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法蘭西特派週報:給媒體的一封情書可以怎樣寫?

魏斯·安德森是很懂得玩遊戲的導演,而這齣電影,正是他和觀眾搬玩,同時請觀眾品嚐鑒賞的美感遊戲。

《法蘭西特派週報》劇照。

《法蘭西特派週報》劇照。圖: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朗天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12-21

#影評

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港譯韋斯·安德遜)的新作《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陸譯「法蘭西特派」,港譯「法蘭西諸事週報」)堪稱一場視覺饗宴,美不勝收。難得是敘事縱橫有度,強迫症式的構圖和調度下,思想內容固然豐富,部分主題處理更頗為深刻。

以創作年齡論,魏斯·安德森並不大(今年五十二歲),正值當打之年,《法蘭西特派週報》可能標誌了他正攀上巔峯(希望之後不會迅速下滑),因為此片固然承接前作《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papest Hotel,2014)的方法和風格,且更在其基礎上有所轉進、深挖,做到「調適上遂」的效果。選角和演出指導上,對從《大吉嶺有限公司》(The Darjeeling Limited,2007,陸譯「穿越大吉嶺」,港譯「大吉利是有限公司」)開始追蹤他的我來說,他顯然已找到一群可以跟他擦出火花的演員——Bill Murray、Adrien Brody、Tilda Swinton、Owen Wilson、Willem Dafoe、Mathieu Amalric、Léa Seydoux⋯⋯幾乎都是巨星級,居然還能強勢令他們有效執行他的想法,能力遠超同路創作人王家衛。

影片也幾乎把魏斯·安德森的夢幻影像世界如如呈現,真人和動畫的無縫糅合,令他在《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2009,港譯狐狸先生無得頂)和《犬之島》(Isle of Dogs,2018)(兩者均獲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獎項,後者更令他摘下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所表現的創作力,在一個關於媒體的寓言中徹底迸發,說《法蘭西特派週報》起碼是他創作生涯到此階段的集大成或總結之作,並不為過。

《法蘭西特派週報》劇照。
《法蘭西特派週報》劇照。圖:網上圖片

情書怎麼寫

影片在設定上就是將這最後一期週報內容化為活動影像,換言之,觀眾觀看影片時,如同翻看一份靜態的,由文字和圖像構成的紙本出版物。

影片的宣傳語句(可能也是導演「藝術家的話」/Artist Statement)如是說:「一封獻給新聞工作者的情書」,部分觀眾被此引導,覺得安德遜鏡下的傳媒工作太理想化,太脫離現實,對既有的不合理制度和狀況沒有反省和批判。即使視之為作者心目中做記者、編輯的理該如此,也未免將作家和記者的工作性質有所混淆。雖云既是情書,自古情人眼中出西施,但西施其實都有歷史的真實原型,並非孤離隔絕的空想理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