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黨百年評論深度

崇毛抑鄧?習時代對兩個領導人的重塑和打通四個「三十年」的野心

藉助對毛澤東與鄧小平角色的重新詮釋,習近平所着重打造的,是屬於他自己的政治符號和歷史地位。

2018年2月29日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和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的肖像紀念品。

2018年2月29日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和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的肖像紀念品。 攝:Giulia March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文非林

刊登於 2021-06-25

#中共黨史#中共建黨百年#評論

【編者按】中共建黨百年,端傳媒推出專題,歡迎點擊訂閲。我們在系列文章中解讀中國年輕人為何熱衷於入黨、建黨百年紀念將如何奠定習近平的政治命運,以及,中共如何論述自己的百年歷史,這其中突出了什麼、又抹去了什麼。

今天的文章,作者嘗試以習近平的黨史論述出發,並與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作對比,探究毛、鄧二人及其時代在中共語境中的演變及緣由,以此折射出中共對於權力分配的構想,尤其是對於政治體制和黨政關係的建構。

中共建黨一百年紀念,如何評價兩大歷史時期,即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新中國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後三十年(改革開放時期),關係到兩位政權奠基者、發展者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地位詮釋。筆者嘗試以習近平的黨史論述出發,並與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作對比,探究毛、鄧二人及其時代在中共語境中的演變及緣由。

毛、鄧兩個時期的定性之所以重要,在於其可以折射中共對於權力分配的構想,尤其是對於政治體制和黨政關係的建構。江胡習三代領導人均認為毛是政權開創者和民族復興奠基者(「站起來」),鄧是改革開放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設計師(「富起來」),毛、鄧兩大時代,起承了共產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

但習所着重打造的,是屬於他自己的政治符號。從毛和鄧的政治遺產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藉由連貫的、穩定的黨史敘述,鞏固「習思想」的權威和合法性。習時期的官方話語,呈現出「崇毛抑鄧」的傾向,也就是重塑並加強毛在黨史中的偉人形象,將鄧去英雄化,使其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者」和「優秀管理人」。

「崇毛」,體現於大幅引述毛的黨建思想,重視「革命傳統」、「紅色基因」,同時,肯定毛為「社會主義建設」打下了基礎,淡化了文革中的負面影響;「抑鄧」,並非全面貶低鄧的歷史地位,而是將其個人貢獻,放置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背景中,歸結於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成就。鄧氏詞語,更多地被用於論述社會主要矛盾、深化改革的方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