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抵制的北京冬奧會,改變了一座小城的命運 常住人口10萬的崇禮,擁有兩座高鐵站、七家滑雪場,牛肉麵賣得和北京一樣貴;但城裏的人說:今年一分錢掙不到。 端傳媒實習記者 張晉谷 發自崇禮 刊登於 2021-12-03 2022北京冬奧會 大陸 體育 43 姬發穿一件黑色連帽衫,站在吧台裏有些手足無措。這是一間小酒吧,一樓有三張長桌。店長KiKi說,去年雪季生意最好時,一二樓都坐滿了人,忙到沒人上酒,「沒有沒拆盒的杯子,拆開(客人)自己過來洗杯子」。 今年生意顯然不太好。酒吧坐了兩桌雪友,穿着嶄新的滑雪服。我請姬發給我一杯水,他在吧台翻找了一會,然後去洗碗池接了一杯自來水。我試圖和姬發聊幾句。音樂聲音太大,我們需要喊着說話。 「你之前在哪上班?」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 請登入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點擊訂閱
公民生存權無法保障和民主政治矛盾的,這樣影響民主政治基本運作。放棄民主政治的公民政治自由權利保障,將自己人身權利全部交由統治者管制去獲得基本生存福利,這個本質是古代雅典的國家奴隸制。大家是否在政治討論迷失了,經濟只是人類生產分配資源手段,人類不能被手段所主導命運,政治生活是人類最重要活動,不能被拿來交易。社會民主主義應該就是下面說的值得追求政治理想,他補足那些過分強調和保護放任市場自由主義在民主政治缺陷。
民主政治的理想是公民被自己統治,這個是人類對寡頭和個人獨裁政治歷史反思而相對可欲基本理想。民主政治就如操作系統,可以說操作系統平庸,但app運作靠他的。民主確實不是簡單分餅,民主政治有對公民參與政治訓練,人類的基本福利以及權利保障的義務。現代民主政治並不讓人失望,他首次為公民提供追求政治理想表達參與政治權利,公民至少有空間表達參與空間才有資格說改變。那些追求人類權利基本福利自由主義者,社會民主主義者不會因為簡單表達意見而被指控影響社會穩定受到禁足,失去參與政治權利。
@madlex, 若就目的或作用而言,你這個對政治的定義或解讀並不為過,但我直言,若民主的本質僅止於各人追求各自利益,這種經濟自由市場的政治版本,忽視了政治應有之理想願景及其強迫參與之本質。政治決定除了權力和資源分配的結果,亦有塑造文化和彰顯社會價值的作用。諸如「應否承認同性婚姻」及「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處處關係到各人如何在社會中共同生活。 閣下說「有錢人依照自己的權利,以支持政治家給予影響力的形式,獲得利益有何問題?」我認為問題是政治應該追求的是社會的整體利益,把民主約化為權錢交易,卻又堂而皇之振振有辭地為其辯護,恕我未能苟同。民主不僅僅是權力分配機制,平等參與既是民主的特質,參與者要有足夠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去考慮政治議題,乃是其良好運作的前提。對勞碌營役、生活沒有保障的人而言,社會並未「合理地給予權利」去作政治參與。 因為「基於(某?)些共識或是合理機制」的基礎已淪為「民主分餅仔」遊戲,這樣的民主對我輩孜孜以求的追尋來說是失望的。人類社會需要更好的政治制度,亦要更好的制度才值得眾人為之上下求索。若經濟不平等導致的政治不平等再不改善,則無怪乎如@Jay_L之類的觀點日益氾濫了。
另外補充一點,為何你會覺得“撕裂”不好?你於中國當然看不到“撕裂”,因為一方已經被共產黨趕盡殺絕了嘛。你又覺得自己是何等偉大之人,要按住美國人民條頸要一方低頭?正如我之前所講,我們需要在一定的原則之下來解決問題,這亦包括了允許撕裂的雙方這一現象。否則,你一方面覺得作者報導需要另一面來平衡,一方面又覺得撕裂不好,難道不是自打嘴巴。
你直接列舉美國所發生的社會問題,然後“因為美國有民主,美國又有這些問題,所以就是民主的錯”,毫無推論過程。背書稿再多亦只不過顯得你食慣中共的罐頭話術罷了。 其次,你以中共種種所謂成就來作為中共體制優越性的證明,亦犯了以上錯誤,毫無推論過程。你是否又要講“因為中共的領導,所以抗日戰爭勝利了,香港變成國際化都市,和尚拜佛都更加有精神...”,不用笑,中共就是這麼講的。 而且,我多次講過,中國人習慣以結果論來看待問題,是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中國人覺得,“因為某事物所帶來的結果好,所以它就是好的”,而稍有頭腦的正常人,則是“基於些共識或是合理機制基礎上,我們看看能否做點什麼來解決問題”。若果中國人均是如此毫無底線與共識之人,我是覺得可怕。
@madlex 只有我一个J字头用户哈。你聊的话题其实已经超越”腐败“,实际上就是比较政治体制。我还在念大学时也认为美国这一套把自由市场理念搬到政治里,让利益集团可以公开地用金钱和影响力相互博弈来决定政策的制度比中国的一家独大好。但是现实说服了我。从最近10年来看,美国人民抱怨的顽疾:昂贵医疗,枪械,种族冲突,贫富差距,高额军费等大问题没有一个缓解,甚至可以说是更加激烈了。我的观察是这种博弈导致的是任何改进都被意识形态化,就好像口罩一样,成为吸引和巩固基本盘的机会,而可以用金钱公开游说和收买媒体又加剧了这种意识形态化的态势。最后结果就是理想中的”通过博弈多方达成共识,一个基于共识的政策得到实行,改善了整体福利“的局面变成了”通过博弈多方更加撕裂,没有基于共识的政策。只有当一方掌握彻底权力时,才可以执行它的政策。“ 相反的,中国虽然问题也很多,但是在涉及重大利益博弈的地方又明显进展:全民医疗、全民退休金制度从0到1的实现(尽管程度还不高),工业从低端粗放破坏环境式逐渐走向高端,精细和环保 (这不是自然发生的,环保、经济、就业的博弈,以及省之间的博弈,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博弈都很强),以及最近几年开始重点关注的贫富差距,住宅和教育过于高价的问题。虽然这3个还没有明显改观,但至少中央的政策已经非常明显,没有出现像美国那样的停滞。我觉得过5年,这些政策的效果就会很明显。当然,在很多这里的读者看来,这又是一种割韭菜。我也很好奇,如果中央的政策一直都是割韭菜的话,中国到底是怎么做到持续高增长的,他们就没有感到矛盾么。对于政治体制谁优谁劣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理论分析,而是看实际中的效果,更何况用市场来类比政治本身也是很粗浅的理论。如果10年后美国在大问题上有进展,而中国没有,那我会很乐意改变当前的看法。 回到腐败,我的留言里不是为腐败辩护,而是说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软腐败模式,而中国有中国的明显粗放式腐败。而且在中国这样的高成长经济体,而对应的法制建设又起步很晚,腐败随处可见并不意外。我主要是看这类把”腐败“当卖点的报道已经乏味了,可是类似这样的报道还在拿这个做卖点。建议这里对看中国腐败有癖好的人直接看维基百科”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5%B1%E5%8D%81%E5%85%AB%E5%A4%A7%E4%BB%A5%E6%9D%A5%E7%9A%84%E5%8F%8D%E8%85%90%E8%B4%A5%E5%B7%A5%E4%BD%9C 有最近10年来的主要反腐工作,一次爽个够。同样令我感到乏味的,是我在第一条留言里提到的报道模式:有盛会/大型工程就报道底下的小民,而且专挑没有得到利益,甚至受损的。我其实不反对报道负面,但就算从基本的平衡报道出发,也许记者可以找一两个因为拆迁或者找到工作机会而得益的小民?或者回访一些5年的鬼城?这种切片式的静态报道的代入感是很强,而且专挑负面境遇的话还很抓眼球,但无异于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树林。我是真的好奇,我国那些大工程到底给当地带来什么,鬼城到底有没有活起来,新疆治理的得失。但很多媒体,包括端整天搞些切片面包喂我,拜托,要看切片我能看TikTok、抖音、youtuber啊,人家还更生动更生活感呢,要你们何用?
不得不說,幾位J字頭用戶,已經是習慣於中共那一套的話術了。本人倒是很想知道他們對“腐敗”的定義是什麼,於錯誤的定義下再畫稻草人根本毫無意義。不如先梳理一下一些政治的基本原理。 首先,何謂政治,本人看看來,政治即是處理“權力與資源分配”的工作。則下一個問題是,“權力與資源該如何分配,分配給誰”的問題。 於民主體制下,每一個選民或者說是集團,均有向權力者要求滿足自己利益之權利。個人可以,所謂“財團”亦可以,你不能因為所謂的道德感,只能允許街頭乞丐要求權利,而有錢人不可以,這是一種不公平。“ 那麼為何政治家要聽取別人的此類意見,不是因為好似中共那樣講什麼先鋒性這種笑掉大牙的聖人理由,而是政治家可以通過支持獲得影響力。這是一種平等的交換關係。 那麼,有錢人依照自己的權利,以支持政治家給予影響力的形式,獲得利益有何問題?當然,親共分子,進步人士覺得,乞丐影響力不夠有錢人大,所以就不公平,就是腐敗,則要求均貧富的共產尾巴就露出來了。此類觀點是質疑“結果不均等”,而我們討論的是“機制是否合理地給予每個人權利”,為兩個不相關命題。 其次,政治獻金只能用於競選活動,為施加影響力的一種,而並非贖買某項政策。別忘記個人亦可通過小額捐款的形式提供“政治獻金”,那種競選就等於大財團遊戲的宣傳話術可以不用講了。親共分子亦應該考慮下,為何反對“腐敗”,因為腐敗造成了一部分人可以通過賄賂施加額外的影響力,不是一種公平的權力分配機制。現在人人有得捐,又何來腐敗?否則,商店裡有貨品敞開賣,有人買得多有人買得少,買得少的人是否可以講商家搞腐敗?
@Jay_L 說的三種合法「合法貪腐」中的說客和旋轉門在中國都很普遍。至於政治獻金,一來是中國的官員政客不需要選舉,不需要西方政客的那種大額競選開支,而來中國官員靠官員親戚入股的方式已經合法吃飽飽了,不是太過分根本就不會抓,biru之前下馬的杭州市委書記,他弟弟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就是阿里的戰略合作夥伴,還是公開的。
@Jay_L 差不多得了😅 早在中國還沒加入WTO的時代就已經盛行南派貪腐,意思是官員透過入股企業的方式進行以權謀私了。上任杭州市委書記下馬就被指因為與阿里巴巴有利益交換。甚至聘請商務部反壟斷局處長崔書峰更是為騰訊阿里兩家巨頭都打過工。按數字上來看 早在2011年,在中国内地市值排前50的上市公司中,有34位政府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其中不乏副部级以上高官。调查称,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聘请的前官员总数达1599人,其中467人在上市公司的职务是独立董事。 拋開旋轉門問題,中國官商勾結鬧出的荒唐事還少嗎?騰訊的南山必勝客,華為251,還有鴻茅藥酒這種地方企業都能讓警察千里之外跨省執法把譚秦東醫生打成精神病(字面意思) 還有啥臉在這裡曬自己的制度優越性😅
@EricChan 大工程里出现官商勾结很正常啊。我小时候报纸上看到的大案都直接走现金+买房,一查一个准。现在随着经济中产化,已经文明很多,变成像本文这种查不出直接证据的。当然这个段位距离美国通过政治献金,说客和政府高官下台后转职做企业高管等等方式完全合法化的制度性腐败还差很远,也希望中国将来也不要走上这条路
@EricChan 康巴什/鄂尔多斯,滨海/天津,郑东/郑州 这三个在Bloomberg的报道: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1-09-01/chinese-ghost-cities-2021-binhai-zhengdong-new-districts-fill-up 新浪也有对五大鬼城的盘点:https://k.sina.cn/article_6436888764_17fab20bc00100kms2.html 还有就是我个人感受。我爸妈家住新区2012年那会儿特别鬼,然后我每年回家都更热闹一点,到前几年已经和正常市区没有差别了
和很多关于“鬼城”的新闻一个样啊:挑一个人口涣散的时候,挑一些失意的人,曝点大工程里常见的官商勾结。希望一两年后新冠过去,生活正常时记者还能回访。但大概率记者又奔赴下一个“鬼城”了,可能是雄安,可能是一带一路中涌现出的新城。永远追求热点,永远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要看正面切片報導,不是已經有很多了嗎...樓下的讀者自己也說了,有更生動的抖音,還有海量的官媒報導都能實現你想要的完整...
公民生存權無法保障和民主政治矛盾的,這樣影響民主政治基本運作。放棄民主政治的公民政治自由權利保障,將自己人身權利全部交由統治者管制去獲得基本生存福利,這個本質是古代雅典的國家奴隸制。大家是否在政治討論迷失了,經濟只是人類生產分配資源手段,人類不能被手段所主導命運,政治生活是人類最重要活動,不能被拿來交易。社會民主主義應該就是下面說的值得追求政治理想,他補足那些過分強調和保護放任市場自由主義在民主政治缺陷。
民主政治的理想是公民被自己統治,這個是人類對寡頭和個人獨裁政治歷史反思而相對可欲基本理想。民主政治就如操作系統,可以說操作系統平庸,但app運作靠他的。民主確實不是簡單分餅,民主政治有對公民參與政治訓練,人類的基本福利以及權利保障的義務。現代民主政治並不讓人失望,他首次為公民提供追求政治理想表達參與政治權利,公民至少有空間表達參與空間才有資格說改變。那些追求人類權利基本福利自由主義者,社會民主主義者不會因為簡單表達意見而被指控影響社會穩定受到禁足,失去參與政治權利。
政治獻金沒有對約的,對約叫做腐敗了。
好文章,这么多信息有条不紊的呈现出来,记着很有功力!
@madlex, 若就目的或作用而言,你這個對政治的定義或解讀並不為過,但我直言,若民主的本質僅止於各人追求各自利益,這種經濟自由市場的政治版本,忽視了政治應有之理想願景及其強迫參與之本質。政治決定除了權力和資源分配的結果,亦有塑造文化和彰顯社會價值的作用。諸如「應否承認同性婚姻」及「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處處關係到各人如何在社會中共同生活。
閣下說「有錢人依照自己的權利,以支持政治家給予影響力的形式,獲得利益有何問題?」我認為問題是政治應該追求的是社會的整體利益,把民主約化為權錢交易,卻又堂而皇之振振有辭地為其辯護,恕我未能苟同。民主不僅僅是權力分配機制,平等參與既是民主的特質,參與者要有足夠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去考慮政治議題,乃是其良好運作的前提。對勞碌營役、生活沒有保障的人而言,社會並未「合理地給予權利」去作政治參與。
因為「基於(某?)些共識或是合理機制」的基礎已淪為「民主分餅仔」遊戲,這樣的民主對我輩孜孜以求的追尋來說是失望的。人類社會需要更好的政治制度,亦要更好的制度才值得眾人為之上下求索。若經濟不平等導致的政治不平等再不改善,則無怪乎如@Jay_L之類的觀點日益氾濫了。
[维基百科”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舉證不要舉維基百科,先不論中國外宣寫手,有帳號有權限就可以改的頁面,資料正確度都是存疑。
謝謝端的好文章
另外補充一點,為何你會覺得“撕裂”不好?你於中國當然看不到“撕裂”,因為一方已經被共產黨趕盡殺絕了嘛。你又覺得自己是何等偉大之人,要按住美國人民條頸要一方低頭?正如我之前所講,我們需要在一定的原則之下來解決問題,這亦包括了允許撕裂的雙方這一現象。否則,你一方面覺得作者報導需要另一面來平衡,一方面又覺得撕裂不好,難道不是自打嘴巴。
你直接列舉美國所發生的社會問題,然後“因為美國有民主,美國又有這些問題,所以就是民主的錯”,毫無推論過程。背書稿再多亦只不過顯得你食慣中共的罐頭話術罷了。
其次,你以中共種種所謂成就來作為中共體制優越性的證明,亦犯了以上錯誤,毫無推論過程。你是否又要講“因為中共的領導,所以抗日戰爭勝利了,香港變成國際化都市,和尚拜佛都更加有精神...”,不用笑,中共就是這麼講的。
而且,我多次講過,中國人習慣以結果論來看待問題,是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中國人覺得,“因為某事物所帶來的結果好,所以它就是好的”,而稍有頭腦的正常人,則是“基於些共識或是合理機制基礎上,我們看看能否做點什麼來解決問題”。若果中國人均是如此毫無底線與共識之人,我是覺得可怕。
@madlex 只有我一个J字头用户哈。你聊的话题其实已经超越”腐败“,实际上就是比较政治体制。我还在念大学时也认为美国这一套把自由市场理念搬到政治里,让利益集团可以公开地用金钱和影响力相互博弈来决定政策的制度比中国的一家独大好。但是现实说服了我。从最近10年来看,美国人民抱怨的顽疾:昂贵医疗,枪械,种族冲突,贫富差距,高额军费等大问题没有一个缓解,甚至可以说是更加激烈了。我的观察是这种博弈导致的是任何改进都被意识形态化,就好像口罩一样,成为吸引和巩固基本盘的机会,而可以用金钱公开游说和收买媒体又加剧了这种意识形态化的态势。最后结果就是理想中的”通过博弈多方达成共识,一个基于共识的政策得到实行,改善了整体福利“的局面变成了”通过博弈多方更加撕裂,没有基于共识的政策。只有当一方掌握彻底权力时,才可以执行它的政策。“ 相反的,中国虽然问题也很多,但是在涉及重大利益博弈的地方又明显进展:全民医疗、全民退休金制度从0到1的实现(尽管程度还不高),工业从低端粗放破坏环境式逐渐走向高端,精细和环保 (这不是自然发生的,环保、经济、就业的博弈,以及省之间的博弈,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博弈都很强),以及最近几年开始重点关注的贫富差距,住宅和教育过于高价的问题。虽然这3个还没有明显改观,但至少中央的政策已经非常明显,没有出现像美国那样的停滞。我觉得过5年,这些政策的效果就会很明显。当然,在很多这里的读者看来,这又是一种割韭菜。我也很好奇,如果中央的政策一直都是割韭菜的话,中国到底是怎么做到持续高增长的,他们就没有感到矛盾么。对于政治体制谁优谁劣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理论分析,而是看实际中的效果,更何况用市场来类比政治本身也是很粗浅的理论。如果10年后美国在大问题上有进展,而中国没有,那我会很乐意改变当前的看法。
回到腐败,我的留言里不是为腐败辩护,而是说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软腐败模式,而中国有中国的明显粗放式腐败。而且在中国这样的高成长经济体,而对应的法制建设又起步很晚,腐败随处可见并不意外。我主要是看这类把”腐败“当卖点的报道已经乏味了,可是类似这样的报道还在拿这个做卖点。建议这里对看中国腐败有癖好的人直接看维基百科”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5%B1%E5%8D%81%E5%85%AB%E5%A4%A7%E4%BB%A5%E6%9D%A5%E7%9A%84%E5%8F%8D%E8%85%90%E8%B4%A5%E5%B7%A5%E4%BD%9C 有最近10年来的主要反腐工作,一次爽个够。同样令我感到乏味的,是我在第一条留言里提到的报道模式:有盛会/大型工程就报道底下的小民,而且专挑没有得到利益,甚至受损的。我其实不反对报道负面,但就算从基本的平衡报道出发,也许记者可以找一两个因为拆迁或者找到工作机会而得益的小民?或者回访一些5年的鬼城?这种切片式的静态报道的代入感是很强,而且专挑负面境遇的话还很抓眼球,但无异于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树林。我是真的好奇,我国那些大工程到底给当地带来什么,鬼城到底有没有活起来,新疆治理的得失。但很多媒体,包括端整天搞些切片面包喂我,拜托,要看切片我能看TikTok、抖音、youtuber啊,人家还更生动更生活感呢,要你们何用?
没有宏大叙事的描写,却多了一分真实。官商勾结、家长式政府的作风、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经历拆迁后人民的心理变化……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会,除了欢呼与掌声,除了歌舞升平,这些日常的记录显得更加珍贵
不得不說,幾位J字頭用戶,已經是習慣於中共那一套的話術了。本人倒是很想知道他們對“腐敗”的定義是什麼,於錯誤的定義下再畫稻草人根本毫無意義。不如先梳理一下一些政治的基本原理。
首先,何謂政治,本人看看來,政治即是處理“權力與資源分配”的工作。則下一個問題是,“權力與資源該如何分配,分配給誰”的問題。
於民主體制下,每一個選民或者說是集團,均有向權力者要求滿足自己利益之權利。個人可以,所謂“財團”亦可以,你不能因為所謂的道德感,只能允許街頭乞丐要求權利,而有錢人不可以,這是一種不公平。“
那麼為何政治家要聽取別人的此類意見,不是因為好似中共那樣講什麼先鋒性這種笑掉大牙的聖人理由,而是政治家可以通過支持獲得影響力。這是一種平等的交換關係。
那麼,有錢人依照自己的權利,以支持政治家給予影響力的形式,獲得利益有何問題?當然,親共分子,進步人士覺得,乞丐影響力不夠有錢人大,所以就不公平,就是腐敗,則要求均貧富的共產尾巴就露出來了。此類觀點是質疑“結果不均等”,而我們討論的是“機制是否合理地給予每個人權利”,為兩個不相關命題。
其次,政治獻金只能用於競選活動,為施加影響力的一種,而並非贖買某項政策。別忘記個人亦可通過小額捐款的形式提供“政治獻金”,那種競選就等於大財團遊戲的宣傳話術可以不用講了。親共分子亦應該考慮下,為何反對“腐敗”,因為腐敗造成了一部分人可以通過賄賂施加額外的影響力,不是一種公平的權力分配機制。現在人人有得捐,又何來腐敗?否則,商店裡有貨品敞開賣,有人買得多有人買得少,買得少的人是否可以講商家搞腐敗?
好故事
留意到的重點只有對日本人的不友善
除了主要的事情,文章好多很短的句子也揭示了很多大問題啊。 淨水器的廠商是環保局制定的。。。錢都讓老師賺了😀
不貪不有些把柄被人抓著,中共哪裡可能放心讓他上位?LOL
@Jay_L 說的三種合法「合法貪腐」中的說客和旋轉門在中國都很普遍。至於政治獻金,一來是中國的官員政客不需要選舉,不需要西方政客的那種大額競選開支,而來中國官員靠官員親戚入股的方式已經合法吃飽飽了,不是太過分根本就不會抓,biru之前下馬的杭州市委書記,他弟弟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就是阿里的戰略合作夥伴,還是公開的。
@Jay_L 差不多得了😅 早在中國還沒加入WTO的時代就已經盛行南派貪腐,意思是官員透過入股企業的方式進行以權謀私了。上任杭州市委書記下馬就被指因為與阿里巴巴有利益交換。甚至聘請商務部反壟斷局處長崔書峰更是為騰訊阿里兩家巨頭都打過工。按數字上來看 早在2011年,在中国内地市值排前50的上市公司中,有34位政府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其中不乏副部级以上高官。调查称,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聘请的前官员总数达1599人,其中467人在上市公司的职务是独立董事。
拋開旋轉門問題,中國官商勾結鬧出的荒唐事還少嗎?騰訊的南山必勝客,華為251,還有鴻茅藥酒這種地方企業都能讓警察千里之外跨省執法把譚秦東醫生打成精神病(字面意思) 還有啥臉在這裡曬自己的制度優越性😅
@Jay_L 中國貪污文明了……跟美國比爛有何意思?再說,小學生博士跟温影帝的身家,誰都不知道有幾多。對比之下,大家都查到奧巴馬有幾多身家。你的話真是帶來歡樂給人。
噗,評論也太好笑了。謝謝讀者Jay帶來的歡樂。
@EricChan 大工程里出现官商勾结很正常啊。我小时候报纸上看到的大案都直接走现金+买房,一查一个准。现在随着经济中产化,已经文明很多,变成像本文这种查不出直接证据的。当然这个段位距离美国通过政治献金,说客和政府高官下台后转职做企业高管等等方式完全合法化的制度性腐败还差很远,也希望中国将来也不要走上这条路
@EricChan 首都边上还不算鬼城,主要还是疫情下旅游业整个完蛋。如果疫情不出意外明年结束的话,信不信明年底那里就生龙活虎。
@EricChan 康巴什/鄂尔多斯,滨海/天津,郑东/郑州 这三个在Bloomberg的报道: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1-09-01/chinese-ghost-cities-2021-binhai-zhengdong-new-districts-fill-up
新浪也有对五大鬼城的盘点:https://k.sina.cn/article_6436888764_17fab20bc00100kms2.html
还有就是我个人感受。我爸妈家住新区2012年那会儿特别鬼,然后我每年回家都更热闹一点,到前几年已经和正常市区没有差别了
@Jay_L 你就直接說說中國的那些「鬼城」「睡城」有哪些是能活過來的吧😅。再說了,將首都旁邊,一個三個月後就舉辦奧運的地方比作鬼城和睡城,真不知道妳是低級紅還是高級黑😂
原來在中國,大工程里的官商勾結是一件常見的事啊🤔 原來 這就是中國😅
和很多关于“鬼城”的新闻一个样啊:挑一个人口涣散的时候,挑一些失意的人,曝点大工程里常见的官商勾结。希望一两年后新冠过去,生活正常时记者还能回访。但大概率记者又奔赴下一个“鬼城”了,可能是雄安,可能是一带一路中涌现出的新城。永远追求热点,永远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很喜歡這種有質感有人性內容充實的採訪
宏大叙事下的微小个体,所富有的独特故事性。
番外真添色
有些好奇端選用匿名有無規則,或是有一個類似颱風的命名表?選了「姬發」這個歷史人物的名字,總覺得有些古怪
番外好精彩⋯
特別喜歡有關平凡人的故事,不管國家政策怎麼大,最重要的還是受到影響的一般人。
好文章!谢谢记者和端
我就爱看这种记叙文。
在北京旁邊還想撈好處?給你幾個項目已經是莫大的恩賜了
滑雪滑板(snowskate),原文少了第二个s。
感謝NoDreaming指正,已訂正。
淨化器的廠家 和 環保局 有利益輸送嗎?
日本人对中国人不友好,罗刹人对中国人友好。
算了。其实啊,中国人对中国人最友好。我说的是真的。
信息量很大,好文章
中國人生來就是當韮菜的材料,興奮地等著被黨去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