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手裏的刀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1-08-28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不知道是誰,回應圓桌話題《中國文藝界批飯圈文化、娘炮明星惹爭議,固化的男女刻板印象該從何解?

我從2018年開始高強度追內娛,對內娛流量風氣也算是挺了解的。所謂「飯圈」風氣差,我承認,畢竟親身體驗過...但我不覺得這是「飯圈」的特色產物。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就有爭鬥、攻擊,而在追星族這個以強烈的感情凝聚起來的圈子——可能是愛也可能是恨,出現讓人覺得唏噓或瘋狂的波瀾,太正常了吧。

更何況,這份希望所愛之人星途璀璨的強烈情感一度被規劃過。宣傳部門想讓這份衝動的感情成為有利維穩的向心力,仍記得之前的「飯圈女孩出征」、「阿中哥哥」...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只能說養蠱反噬吧。

娛樂產業可以成為外宣工具——韓流文化就是很好的例子,日漫也是。我相信國內有很多很多優秀的創作者、有才華的歌手演員……所以文化輸出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成效的。可能大外宣的效果和迫切的維穩需求相比,前者被放棄了吧。中國娛樂圈有許多弊病,但任何國家、任何產業都多少存在問題…我傾向於比起表面原因,有更深層的理由使公權力出手整治。看到內娛藝人憑著實力或魅力被其他文化圈受眾喜歡,我還蠻開心的。不過當藝人不斷接受政治審查時,他們吸引到不同文化背景/國籍的人的機會大概也是要減少了吧。

2. Edvard,回應圓桌話題《中國文藝界批飯圈文化、娘炮明星惹爭議,固化的男女刻板印象該從何解?

整治內娛就整治內娛,別搞那麼多花裏胡哨的名堂,之前先批飯圈、娘炮,今天又看到一條「多方共治青少年小圈子畸變」新聞,為了防所謂的「畸變」,繪圈、歷史圈、遊戲圈、漢服圈等等全被點名。整治的基本都是女性大量參與的小圈子,怎麼從沒見過要整鍵政圈?那些要殺光日本人的礙國黨怎麼不見人整治?說到底就是一個父權爹味政黨開始丟棄和絞殺曾經利用過的以「飯圈」捆綁民族主義搞出來的fandom nationalism資源,他們也害怕一直煽動民族主義易致反噬。為何不給「網絡出征」也掛一個「畸變」名號?共青團微博搞出來的江山嬌紅旗漫屬於哪種「畸變」?紅旗漫的虛擬偶像形象就很符合「娘炮」的白瘦幼形象啊。

實際上在娛樂圈以外,任何的同性或異性戀的男性也都有可能不那麼具備「Masculinity」,無需為了得到社會接納就假裝擁有「男人該有的特質」而失去自我,柔弱、敏感、温柔不代表就不「男人」,有可能符合心理學研究中所說的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hsp並不分男女。

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整治任何圈子,而還是在黨國極權專制導致真正的藝術和娛樂形式難於以一種不被「計劃」、控制和扭曲的形態自然生長,加上中國已經以極快的速度通過經濟改革進入現代化,然而身心仍舊停留在前現代化時代的中國人無法跟上經濟現代化的速度完成人格的現代化建構,因而在精神空虛中迷失於消費社會商品拜物教製造的偽文化偽繁榮,它們欺騙大眾並消除審美與消費的界線,以此逐漸消解人文精神。頗感精神的無根茫然轉而會尋求泛道德主義的庇護,而且是一種未經自我選擇的、天經地義的、建立在習慣、傳統、風俗上既定的禮儀準則,即一套陳舊的傳統倫理規範。顯而易見,一個無法塑造現代公民、無法建立現代公民保障制度的社會只會愈發退化保守。

並且,這樣一種打擊面模稜兩可的、似是而非的刻板標籤劃分,也在製造大量焦慮惶惑和荒誕虛無的情緒,利用這種不確定性造成恐懼和自危效應的擴散,本質也是一種極權主義「自我審查」「自我閹割」的變體形態,是對多元的自我表現內容及形式的拒斥。在這種捆束之下,正常的藝術和娛樂活動難以進行。異化個性、摧毀靈魂、破壞任何形式的精神創造,損害社會正常心智的判斷力和文化創造力。沒有自由健康、尊重人權、可以自由表達個人意志的環境,在濫用強制性和非對等性的政治權力的監控之下,空喊幾句口號、到處出擊整治並不能起到什麼根本性的作用。

3. Waldo,回應《徐賁:從秦制到極權,古今暴政的演化脈絡

法家統治邏輯,外儒內法家國同構那一套的確是貫穿到現代政黨統治邏輯中了,毛澤東都自詡是馬克思加秦始皇。但是說來好笑,統治的最終目的是誰的福祉?這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也許真是千年「生員不得干政」的歷史遺留,當身處其中的人真心實意political-indifferent,寧可把它扔給威權,更關心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外界的批判與「人道干涉」是否那麼理直氣壯?會不會是《頑主》裏的名場面,德育教授痛心疾首的對「失足青年」良言相勸,結果只是「我們,並不痛苦」?再深一層,就要扯到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等等哲學問題了。

4. 第十一個觀察者、rsk,回應《徐賁:從秦制到極權,古今暴政的演化脈絡

第十一個觀察者:某些人以為的「老共完蛋」=中國自由民主加入國際資本主義大家庭,其樂融融。

實際上可能發生的事情:西藏分裂,達賴重建他的神權政府,新疆分裂,成為穆斯林國家,變成和阿富汗或者車臣一樣的不穩定地區,原教旨一點就和現在的塔利班沒區別,遺留問題導致常年內戰。台灣被放掉,美軍不再顧忌軟弱的「改組中央政府」,建軍港駐軍,徹底摧毀中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出口。然後經濟上缺乏獨立自主而被操作,或者被寡頭控制,這些都是可以想到的事情。

我說的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蘇聯解體之後現實中發生的事情的鏡像而已,死掉的大國只會被分屍,她不會有機會再站起來了。如果某些人覺得這種國內政治局勢下中國人能過的比現在好,那我只能說可能他對國際政治的了解還是在「美好幻想」階段。

rsk:@第十一個觀察者:就是中國人的「大統一思想」令人費解。說到底,中國解體之後實行「聯省自治」或者「聯邦制」,有何問題?這對中國更為好吧。

中國每個省在民族、語言、地理、經濟發展條件等,本身就不適合單一制國家,比較適合聯邦制。有個強大中央政府會發生甚麼問題?現在都見到,比如農民工這類問題。

提倡聯邦制都不是甚麼新鮮事,清未末到民國,一直有人倡議。蘇聯就是實行聯邦制,當年分裂才無那麼血腥。

當然,實行聯邦制風險就是容易「分裂」。但比起強行統一,來得更好。

第十一個觀察者:@rsk:民族問題沒那麼簡單,美國那樣的其實才是特例,是奇葩,你要明白他那種反而是獨樹一幟的而不是普適的,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各地其實都是各種族混居,不存在什麼「原生種族」或者「故土論」,在這種移民環境下反而是最不容易分裂的。

但是中亞地區和美國的環境不一樣,中亞地區最典型的例子是其意識形態多少具有排他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車臣,車臣處於分裂狀態後,他的整個意識形態是具有進攻性的,特別是車臣的領袖Шамиль Салманович Басаев組織的分離主義武裝,多次進行恐怖襲擊,對車臣境內的非穆斯林住民進行驅趕等。

所以如果中國聯邦化會怎麼樣?大概率是各民族聯邦要求成為獨立國家,保有獨立武裝力量,並有可能因為意識形態等一系列問題陷入常年的地區戰爭之中。這都是蘇俄解體之後的教訓。這就是問題所在了,除了美國之外,其他有意識形態衝突的民族地區都不可能實現「完全和平的聯邦制」,這一點志在車臣問題,巴以衝突問題上都已經多次證明,難道陷入這種無限制,長年累月混亂的地區局勢才是正確的嗎?我不認可。

rsk:@第十一個觀察者:如你所講,美國的例子反而不易分裂。所以一開始我就不用美國做例子,反而用蘇聯。

我本身的前提,就是西藏這類地方能留下就好,不能的話就讓他獨立,就像捷克斯洛伐克一樣。因為維持現時中國對西藏、新疆那種統治,問題更大。反正今日維持到,百年、二百年之後都是會出問題(除非現在就種族滅...) 。

蘇聯,我不知這樣說合不合適... 蘇聯行加盟共和國,所以蘇聯解體比較順利,同時問題只在發生車臣,不在其他地方。假若以巴一開始就成功分治(儘管雙方都會對此不滿),或者不會發展到今時今日這情況。當然,這是事後孔明。

5. 時代病人,回應《血染之地:阿富汗的「大人物」和他們未能塑造的現代國家史

不斷得循環,忽左忽右裏劉怡最後說的一段話很讓人心有慼慼焉:「對阿富汗來說,過去四十年的歷史就是不斷地震盪然後歸零歸零,普通人的生活並沒有變得更好。歷史在一些地區會給你一些樂觀主義的憧憬,但更多時候會給人巨大的無力感。但為這些經歷了時代的人留下記錄依然是有意義的」

6. Edvard,回應《新時代民族主義的四個特徵:習時代的「愛國」動員,與過去究竟有何不同?

中國的民族主義實際還只能屬於「原生論(primordialism)的民族觀」(通過collective memory和族群的cultural continuity建立一種民族「神話」敘事,以神話維系民族,連接遠古祖先和今日同胞),而不是「現代主義的民族觀」(認為民族是一種在現代性的條件下產生的現代現象)。簡言之大致可被理解為一種文化民族主義/甚至種族民族主義 vs 公民民族主義——強調基於自由主義自由意誌的社會契約(馬克思認為前者是「壞的、專製的」民族主義,後者是「好的、自由的”民族主義」)。通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作《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厄內斯特·蓋爾納著作《民族與民族主義》,持建構論的現代主義的學者們都認為原生論的民族主義基本類似宗教的功能,類似於對天堂解體祛魅之後的另一種復魅。弗裏德裏希·邁內克認為文化民族國家(kulturnation):「基於看似客觀的標準,如共同的遺產和語言、明確的居住區域、宗教、風俗和歷史,以及一種不需要由另一個民族國家或其他政治形式來調解斡旋其事物的想法。對於統一的意識,共同的歸屬感,在國家的影響之外發展起來 …… 個人幾乎沒有選擇他所歸屬的民族國家的自由」。

關於中國日益極端的民族主義氛圍已經無需多言,有眼睛有頭腦會思考就可以輕易辨別,那些故意裝瞎或者沒有思辨精神的人請自己隨著洪流裹挾即可,不要代表其他人。尤其需要警惕獨裁威權下的極端民族主義形式,比如法西斯主義,以「信仰、服從、戰鬥」的口號代替民主政治的「自由、平等、博愛」,其定義、型態可參考: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903-mainland-reviewtroops-xuben/

7. TrollHorizon,回應《新時代民族主義的四個特徵:習時代的「愛國」動員,與過去究竟有何不同?

在西方留過學的人也有民族主義者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會去西方留學,大多都是因為對西方有着某種憧憬,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大多數能留學的人家裏都不窮,體會不到體制有缺陷的地方。

來到西方國家之後,西方國家自身的問題自然會暴露而讓某些人失望,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個人經歷。西方的輿論對中國、甚至是中國人和華人都往往是一邊倒的,而有些西方人對Chinese的看法很二元:如果你什麼都支持西方你就是good chinese,不支持就是被洗腦、commie scum. 雖然很多時候西方人並不一定有惡意才有這種態度,但這個態度還是十分傲慢、讓人上火。更別說時不時會碰到赤裸裸的種族歧視。不知道國內體制缺陷、或者無法原諒被歧視的人沉迷於民族主義雞湯也不足為奇。

另外一點比較重要的是,這些留學生裏即使有民族主義者,大部分人的態度還是會對西方軟化。但是這些人也不敢發聲啊,所以SNS上面就只有民族主義的聲音,搞得好像留學生都是小粉紅一樣。

8. tmwc_ks,回應《死亡筆記:香港新選舉前夕,公民社會在體制內外遭遇連場打擊

我以為這大半年來,仍繼續的,由上而下的整理,其中一條主線是對各類民眾團體的抑揚攻建。這裡不簡稱群團或民團,以免混淆,而且部分團體並未見接受黨的領導,統稱群團似未妥當。

抑,這文已提了不少。黨或/和政府打不進去的團體,現在就抑之,使其自散之,或變相解散之。三數年前有一黨已成先例,今時擴大了。社團或工會可以取消登記,會否日後強制把某些有限公司式的社團清盤,或有可能。猶記得司徒華想把教協變得黨來不侵,是侵不了改造不了,但還有令其自散的能力——這不一定是始料不及,但從前的機會率看似極微而已。

揚,派餅也。派的餅主要是選委席次和團體選舉權。選民多了以團體為單位,拉攏控制實質決定投票者更易,團體一般成員亦更難左右團體的一票,核心成員投過票就過了海,只有後來問責,票收不回,甚至問責不能。這些獲揚的團體,有的是已成功統戰有年,有的是擁國新團體,平均的愛國分數,應比全港市民平均數高些。

愛國一直不嫌多。有些民眾團體還得要攻下來,哪怕今回未授餅與之。例如說,校友組織和業主組織。校友組織可收一校舊生之名,兩年前事例很多。校友會對外號召的雖是一校之友,但背後窄者一區街坊,闊者全港各界上中層亦有之。業主組織嗎,就是地區的重要基本單位,雖未必不及區議會選區廣,但也有組織或影響日常生活的可能。近十年來不少兩類組織選委員,競爭激烈,後浪累累,原有舊人或保守派損折不算少。但團體管治是不少舊人為人詬病之處,難服有所要求的一眾及年輕人,如何不監粗,完善管治以圖收復失地,短期間或不易。蓋這類組織的內部治理經驗,黨和政府現時未必能轉移或給予。而本地民眾團體管理不善的消息,屢有所聞。

而叫另一些民眾團體不反管治,多做實事,拒搞政治,已開始了。

建以助攻。重視各類建設的政府,或者已有人想到加強法制建設,指明團體核心要有某比例的愛國者,以至是愛國者治團;複雜如修訂《公司條例》加入類似規定,亦未必極難。另一建或是多建和加強社團,社團也趨向群團。日後教師或必是教聯成員,工聯會各屬會積極找回一眾當年因進修班減學費入會的會員,日後好好管理,甚至再辦多些組織組織每一個人,「讓過去搵食忙得只有家庭和自己」的,都感受下組織的一絲溫暖,都未必太意外。

然而,當網上群組飯圈都大行其道,民眾組織看怕尚有另一些繞過的門道。攻防或大言全勝,都至少還有一段日子。

9. Detective、謹言慎行之前、Solidus_xin,回應圓桌話題《反壟斷、限制數據收集,一系列針對網路巨頭的新政將如何影響中國互聯網產業?

Detective:我是學習反壟斷法專業的。個人認為,相比於美國和歐盟,中國的反壟斷執法具有更強的政策性,執法機構和司法機關都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而缺少一種獨立性。以阿里巴巴因為「二選一」而被罰款的案件為例,國內的很多學者都對市監局的處罰決定書持質疑態度,因為裏面缺少纖細的經濟調查分析,更多是以一種主觀的、缺乏論據的態度去分析這種行為給市場所帶來的可能結果。法律所應當具備的穩定性、客觀性、嚴密性都沒有得到體現。

在這種情況下,反壟斷法更像是政府藉以控制市場的一個工具。中國政府始終奉行的管制式經濟思維註定了不會容忍市場出現權力較大的壟斷企業,像是美國的「芝加哥學派」所主張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維壓根就不會被中國反壟斷的執法和司法採納,這種根本性的經濟指導思想就註定了互聯網大型企業的命運。

這種干預、管制式經濟思維的另一個結果是,雖然關注數據的法律在不斷完善,但這些法律更加重視的是政府對於企業數據的監管權利以及企業所應當遵循的義務,但是有關公民個人的信息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始終不夠系統化和細緻化。決定公民信息權益能否得到實現的鑰匙掌握在政府手中,而非公民個人手中。

謹言慎行之前:@Detective:這不是廢話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壟斷法本來就是敲打民企和資本的工具,法院也是喉舌罷了。

Detective:@謹言慎行之前:反壟斷法在歐盟被稱之為「經濟憲法」,除了賦予執法局以打擊違法壟斷企業的權利之外,其更重要的作用是限制國家對於市場的干預能力,保證這種干預不超過法律的界限。否則就可能以維護競爭的名義去扼殺經濟自由。因此歐盟處理反壟斷案件的司法機構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獨立性的,而美國法院則本身就是三權分立的一部分,自然也不會附屬於政府的反壟斷政策。對於案件判決影響最大的更多的是經濟學思維的發展,明顯可見以上世紀70年代為節點,隨着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崛起,法院開始減少反壟斷法的打擊範圍,很多之前被視為壟斷的違法行為都不再認為不法,從上世紀的洛克菲勒壟斷案到本世紀的微軟案,法院觀念的轉變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說到底,反壟斷法雖然以賦予國家干預權力為手段,但其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競爭自由。「自由」才是最高的價值所在。

Solidus_xin:@Detective:中國的反壟斷法像一把刀,政府手裏的刀,可以指向不順從自己意志的企業。對政府來說,只要企業聽話,壟斷與否不是關鍵。但他們不會永遠信任企業,就像反壟斷法永遠不會落到國家企業的頭上一樣。馬雲展現出了干預政府決策的意圖,引起了在位者的不滿,才會導致阿里被罰。

10.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反壟斷、限制數據收集,一系列針對網路巨頭的新政將如何影響中國互聯網產業?

其他不說,我說一點,電話號碼實名制註冊制度是最讓人反感的。

實名制,ok,既然是政府制定的規則,我遵守,可以。但是能提供一個統一的類似Apple公司提出的保護真實Email轉寄隨機Email地址的API接口嗎?現在實名制完全是由廠商接手的,廠商可以要你的任何權限,還打着「需要實名制」的大政治正確牌,結果為了「保護隱私」的電話號碼註冊制,成為了廠商強取豪奪用戶隱私數據的第一個門戶。想用郵箱註冊?不好意思,根本不提供。

有些人討論說拆分公司或者反壟斷是大政府,家長制的體現,這個我不完全認同,反壟斷在發達國家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問題是,做大政府,似乎也沒做到底,當然這也不能說是完全怪政府,畢竟政府自己辦公都還在用盜版或者批量激活的win7,甚至xp(現在批量採購OEM的PC預裝正版Win10稍微情況好轉點)

政府對高新技術的不敏感或者說反應慢,幾乎讓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如同野草般生長,而中國網民對毒瘤軟件缺乏諸如集體訴訟等對抗的手段,大互聯網公司的數據霸權早已經構築完成,反壟斷也許是把好刀,但是它切下來的蛋糕分給誰,這個問題才是核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