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台灣疫情

疫情週報:台灣疫情數據儀表板,台北最大蔬果批發拍賣市場成熱區

2021年6月23日,台北的地鐵月台上有戴著口及眼罩的市民。

2021年6月23日,台北的地鐵月台上有戴著口及眼罩的市民。攝:Ceng Shou Yi/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 台灣組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1-06-26

#數據儀表板#台灣防疫#台灣疫情#北農#柯文哲

台灣疫情爆發,端傳媒將收集政府公開資訊、綜合採訪專家意見,於每周日下午14:30,推出每週的關鍵疫情數據儀表板,直到疫情警戒解除為止。

第六週的疫情儀表板,新增「解除隔離人數」欄目,維持上週欄目,包括:「疫苗累計接種人數與涵蓋率」、「平均七日確診數」趨勢、「60歲以上死亡病例數」、「重症比例(並標示出高齡人數)」、「總死亡數」、「確診」人數的趨勢變化(含校正回歸後案例)、「採檢陽性率」與「未檢驗的檢體數量」。

今(27)日下午最新數據,尚未列入此表中。27日指揮中心最新公布,新增88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個案9人。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成疫情熱點,恐影響蔬果運銷、擴散全台

本週,台灣最大果菜批發拍賣市場「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俗稱北農)轄下「一市場」的疫情,開始受到輿論矚目。

但事實上,這並非北農疫情的開端。早在五月初,市場內便流傳有攤商、承銷人與工作人員確診的消息,5月12日,官方正式公布市場的第一例確診案例。直至本週為止,北農的確切確診人數,其實可說仍未完全被掌握。

從台北市政府公布的數據來看,作為主要批發拍賣市場的北農,累計確診83例;鄰近最大拍賣地「一市場」的萬大、濱江、環南三大零批(零售與批發業務皆有之)市場,則分別累計有63、20、44例確診。

然而,在「人與人之間連結」最密切的拍賣場中,除了北農正式的員工之外,不但有來自台灣西部各農業縣市的貨運司機、搬運工人,還有全台北替各飯店、零售商採購的承銷人,而未被納入北農正式員工體制的「拖工」,負責在蔬果拍賣成交後協助搬運貨品。

這些不同角色的行動者,在市場內部不斷走動、看貨、搬貨,且許多人僅有在拍賣進行的凌晨時分出現在市場內部,其餘時間就會離開市場、甚至離開台北,想要進行詳細的疫調追蹤,實屬不易。而在這當中,貨運司機們的組織、人員、沿途停靠的貨點,掌握在各自民間行會的手中,政府至今是否能夠完整掌握?仍然是個謎。

事實上,早在疫情爆發初期,5月16日,端傳媒便曾注意到北農可能是大台北地區的疫情熱區,並曾請教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如何制定北農的防疫計畫。在疫情初期,陳時中未就北農問題做過多答覆,僅回覆記者會進行一般性的防疫措施;陳吉仲答將以嚴格的體溫測量、人員管制、給貨運司機配發口罩與消毒等方式應對

惟在案例真正出現後,台北市衛生局、指揮中心與農委會並未進一步就北農社區感染時期的防疫計畫進行沙盤推演。直到6月22日這一週,柯文哲才發現,現行的疫調模式無法處理北農事件,因為「目前的疫調是由醫療院所將PCR陽性案例上傳法傳系統,然後通知居住地縣市政府,由縣市政府當主要疫調單位」,然而,因北農的業務就是在處理「外縣市蔬果進入台北拍賣」,因此跨縣市人員會在此大量接觸、互動、返回原居地、再次接觸互動。

根據柯文哲的說法回推,他是在6月23日左右,才「特別去疾管署找陳部長(陳時中)討論」。

也就是說,在台灣本波社區感染爆發前、甚至到雙北三級警戒(5月15日)後一個月內,無論是中央的指揮中心、農委會,或地方的台北市政府,都沒有就北農「每日清晨、跨縣市、快速流動、密切接觸」的特質進行防疫作戰計畫。以目前的疫調地圖觀之,相關單位迄今仍未完全控制北農疫情,有很高機率應仍存在名單以外的確診患者,尚未被發現、匡列。

上週疫情深度報導、評論回顧

6月22日,刊出重磅調查報導〈台灣疫情爆發四十天:病毒攻城,為何醫護筋疲力竭、感染不斷?〉

6月27日,因應立陶宛捐贈兩萬劑疫苗予台灣一事,刊出分析報導〈疫情時代的「波羅的海之路」:立陶宛為何送台灣疫苗?〉

2021年6月17日,新北市的老人在台北慈濟醫院接種了日本免費提供的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2021年6月17日,新北市的老人在台北慈濟醫院接種了日本免費提供的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