。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