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派尽墨,他们就能抬头?狄志远、汤家骅与冯检基的“非建制派”自述

游走于民主派与建制派之间的所谓中间派,在反对派尽墨的情况下能进入立法会吗?处处红线的新香港,是否他们苦候多年的舞台?

香港立法会选举提名期正式展开。自从新选举制度在港落实以后,民主派参选空间几乎为零,建制派占据立法会已成定局。但是,有一众过往难以活跃的政治势力,正视此为千载难逢的翻生机会。

2019年反修例运动以后,北京推出一系列措施,誓要全面管治香港。国安法雷厉风行,民主派领袖们不是被捕就是出走;各政治以及公民团体,亦于压力下沉寂或解散。加上全新的选举制度下,参选者既要先通过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又要向由建制派主导的选委会争取提名方可入闸,反对派绝迹政坛,似乎没有悬念。

然而,不少亲北京人士却又释出挽留的讯号。今年2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强调,绝对不搞“清一色”;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撰文,其后提出要拒绝“选举揽炒主义”;全国侨联副主席卢文端亦多次撰文,要求泛民阵营,尤其是民主党参与今届立法会选举。

众口纷纭,但现实是,当局继续遏止潜在的民主派参选人。今年8月,当年并未加入泛民议员集体辞职抗议行列、曾被港澳办不点名赞扬的郑松泰,被资格审查委员会裁定,不可加入选举委员会,其立法会议席亦随即被褫夺。及后,一度于坊间盛传有意参选的民主党区议员邝俊宇、梁翊婷及苏逸恒等,亦于10月全数被裁定宣誓无效,丧失区议员资格。最终,民主党及民主民生协进会(民协)均宣布没有党员宣布有意参选。

温和的都退出了,自视比温和更温和的人乘势而起。主张在民主派和建制派中间寻找出路、力主与中央沟通的政治组织及政客,例如新思维的狄志远、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及其智库民主思路,以及脱离了民协的前民协主席冯检基,立场模糊常惹争议,同时又非选民宠儿,今年则频频发声。10月22日,新思维及民主思路宣布将派员参选立法会,并以联合阵营方式推动选举工程;冯检基虽并未宣布参选,亦成立了网台“Up Media HK”,定期发布月旦时事的影片。

提名期一开始,已有至少10位自称非建制派表示有意参选,其中前公民党、人民力量成员,现任黄大仙区议员谭香文,更是于提名期首日,即宣布自己获得足够提名参选。而狄志远亦于翌日宣布参选社福界议席,将对上民建联朱丽玲。

香港的政治一向壁垒分明。在国安法之前,被定义为反对派的泛民主派,以及亲政府的建制派各自主导了议会舞台。自称要走中间路线的人士,不乏尝试但往往没有找到出路,市民亦对他们兴趣缺缺。

狄志远接受端传媒访问时表示,今时今日,激进的声音已经没有政治空间,“变相我们的空间会大一点。”

狄志远、汤家骅和冯检基三人,他们的从政经历、言行、政见立场,一直游走于民主派与建制派之间,这样的中间派,或是他们所自称的非建制派,似乎要在反对派尽墨的情况下冒起头来。他们的理念能得到香港人认同吗?在反对者难以入闸的制度下,他们与建制派又有何分别?在处处红线的新香港,他们是否如愿找到了苦候多年的舞台?

新思维主席狄志远。
新思维主席狄志远。

到底是新民主派、中间派,抑或非建制派?

今年3月,狄志远接受传媒访问时曾表示,仍会视自己为民主派人士。然而,于这次访问中,他仅向端传媒记者承认自己是非建制派:“新游戏规则之下,应该要有新的概念。”始终,民主派这个标签,已几近与反对派划上等号。

曾于2006年至08年间任民主党副主席的狄志远,因支持政府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公开支持全国人大的“831方案”等,于2015年退出民主党。2016年,他成立政党新思维,声称要走“第三路线”,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

然而,中间路线未能获得选民认同。2016年,新思维派出前民主党员黄成智参与立法会新界东补选,失败告终。同年的立法会换届选举,狄志远亲自出选九龙西选区,最终得票为当区最低,再次落败。

在“完善选举制度”以后,狄志远终获捷报。今年9月,狄志远通过审查,参选特首选举的社会福利界选委,最后以抽签形式成功当选,成为选委会中唯一一个公开自称为“非建制派”的选委。同年10月,新思维正式宣布,将派出3人参选立法会。

对于新思维的定位,狄志远承认,在市民心目中,仍然有点模糊:“我们是一种比较……有时赞成(政府),有时反对,有时建制派,有时反对派,即系点呢(即是怎样呢)?”不过,即使他不再自称为民主派,他表示,他仍抱持民主派的政治目标:先以民生政策为主,争取市民认同,再借此推动民主发展,最终达至普选,不过手法上不会采取对抗态度,而是向中央说之以理:“《基本法》讲明,先有特首普选,然后立法会普选。民主化发展,在宪法上写明的,无人可抵赖,所以我们是有道理的……最低限度你也给我们831(方案)。”

道理正确,但政治可以不讲道理。何况,《基本法》亦非不能更改。对此,狄志远认为,中央始终想保留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地位。他又搬出一个六年之说,声称现在只是过渡期,6年之后就有开放空间:“这届立法会任期大概两年多,之后再走4年,若果政府做得好,社会就会走向上。”

相对于狄志远,身为行政会议成员的汤家骅则对端传媒表示,自己绝对是民主派,“但我不是民主派的民主派。”

作为公民党的创党成员,汤家骅早年可谓泛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2014年,当政府推出根据831框架而制定的政改方案时,汤家骅与泛民主派产生分歧。他表示自己虽然一直反对该政改方案,但泛民强硬的态度实属不智,亦与他希望与中央建立正面关系的理念背道而驰,遂决定退出公民党,联同不少著名学者如陈祖为、叶健民等,另行成立同样主张第三路线的智库组织:民主思路。

作为智库,民主思路仍有派员出战2016年立法会选举,未能当选,而汤家骅和香港政府则渐行渐近。2017年特首选举,汤家骅不时发表支持候选人林郑月娥的言论,民主思路亦有两名成员加入她的竞选团队。林郑月娥当选后,汤家骅获委任为行政会议成员。

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
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

访问中,汤家骅同样表示,以理性务实的态度,为香港人争取民主,最终达至普选为政治目标。在他眼中,传统民主派不应该称呼自己民主派:“如果你做的事,你所依赖的策略,你所作出的政治判断,根本令你没有可能为香港人争取民主,你不会叫自己做民主派。”他一边说一边敲撃桌面:“你令香港离开民主这个目的越来越远。你还叫自己做民主派?我不是这一种民主派。”

对于民主理念,汤家骅进一步提出新论。他引用英国著名哲学家A.C Grayling著作《The Good State: On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提到林肯为民主所下之定义:“Lincoln说的就是民主: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没有讲选举,没有讲制衡。”

“我觉得就是这几个字:为人民服务。”汤家骅说。

于访问中猛烈批评民主派的,还有冯检基。作为于80年代首批参与选举的先锋,冯检基可谓启发了日后的香港议会战线,身为民协创党副主席、主张“又倾又砌”的他,亦一度成为俗称“饭盒会”的民主派会议的召集人。2018年,立法会西九龙补选中,虽然民主派已定推举人选,但冯检基推翻先前的不参选言论,坚持参选,最终冯检基与传统民主派交恶,并退出民协。

提起当年补选,冯检基毫不模糊,直接抨击当年民主派没有举行初选是反民主。然而,谈及他对自己的定位和立场时,他却是3位受访者中最模糊的一个。整场访问中,他讲得最多的,是wait and see(等著瞧)。

“我不是中间派,我们有立场的。”惟记者问他诸多问题,他都答得含糊。对于参选意愿,他至今不肯给出正面回答,仅称wait and see。对于现时政局,狄志远和汤家骅都承认,中央在选举制度上亦有过火之处;冯检基则指:“我只能够说理解这个形势,但我不会下对与错的结论。”

问及其政治理念,冯检基先大谈中美交恶,“美国利用香港搞中国”,方令香港变成如斯境地,“现在香港是由华盛顿共识转为北京共识、所以,在这段时间不太可能在港推行西方式民主……要wait and see。”追问之下,他则称“我参政由头到尾都是为民生……所以我的态度是,民主是服务民生。很多人说民主的本身目的,是因为人有人权,这样那样,但是,当面对民生问题,我就是民生行先……我是彩色,我可以红蓝黄白黑,在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某个情况,出现我那种颜色。”

记者再问他是否支持普选,他的说法则是,希望“在中华民族统一大前提之下,香港有一个西式民主制的选举。”

民协创党副主席冯检基。
民协创党副主席冯检基。

口说无凭,如何说服市民?

纵使三人都声称抱持民主理念,罗健熙认为口说无凭,市民于界定三者立场时,“都会看track record,他们过往对政府有几多支持,或者对民主运动是支持或是破坏,大家会去衡量。”自2011年开始连任三届南区区议员的罗健熙,于2020年成为最年轻的民主党主席。今年7月,媒体传出政府将安排区议员宣誓,宣誓无效者将被褫夺议员资格,并需退还薪金;罗健熙最后辞去区议员一职。

2019年以前,在冯检基身上的争议,主要源自参选时与泛民的冲突。然而,反修例运动以后,冯的言论开始向建制、甚或是香港的左派报章靠拢。除了间或批评政府应对疫情不力、国安红线不够清晰之外,其余言论都紧随建制路线:批评揽炒派搞港独,祸乱香港、《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是泛民主派的幕后玩家、指斥美国有份参与反修例运动,并借此打击中国等。

被问及其立场是否有所转变,冯检基表示,他只是评论现时发生之事,民生为先,民主为工具的立场从未改变:“如果当民主是工具就不是民主派,无所谓。我又掩不了你的口。”

狄志远的往绩,或令人更难信服。除了上文提及的国教及831,自成立新思维以后,甚或未退出民主党之前,他似乎与建制派,以至北京关系密切。2014年,前特首董建华创办智库组织:团结香港基金会,狄志远是唯一一位来自民主党的顾问。2015年,狄志远退出民主党之前,曾获中央邀请上京参观阅兵仪式。

新思维内部亦出现质疑的声音。新思维成立不足4个月,执委黄良喜表示,新思维吸纳了建制派政党如新民党、民建联前成员加入,有违当初组党理念,遂决定退党。

2017年,林郑月娥宣布参选特首,在狄志远陪同下探访一名独居老人,狄不讳言支持林郑。2018年立法会九龙西补选,狄志远与多名建制派如括李慧琼、蒋丽芸、吴秋北、梁美芬、叶刘淑仪等一同为候选人陈凯欣站台。

狄志远向记者解释指,当时觉得陈凯欣是一个有心的素人,又声称会走中间路线,是以值得支持。对于林郑,他表示当年觉得她有心改善社会,“(现时)我有没有批评林郑,我闹到佢……”他顿了一下,突然转口:“我不是批评,是很理性的跟她讨论问题和批评她,都有好多。”至于与建制、以至中央的关系,他认为由汇点、民主党到新思维,自己一直强调温和理性沟通。

至于汤家骅,他作为行会成员已显出他与建制的紧密关系。退出公民党之后,他亦与中央过从甚密。2018及2019年,汤家骅两度率领民主思路上京拜访港澳办,更与时任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单独会面。

国安法出台后,汤家骅俨然是政府的法律护航者。他多次以其资深大律师身份,向外界解释其法律理据。

除了未落实参选的冯检基,另外两人都将选票寄望于立场较为温和的民主派支持者。被问及如何说服市民,相信他们是真正的非建制派,冯检基仅称,他过往遏而不舍为民生,足证其立场。狄志远则表示,希望市民可以给予他们时间,以实例证明一切。

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
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

汤家骅坦承,他难以说服市民信任他是民主派:“对不起,我改变不了不愿意听的人。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没有改变,亦认同我没有改变。”作为政治人物,理当尽力说服市民?“对,但我做不到,对不起,我觉得孤掌难鸣,我觉得清者自清,事实证明一切。”

事实上,在拒绝“忠诚废物”论、有能者治国的前提之下,建制派近来亦有批评政府,中间派似乎更难和建制派有所分野。“建制派现在都经常闹林郑月娥啦。我不知道他们可以和麦美娟这些有多大分别。”罗健熙质疑,既然有意参选,就要让民主派支持者看到他们和建制派有何差异,“建制派都已经做好多民生,亦说自己会专注民生。”

对此质疑,三人意见大体一致,认为建制派依然不敢全力批评中央,不论是香港人的另类声音,抑或民生议题上,建制派于结构上仍难以起领导作用。

在新选制下,民意的影响力已被大幅削减。争取市民支持之前,候选人先要累积足够选委提名(不少于10名、不多于20名选举委员会委员的提名)。狄志远声称会将目标放在立场温和的选委,目前已获得全国政协委员简松年的提名。11月1日,他承认拜托了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帮忙介绍,争取提名。至于新思维其他成员,狄称他们有自己的网络去争取提名。

汤家骅则声称,他们不会向建制派选委争取提名。在他眼中,“建制派就是建制方面的党派。(民建联、工联会等)”所以,他和民主思路当然不会是建制派,连带选委会亦非由建制派主导,甚至即使是人大政协,在他的定义下,亦不属于建制派。

如何实践,只能wait and see?

权且信任三人均为真正的非建制派,然而,在目前高压的政治环境下,他们有何能力实践其主张?

过往,民主派所倚仗的,是动员民众投票及抗争的力量,以令政府施政时有所顾忌。如今,在国安法与限聚令之下,游行示威早已绝迹;至于议会,在全新选制下,90席立法会议席中,直选议席大幅下降至20席,加上双议席单票制的投票方式及选委会的审查提名制度,非建制制再难以于议会中起作用。

没有一定筹码,沟通怕且只会沦为单方面妥协。汤家骅于访问中亦曾提到,2013年,他带著自行提出的个人政改方案:“排序复选制”到访北京。他表示,有关人士“第一句就问我,你有多少票呀?我不敢答。你一票都没有,因为你是公民党,你要听公民党代表。倾嚟做咩?你一票都冇,倾计做咩(为何要谈?你一票都没有,谈话有何意义)。”

民协创党副主席冯检基。
民协创党副主席冯检基。

对此,冯检基再度重复wait and see一说,出路要“大家谂啦(大家一起想)。”

狄志远则表示,希望借助立法会议席,得到更大的发声空间和影响:“至少现在都多了记者来采访我。”即使议席数量几近微不足道,狄志远指出,根据他的经验,他认为沟通不一定需要有动员力量支持。他自认,凭著这几年的工作,和中央及政府的信任基础比较强,是以中央和香港政府都会认真听取其意见,“夏宝龙就完善选举制度聆听香港各界意见时,也是中央有关部门主动邀请我,去表达与建制派不同的意见。”

他举例,新思维于香港大学事件一事发表意见后,9月,港大校方决定不再向其中18名学生执行风险管理措施,准许进入校园,不予追究及纪律处分。“中间有没有关系,我不敢说,但这事件我们感觉得到很多。”

然而,今年8月,香港警察国家安全处拘捕了四名港大评议会成员,还押至今。国安处表示,将会约见其他与会者,继续调查。

当记者询问狄志远,有否其他中央及港府采纳其意见的例子时,他表示,其实有好多事例,但不想自吹自擂,不便透露,“我宁愿用多点时间,去证明……其实我们和中央,和政府沟通也很多,我认为他们亦有好的回应。”

除了声称中央对其信任,狄志远认为,中国发展需要国际城市,而中央没有办法在未来10年,将深圳和上海变成国际城市。是以,渡过现时收紧的过渡期以后,中央会再度为香港带来民主开放的未来,“我不觉得中央会这么愚蠢。”

事实上,他亦承认这是一个基于乐观想像的理想:“其实搞政治都是一种期待,一种信念。”这位热爱蝙蝠侠,办公室摆满蝙蝠侠模型,当选选委时亦手抱模型的男子如是说:“用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去期待事情发生。”

新思维主席狄志远。
新思维主席狄志远。

汤家骅则认为,立法会本来就无甚权力:“大家不要忘记,香港的立法会只是意见表达的平台,并非一个实质政治权力的中心。立法会不可以启动立法程序,不可以真的立法,只可以审核立法。立法会不可以制定政策,更加不可以推动政策。”

是以,落实其政治愿景的方法,议席贵精不贵多,仅需要数名出色的政治领袖,借助议会这个平台,发挥舆论影响力。汤家骅认为,即使是这个时代,政府每一个政策都受舆论影响。

问及有否具体例子,他先是沉默了5秒,再道:“扩大医务人员来港的政策,禁电子烟的政策啦,垃圾胶袋(征费)的政策啦,㓥房的问题啦,发展新界东北的问题啦,所有有重要性的议题,其实都受舆论的影响。”

然而,上述他提及的事宜,政府基本上无视反对声音,继续推行政策。如是,汤家骅再补上一句:“但是否可以影响到不让他(政府)去做?不行。政治永远都不是一个绝对零和的游戏。”

他声称,就算是国安法,亦受舆论制衡。“为什么国安法会立第四条及第五条?你问问自己为什么?你觉得北京真的很信服国际人权公约呀?为何要写进去(国安法)?舆论的影响啰。舆论包括国际舆论。”

撇除冯检基的层层说词,三位自称非建制派受访者均表示,过往民主派以对抗为主、而非沟通先行的策略有误。2014年的政改,民主派坚持以公民提名产生特首选委会正是一例。正藉香港变动之时,他们都希望以道理说服中央,令香港重回民主之路;沟通亦是唯一可行之路。

民主党主席罗健熙则认为,三人的观点弄错了基本事实。他指出,当年民主党及真普选联盟提出的是“三轨制”提名方案,以公民提名、政党提名、提名委员会方式产生候选人。民主党从未坚持公民提名乃缺一不可,真普选联盟与泛民主派商议后,亦撤去了缺一不可的字眼。另外,民主派、以至民间并非放弃与政权沟通,“只是政府不理。”

他以2019年为例,“政府不只不理民主派,连中间派,大学学者……林郑曾经邀请一班人去礼宾府交流,大家都说你快点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啦,(最后)完全无视了他们。”
今年10月,林郑月娥于立法会的惜别晚宴中,重提反修例风波,期间批评有建制派认同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应向警队道歉。

罗健熙表示,三人的观点是将责任完全推向政党及市民;亦是一种结果论。“原来理念是不重要,原则是不重要,想法是不重要,纯粹看你做不做到,和我的想像有好大差距……我觉得这正是很多市民,觉得他们不是民主派的原因。”

读者评论 1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和大陆的八个拍手党派一样了

  2. 很喜歡「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那張相片,檯面檯底兩個人,謝謝 林振東。

  3. 發言接近外交部「中俄不是盟友而勝似盟友」的邏輯。這種都不能說是言語偽術,只能說是自我安慰。公開自我安慰,真替他們難堪。

  4. // Lincoln說的就是民主: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沒有講選舉,沒有講制衡。//
    十一哥的這個偉論,沒那麼多臉皮和無恥,正常人說不出,不愧為忠誠廢物。

  5. 屌曬你哋老母,戇閪撚柒鳩

  6. 無立場無論述無實力,連做政治花瓶的價值都沒有。

  7. 「相对于狄志远,身为行政会议成员的汤家骅则对端传媒表示,自己绝对是民主派,“但我不是民主派的民主派。” 」bruhhhhh,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8. 这没啥用,和跪低也算不上有区别,也不建议有幻想。

  9. 儘管他們聲稱不是「非建制」,但佢們的主張與建制一致,行為上是建制的另一支派已而。

  10. 湯家驊算乜L泛民

  11. 根本沒有香港人當他們三位是泛民。

  12. 变形虫们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