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黃土水的美學為何打動我們?《甘露水》與塵封的半個世紀

雖然令人想起西方名作,但黃土水雕刻的少女身形,卻完完全全屬於東方亞洲女子的身材尺度,和氣質樣貌。

黃土水名作《甘露水》將於年底修復後在北師美術館展出,修復計畫由日籍修復師森純一主持。

黃土水名作《甘露水》將於年底修復後在北師美術館展出,修復計畫由日籍修復師森純一主持。圖片來源:©黃邦銓、林君昵/北師美術館

特約撰稿人 李志銘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1-11-06

#日治時代#台灣美術史

日治時期台灣雕塑家黃土水的名字,自去年開始,頻頻出現於公眾視野。

先是去年10月北師美術館籌辦的「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匯聚了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台灣本土藝術名家作品,他們的作品以往只能在複製畫冊裡遠觀,那次展覽卻令人可以近距離感受其魅力。其中黃土水的大理石雕塑〈少女胸像〉經過修復首度於戰後台灣公開展出。

有趣的是一個伏筆:在那次展覽旋即熱賣售罄的圖錄裡,藝術史學者顏娟英在開篇總論寫道:「黃土水留存世間的作品並不多見⋯⋯1921年他入選第三回帝展的等身大理石雕〈甘露水〉屢屢傳聞仍收藏於台中,但迄今為止我們未能親眼看見此作品」。同時策展團隊亦以〈少女胸像〉為海報主視覺及兩本展覽圖錄其中一本的「封面女主角」。於其時,這座作品儼然成為了全場最受關注和討論的焦點,就連以它為封面的圖錄版本,也明顯比另一個由鹽月桃甫油畫〈萌芽〉擔綱封面的版本更受歡迎。展名「不朽的青春」更直接來自黃土水生前唯一自述其藝術宣言的文章〈出生於台灣〉。

那次展覽可謂近年台灣美術學界沉潛累積、醞釀已久的一次研究成果大爆發,成功帶動一股社會風潮,引導台灣民眾透過藝術圖像的媒介,重新認識自身歷史文化。這波風潮今年也陸續有來:3月,由美術史學者蕭瓊瑞策畫、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將美國南加州爾灣順天美術館家族收藏的600餘件台灣名家畫作捐贈回台,公開展覽,藝術家名單中包括陳澄波、廖繼春、席德進、李梅樹等近現代台灣藝術家的名字;5月,師大美術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策畫了一次「啟蒙」特展,展出鹽月桃甫、林玉山等日治台北高校和省立師院時期多位藝術家的史料檔案及作品。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