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盡墨,他們就能抬頭?狄志遠、湯家驊與馮檢基的「非建制派」自述

遊走於民主派與建制派之間的所謂中間派,在反對派盡墨的情況下能進入立法會嗎?處處紅線的新香港,是否他們苦候多年的舞台?

香港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正式展開。自從新選舉制度在港落實以後,民主派參選空間幾乎為零,建制派佔據立法會已成定局。但是,有一眾過往難以活躍的政治勢力,正視此為千載難逢的翻生機會。

2019年反修例運動以後,北京推出一系列措施,誓要全面管治香港。國安法雷厲風行,民主派領袖們不是被捕就是出走;各政治以及公民團體,亦於壓力下沉寂或解散。加上全新的選舉制度下,參選者既要先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又要向由建制派主導的選委會爭取提名方可入閘,反對派絕跡政壇,似乎沒有懸念。

然而,不少親北京人士卻又釋出挽留的訊號。今年2月,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強調,絕對不搞「清一色」;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撰文,其後提出要拒絕「選舉攬炒主義」;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亦多次撰文,要求泛民陣營,尤其是民主黨參與今屆立法會選舉。

眾口紛紜,但現實是,當局繼續遏止潛在的民主派參選人。今年8月,當年並未加入泛民議員集體辭職抗議行列、曾被港澳辦不點名讚揚的鄭松泰,被資格審查委員會裁定,不可加入選舉委員會,其立法會議席亦隨即被褫奪。及後,一度於坊間盛傳有意參選的民主黨區議員鄺俊宇、梁翊婷及蘇逸恒等,亦於10月全數被裁定宣誓無效,喪失區議員資格。最終,民主黨及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均宣布沒有黨員宣布有意參選。

溫和的都退出了,自視比溫和更溫和的人乘勢而起。主張在民主派和建制派中間尋找出路、力主與中央溝通的政治組織及政客,例如新思維的狄志遠、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及其智庫民主思路,以及脫離了民協的前民協主席馮檢基,立場模糊常惹爭議,同時又非選民寵兒,今年則頻頻發聲。10月22日,新思維及民主思路宣布將派員參選立法會,並以聯合陣營方式推動選舉工程;馮檢基雖並未宣布參選,亦成立了網台「Up Media HK」,定期發布月旦時事的影片。

提名期一開始,已有至少10位自稱非建制派表示有意參選,其中前公民黨、人民力量成員,現任黃大仙區議員譚香文,更是於提名期首日,即宣布自己獲得足夠提名參選。而狄志遠亦於翌日宣布參選社福界議席,將對上民建聯朱麗玲。

香港的政治一向壁壘分明。在國安法之前,被定義為反對派的泛民主派,以及親政府的建制派各自主導了議會舞台。自稱要走中間路線的人士,不乏嘗試但往往沒有找到出路,市民亦對他們興趣缺缺。

狄志遠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表示,今時今日,激進的聲音已經沒有政治空間,「變相我們的空間會大一點。」

狄志遠、湯家驊和馮檢基三人,他們的從政經歷、言行、政見立場,一直遊走於民主派與建制派之間,這樣的中間派,或是他們所自稱的非建制派,似乎要在反對派盡墨的情況下冒起頭來。他們的理念能得到香港人認同嗎?在反對者難以入閘的制度下,他們與建制派又有何分別?在處處紅線的新香港,他們是否如願找到了苦候多年的舞台?

新思維主席狄志遠。
新思維主席狄志遠。

到底是新民主派、中間派,抑或非建制派?

今年3月,狄志遠接受傳媒訪問時曾表示,仍會視自己為民主派人士。然而,於這次訪問中,他僅向端傳媒記者承認自己是非建制派:「新遊戲規則之下,應該要有新的概念。」始終,民主派這個標籤,已幾近與反對派劃上等號。

曾於2006年至08年間任民主黨副主席的狄志遠,因支持政府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公開支持全國人大的「831方案」等,於2015年退出民主黨。2016年,他成立政黨新思維,聲稱要走「第三路線」,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然而,中間路線未能獲得選民認同。2016年,新思維派出前民主黨員黃成智參與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失敗告終。同年的立法會換屆選舉,狄志遠親自出選九龍西選區,最終得票為當區最低,再次落敗。

在「完善選舉制度」以後,狄志遠終獲捷報。今年9月,狄志遠通過審查,參選特首選舉的社會福利界選委,最後以抽籤形式成功當選,成為選委會中唯一一個公開自稱為「非建制派」的選委。同年10月,新思維正式宣布,將派出3人參選立法會。

對於新思維的定位,狄志遠承認,在市民心目中,仍然有點模糊:「我們是一種比較......有時贊成(政府),有時反對,有時建制派,有時反對派,即係點呢(即是怎樣呢)?」不過,即使他不再自稱為民主派,他表示,他仍抱持民主派的政治目標:先以民生政策為主,爭取市民認同,再藉此推動民主發展,最終達至普選,不過手法上不會採取對抗態度,而是向中央說之以理:「《基本法》講明,先有特首普選,然後立法會普選。民主化發展,在憲法上寫明的,無人可抵賴,所以我們是有道理的......最低限度你也給我們831(方案)。」

道理正確,但政治可以不講道理。何況,《基本法》亦非不能更改。對此,狄志遠認為,中央始終想保留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他又搬出一個六年之說,聲稱現在只是過渡期,6年之後就有開放空間:「這屆立法會任期大概兩年多,之後再走4年,若果政府做得好,社會就會走向上。」

相對於狄志遠,身為行政會議成員的湯家驊則對端傳媒表示,自己絕對是民主派,「但我不是民主派的民主派。」

作為公民黨的創黨成員,湯家驊早年可謂泛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2014年,當政府推出根據831框架而制定的政改方案時,湯家驊與泛民主派產生分歧。他表示自己雖然一直反對該政改方案,但泛民強硬的態度實屬不智,亦與他希望與中央建立正面關係的理念背道而馳,遂決定退出公民黨,聯同不少著名學者如陳祖為、葉健民等,另行成立同樣主張第三路線的智庫組織:民主思路。

作為智庫,民主思路仍有派員出戰2016年立法會選舉,未能當選,而湯家驊和香港政府則漸行漸近。2017年特首選舉,湯家驊不時發表支持候選人林鄭月娥的言論,民主思路亦有兩名成員加入她的競選團隊。林鄭月娥當選後,湯家驊獲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

訪問中,湯家驊同樣表示,以理性務實的態度,為香港人爭取民主,最終達至普選為政治目標。在他眼中,傳統民主派不應該稱呼自己民主派:「如果你做的事,你所依賴的策略,你所作出的政治判斷,根本令你沒有可能為香港人爭取民主,你不會叫自己做民主派。」他一邊說一邊敲撃桌面:「你令香港離開民主這個目的越來越遠。你還叫自己做民主派?我不是這一種民主派。」

對於民主理念,湯家驊進一步提出新論。他引用英國著名哲學家A.C Grayling著作《The Good State: On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提到林肯為民主所下之定義:「Lincoln說的就是民主: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沒有講選舉,沒有講制衡。」

「我覺得就是這幾個字:為人民服務。」湯家驊說。

於訪問中猛烈批評民主派的,還有馮檢基。作為於80年代首批參與選舉的先鋒,馮檢基可謂啟發了日後的香港議會戰線,身為民協創黨副主席、主張「又傾又砌」的他,亦一度成為俗稱「飯盒會」的民主派會議的召集人。2018年,立法會西九龍補選中,雖然民主派已定推舉人選,但馮檢基推翻先前的不參選言論,堅持參選,最終馮檢基與傳統民主派交惡,並退出民協。

提起當年補選,馮檢基毫不模糊,直接抨擊當年民主派沒有舉行初選是反民主。然而,談及他對自己的定位和立場時,他卻是3位受訪者中最模糊的一個。整場訪問中,他講得最多的,是wait and see(等著瞧)。

「我不是中間派,我們有立場的。」惟記者問他諸多問題,他都答得含糊。對於參選意願,他至今不肯給出正面回答,僅稱wait and see。對於現時政局,狄志遠和湯家驊都承認,中央在選舉制度上亦有過火之處;馮檢基則指:「我只能夠說理解這個形勢,但我不會下對與錯的結論。」

問及其政治理念,馮檢基先大談中美交惡,「美國利用香港搞中國」,方令香港變成如斯境地,「現在香港是由華盛頓共識轉為北京共識、所以,在這段時間不太可能在港推行西方式民主......要wait and see。」追問之下,他則稱「我參政由頭到尾都是為民生......所以我的態度是,民主是服務民生。很多人說民主的本身目的,是因為人有人權,這樣那樣,但是,當面對民生問題,我就是民生行先......我是彩色,我可以紅藍黃白黑,在某個問題某個事件某個情況,出現我那種顏色。」

記者再問他是否支持普選,他的說法則是,希望「在中華民族統一大前提之下,香港有一個西式民主制的選舉。」

民協創黨副主席馮檢基。
民協創黨副主席馮檢基。

口說無憑,如何說服市民?

縱使三人都聲稱抱持民主理念,羅健熙認為口說無憑,市民於界定三者立場時,「都會看track record,他們過往對政府有幾多支持,或者對民主運動是支持或是破壞,大家會去衡量。」自2011年開始連任三屆南區區議員的羅健熙,於2020年成為最年輕的民主黨主席。今年7月,媒體傳出政府將安排區議員宣誓,宣誓無效者將被褫奪議員資格,並需退還薪金;羅健熙最後辭去區議員一職。

2019年以前,在馮檢基身上的爭議,主要源自參選時與泛民的衝突。然而,反修例運動以後,馮的言論開始向建制、甚或是香港的左派報章靠攏。除了間或批評政府應對疫情不力、國安紅線不夠清晰之外,其餘言論都緊隨建制路線:批評攬炒派搞港獨,禍亂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是泛民主派的幕後玩家、指斥美國有份參與反修例運動,並借此打擊中國等。

被問及其立場是否有所轉變,馮檢基表示,他只是評論現時發生之事,民生為先,民主為工具的立場從未改變:「如果當民主是工具就不是民主派,無所謂。我又掩不了你的口。」

狄志遠的往績,或令人更難信服。除了上文提及的國教及831,自成立新思維以後,甚或未退出民主黨之前,他似乎與建制派,以至北京關係密切。2014年,前特首董建華創辦智庫組織:團結香港基金會,狄志遠是唯一一位來自民主黨的顧問。2015年,狄志遠退出民主黨之前,曾獲中央邀請上京參觀閱兵儀式。

新思維內部亦出現質疑的聲音。新思維成立不足4個月,執委黃良喜表示,新思維吸納了建制派政黨如新民黨、民建聯前成員加入,有違當初組黨理念,遂決定退黨。

2017年,林鄭月娥宣布參選特首,在狄志遠陪同下探訪一名獨居老人,狄不諱言支持林鄭。2018年立法會九龍西補選,狄志遠與多名建制派如括李慧琼、蔣麗芸、吳秋北、梁美芬、葉劉淑儀等一同為候選人陳凱欣站台。

狄志遠向記者解釋指,當時覺得陳凱欣是一個有心的素人,又聲稱會走中間路線,是以值得支持。對於林鄭,他表示當年覺得她有心改善社會,「(現時)我有沒有批評林鄭,我鬧到佢......」他頓了一下,突然轉口:「我不是批評,是很理性的跟她討論問題和批評她,都有好多。」至於與建制、以至中央的關係,他認為由匯點、民主黨到新思維,自己一直強調溫和理性溝通。

至於湯家驊,他作為行會成員已顯出他與建制的緊密關係。退出公民黨之後,他亦與中央過從甚密。2018及2019年,湯家驊兩度率領民主思路上京拜訪港澳辦,更與時任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單獨會面。

國安法出台後,湯家驊儼然是政府的法律護航者。他多次以其資深大律師身份,向外界解釋其法律理據。

除了未落實參選的馮檢基,另外兩人都將選票寄望於立場較為溫和的民主派支持者。被問及如何說服市民,相信他們是真正的非建制派,馮檢基僅稱,他過往遏而不捨為民生,足證其立場。狄志遠則表示,希望市民可以給予他們時間,以實例證明一切。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

湯家驊坦承,他難以說服市民信任他是民主派:「對不起,我改變不了不願意聽的人。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沒有改變,亦認同我沒有改變。」作為政治人物,理當盡力說服市民?「對,但我做不到,對不起,我覺得孤掌難鳴,我覺得清者自清,事實證明一切。」

事實上,在拒絕「忠誠廢物」論、有能者治國的前提之下,建制派近來亦有批評政府,中間派似乎更難和建制派有所分野。「建制派現在都經常鬧林鄭月娥啦。我不知道他們可以和麥美娟這些有多大分別。」羅健熙質疑,既然有意參選,就要讓民主派支持者看到他們和建制派有何差異,「建制派都已經做好多民生,亦說自己會專注民生。」

對此質疑,三人意見大體一致,認為建制派依然不敢全力批評中央,不論是香港人的另類聲音,抑或民生議題上,建制派於結構上仍難以起領導作用。

在新選制下,民意的影響力已被大幅削減。爭取市民支持之前,候選人先要累積足夠選委提名(不少於10名、不多於2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提名)。狄志遠聲稱會將目標放在立場溫和的選委,目前已獲得全國政協委員簡松年的提名。11月1日,他承認拜託了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幫忙介紹,爭取提名。至於新思維其他成員,狄稱他們有自己的網絡去爭取提名。

湯家驊則聲稱,他們不會向建制派選委爭取提名。在他眼中,「建制派就是建制方面的黨派。(民建聯、工聯會等)」所以,他和民主思路當然不會是建制派,連帶選委會亦非由建制派主導,甚至即使是人大政協,在他的定義下,亦不屬於建制派。

如何實踐,只能wait and see?

權且信任三人均為真正的非建制派,然而,在目前高壓的政治環境下,他們有何能力實踐其主張?

過往,民主派所倚仗的,是動員民眾投票及抗爭的力量,以令政府施政時有所顧忌。如今,在國安法與限聚令之下,遊行示威早已絕跡;至於議會,在全新選制下,90席立法會議席中,直選議席大幅下降至20席,加上雙議席單票制的投票方式及選委會的審查提名制度,非建制制再難以於議會中起作用。

沒有一定籌碼,溝通怕且只會淪為單方面妥協。湯家驊於訪問中亦曾提到,2013年,他帶著自行提出的個人政改方案:「排序複選制」到訪北京。他表示,有關人士「第一句就問我,你有多少票呀?我不敢答。你一票都沒有,因為你是公民黨,你要聽公民黨代表。傾嚟做咩?你一票都冇,傾計做咩(為何要談?你一票都沒有,談話有何意義)。」

民協創黨副主席馮檢基。
民協創黨副主席馮檢基。

對此,馮檢基再度重覆wait and see一說,出路要「大家諗啦(大家一起想)。」

狄志遠則表示,希望借助立法會議席,得到更大的發聲空間和影響:「至少現在都多了記者來採訪我。」即使議席數量幾近微不足道,狄志遠指出,根據他的經驗,他認為溝通不一定需要有動員力量支持。他自認,憑著這幾年的工作,和中央及政府的信任基礎比較強,是以中央和香港政府都會認真聽取其意見,「夏寶龍就完善選舉制度聆聽香港各界意見時,也是中央有關部門主動邀請我,去表達與建制派不同的意見。」

他舉例,新思維於香港大學事件一事發表意見後,9月,港大校方決定不再向其中18名學生執行風險管理措施,准許進入校園,不予追究及紀律處分。「中間有沒有關係,我不敢說,但這事件我們感覺得到很多。」

然而,今年8月,香港警察國家安全處拘捕了四名港大評議會成員,還押至今。國安處表示,將會約見其他與會者,繼續調查。

當記者詢問狄志遠,有否其他中央及港府採納其意見的例子時,他表示,其實有好多事例,但不想自吹自擂,不便透露,「我寧願用多點時間,去證明......其實我們和中央,和政府溝通也很多,我認為他們亦有好的回應。」

除了聲稱中央對其信任,狄志遠認為,中國發展需要國際城市,而中央沒有辦法在未來10年,將深圳和上海變成國際城市。是以,渡過現時收緊的過渡期以後,中央會再度為香港帶來民主開放的未來,「我不覺得中央會這麼愚蠢。」

事實上,他亦承認這是一個基於樂觀想像的理想:「其實搞政治都是一種期待,一種信念。」這位熱愛蝙蝠俠,辦公室擺滿蝙蝠俠模型,當選選委時亦手抱模型的男子如是說:「用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去期待事情發生。」

新思維主席狄志遠。
新思維主席狄志遠。

湯家驊則認為,立法會本來就無甚權力:「大家不要忘記,香港的立法會只是意見表達的平台,並非一個實質政治權力的中心。立法會不可以啟動立法程序,不可以真的立法,只可以審核立法。立法會不可以制定政策,更加不可以推動政策。」

是以,落實其政治願景的方法,議席貴精不貴多,僅需要數名出色的政治領袖,借助議會這個平台,發揮輿論影響力。湯家驊認為,即使是這個時代,政府每一個政策都受輿論影響。

問及有否具體例子,他先是沉默了5秒,再道:「擴大醫務人員來港的政策,禁電子煙的政策啦,垃圾膠袋(徵費)的政策啦,劏房的問題啦,發展新界東北的問題啦,所有有重要性的議題,其實都受輿論的影響。」

然而,上述他提及的事宜,政府基本上無視反對聲音,繼續推行政策。如是,湯家驊再補上一句:「但是否可以影響到不讓他(政府)去做?不行。政治永遠都不是一個絕對零和的遊戲。」

他聲稱,就算是國安法,亦受輿論制衡。「為什麼國安法會立第四條及第五條?你問問自己為什麼?你覺得北京真的很信服國際人權公約呀?為何要寫進去(國安法)?輿論的影響囉。輿論包括國際輿論。」

撇除馮檢基的層層說詞,三位自稱非建制派受訪者均表示,過往民主派以對抗為主、而非溝通先行的策略有誤。2014年的政改,民主派堅持以公民提名產生特首選委會正是一例。正藉香港變動之時,他們都希望以道理說服中央,令香港重回民主之路;溝通亦是唯一可行之路。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則認為,三人的觀點弄錯了基本事實。他指出,當年民主黨及真普選聯盟提出的是「三軌制」提名方案,以公民提名、政黨提名、提名委員會方式產生候選人。民主黨從未堅持公民提名乃缺一不可,真普選聯盟與泛民主派商議後,亦撤去了缺一不可的字眼。另外,民主派、以至民間並非放棄與政權溝通,「只是政府不理。」

他以2019年為例,「政府不只不理民主派,連中間派,大學學者......林鄭曾經邀請一班人去禮賓府交流,大家都說你快點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啦,(最後)完全無視了他們。」
今年10月,林鄭月娥於立法會的惜別晚宴中,重提反修例風波,期間批評有建制派認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應向警隊道歉。

羅健熙表示,三人的觀點是將責任完全推向政黨及市民;亦是一種結果論。「原來理念是不重要,原則是不重要,想法是不重要,純粹看你做不做到,和我的想像有好大差距......我覺得這正是很多市民,覺得他們不是民主派的原因。」

讀者評論 1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和大陆的八个拍手党派一样了

  2. 很喜歡「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那張相片,檯面檯底兩個人,謝謝 林振東。

  3. 發言接近外交部「中俄不是盟友而勝似盟友」的邏輯。這種都不能說是言語偽術,只能說是自我安慰。公開自我安慰,真替他們難堪。

  4. // Lincoln說的就是民主: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沒有講選舉,沒有講制衡。//
    十一哥的這個偉論,沒那麼多臉皮和無恥,正常人說不出,不愧為忠誠廢物。

  5. 屌曬你哋老母,戇閪撚柒鳩

  6. 無立場無論述無實力,連做政治花瓶的價值都沒有。

  7. 「相对于狄志远,身为行政会议成员的汤家骅则对端传媒表示,自己绝对是民主派,“但我不是民主派的民主派。” 」bruhhhhh,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8. 这没啥用,和跪低也算不上有区别,也不建议有幻想。

  9. 儘管他們聲稱不是「非建制」,但佢們的主張與建制一致,行為上是建制的另一支派已而。

  10. 湯家驊算乜L泛民

  11. 根本沒有香港人當他們三位是泛民。

  12. 变形虫们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