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悼念扎加耶夫斯基:一堂怎樣面對暴政的詩歌課

這種來之不易的自由很可能在暴政下變得岌岌可危。每逢這種境地,我們便更需要這樣孤獨但堅定的詩人。

詩人扎加耶夫斯基。

詩人扎加耶夫斯基。 攝:Marijan Murat/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美] 喬治·歐康奈爾(George O’Connell),史春波 譯

刊登於 2021-06-26

#詩#波蘭

2021年3月21日,素來以博愛的人文關懷和藝術魅力享譽世界的著名波蘭詩人、小說家、散文家,亞當·扎加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在克拉科夫(Kraków, Poland)與世長辭。儘管詩人的生命依舊在作品中流淌,但我們終究還是痛失了一個能夠與當世人類之處境有效對抗的稀有的聲音。聊以慰藉的是,在2014年春天,香港有機會見證了這位偉大詩人的音容。

這些詩悄悄進入並佔據你的身體

扎加耶夫斯基出生在二戰結束之際隸屬波蘭的利沃夫(Lvov),不久後該城附屬烏克蘭,扎氏隨即與家人被遣送至波蘭西南部西里西亞省的格利維采(Gliwice)。活躍於六十年代末「波蘭新浪潮運動」以及後來的「團結工聯」,他的文章一度被波蘭共產黨禁刊,於是在1982年,扎氏離開波蘭移居巴黎,在此寄寓長達二十年之久,并遇到了同樣僑居在此的波蘭演員瑪雅·沃戴茨卡(Maja Wodecka),二人結為連理。

瑪雅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亦是受到褒奬的文學譯者,曾把扎加耶夫斯基的詩譯介到法語中。波蘭恢復民主之後,夫婦倆在2002年返國。縱觀扎氏斬獲的榮譽,包括被視為諾貝爾文學奬前驅的紐斯塔特國際文學奬(Neustadt Prize),古根海姆奬(Guggenheim Fellowship),法國「Prix de la Liberté」奬等。他是諾貝爾文學奬提名的常客,但因諾奬早前曾授予波蘭大詩人米沃什和辛波斯卡,諾奬委員會似乎一直在等待下一個時機。

扎加耶夫斯基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之聲的代表,精通法語、德語、英語和母語波蘭語,詩作被譯成包括華文在內的多種語言。他曾在美國休士頓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也在其波蘭母校亞捷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擔任教職。在他的英文譯者當中,美國翻譯家克萊爾·卡瓦納(Clare Cavanagh)可謂以生花之筆將扎氏的詩文傳遞到英語世界中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