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being queer

為了活下去,中國LGBTQ組織改名、商業化、接軌主流價值觀

「即使都關門,還是會有新的組織出現。」

插畫:Tseng Lee

特約撰稿人 二兩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1-11-08

#性別平權#NGO#LGBTQIA

當男友被公安部門叫去喝茶的通知突然降臨,阿義會有一兩分鐘感到無法呼吸。這種情形在今年以來愈發頻繁。他們是一對同志情侶,在中國公益領域從業十幾年,其中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LGBTQ權益上。

同在這一領域的阿石也覺得壓力變得貼身。最近一次,他被當地派出所直接傳喚做了筆錄。這不同於以往非正式場景下的會面溝通。阿石被問及許多涉及個人的問題,比如家人是否知道他的工作,自己有沒有想過給家人帶來的影響。「他們知道怎麼給你帶來直接壓力。我們有些夥伴就有在老家被找,甚至被直接聯繫父母。」

2013年前後,阿義和阿石都從中國北方回到南方,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不再感受連快遞敲門都會恐懼的情緒。他們一度覺得所在的這個南方城市寬鬆、友好;但慢慢的,會面地點逐漸向他們的住所靠近,比如樓下一個好吃的餐館裏。面談也愈發頻繁,從不定期到定期,從幾個月到每週。對方傳遞出來的信息也越來越明顯和直接:別人都很安靜,你們不要再有任何行動。

一位LGBTQ組織的負責人告訴端傳媒,被相關部門請去喝茶已成為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現在是一種日常監控,而不只是個別事件的管理。」

另一個組織的負責人也表示:「以前這些事兒你說得清楚是怎麼發生的,大概可以分析出來是誰找我們、目的是什麼。現在你搞不清楚,有時候甚至都搞不清楚到底是誰想找你、為什麼找你。但這個事就這麼發生了。你只知道沒完沒了。」

中國LGBTQ組織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就在11月4日,同志平等權益促進會(以下簡稱「權促會」)註銷其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並宣布無限期停止一切工作。權促會成立於2013年,是針對LGBTQ權益提供法律服務的非政府組織,他們推動和支持了中國首例性傾向扭轉治療案、首例同志教師勞動權案等數十件深刻影響中國同志權益法制進程的案件。

不久前,另一家LGBTQ組織的辦公室也被聯合突擊檢查,來訪者包括片警、街道、出租屋管理處等數人,來訪理由是登記出租屋內人口。對方錄入了所有在場人士的身份證信息。但該組織的負責人認為,登記人口不過是個藉口,為的是製造麻煩和恐懼。「這種層級化、網格化的監管趨勢越來越明顯。」該負責人說。

阿石被告知什麼活動都不要辦。「沒有人像你們那樣一直在發聲,一直還要做權利倡導之類的,其他人都很乖。」阿石轉述對方的話。這並非虛張聲勢。目前,除了積極的個體活動者還衝在前面,多數LGBTQ組織現在變得非常保守和低調。即使是由志願者支持而非專業化組織的上海驕傲節也在2020年宣布停辦。此前,上海驕傲節已經連續舉辦12年,包含騎行、電影放映、主題論壇等不同內容。資深志願者Ray告訴端傳媒,停辦是因為「壓力已經大到不行」。

不久前的7月,十幾所高校性少數學生社團組織的微信公眾號更是被一夜關停。幾乎所有長期從事LGBTQ權益工作的非政府組織都保持了緘默。全面收緊的信號已經清晰無比,中國LGBTQ組織的發展到了某種臨界點。他們嘗試改名、在宣傳策略和生存模式上向主流價值觀靠攏,甚至向商業化企業轉型……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