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由於憂心香港未來能否繼續成為在中國及周邊地區營商的最佳據點,一些跨國公司正遷往別處。作為全球具有重要地位的商業城市,香港的前景愈發飄忽不定。
受政治動蕩、中國大陸的威權式壓制以及疫情影響,跨國公司以及專業人士紛紛遷往新加坡等與香港競爭的商業城市,還有些正遷往中國的商業樞紐上海。有人認為上海是一個更好的據點,有助於從體量龐大的中國經濟中獲利。
自從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歸還中國以來,香港領導人一直將這個半自治城市譽為「亞洲國際都會」——一個具有英式法律體系的開放社會,可讓外國專業人士賓至如歸。現如今,香港變得沒那麼開放,與中國內地經濟的融合則更為緊密。
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內,一些公司仍然認為香港對於它們以中國為重心的商業模式至關重要,因此正為未來而堅守。另一些公司則在考慮撤離,認定香港的前景已不復如前。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 Frederik Gollob 表示,將總部設在香港以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眼下,企業頭一次圍繞這樣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我們需要留在香港嗎?
上個月發布的對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成員的調查報告顯示,325家受訪企業中有42%表示正在考慮或計劃撤離香港,理由是對中國新實施的港區國安法感到不安,對香港的未來持悲觀看法。
政府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已有數十家跨國公司將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從香港遷出。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彙編的數據顯示,公司的遷出造成了香港15年來最高的商業地產空置率,超過80%的空置空間源於跨國公司撤離。總體看,2020年離開香港的人員(包括外籍人士和香港本地人)數量比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任何一年都要多。
旗下擁有 Timberland、North Face 和其他品牌的 VF Corp.在今年1月表示,將關閉已在香港運營25年、目前擁有約900名員工的香港辦事處。日本電子遊戲開發商索尼互動娛樂公司(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已將區域高管團隊遷移到新加坡。歐洲奢侈品公司 LVMH 表示,將把軒尼詩(Moet Hennessy)酒業部門一些駐香港的員工安置到其他地方。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L'Oreal)也表示,將把一些員工從香港總部遷出。
看好香港的人士預測,一旦疫情消退,隨著香港企業從與內地的深度融合中獲益,香港將變得更加強大。悲觀主義者則認為,香港在金融等對中國有用的幾個核心行業將逐漸萎縮。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Edward Yau)表示,大部分海外商界仍相信香港是營商的好地方,因為與中國主要城市的合作機會不斷增加。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他在提到香港美國商會的調查時說,會密切留意情況,並向海外投資者提供適切協助。
根據中國的長期發展規劃,香港將成為擁有7000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該經濟區包括鄰近香港的科技城市深圳和博彩聖地澳門。香港投資推廣署(InvestHK)署長傅仲森(Stephen Phillips)表示,未來幾年,這項安排將成為經濟的增長引擎並提供一個非凡機遇。
他表示,香港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成功擺脫疫情,香港國安法沒有對商業產生重大影響。他說,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判斷,但絕大多數企業並不認為這是一種風險。
香港曾經把自己定位為連接東西方的橋樑。現在,對於一些企業來說,香港的全球化程度已不足以擔當地區總部的責任。而對於其他專注於在中國做生意的企業來說,香港與內地經濟的關聯也沒有上海那般緊密。
總部位於丹佛的 VF 正將負責中國銷售和營銷的香港崗位遷至上海,因為上海距離對該公司業務至關重要的商店和在線零售巨頭更近。負責管理該地區製造商和供應商網絡的員工將遷往新加坡。新加坡人口570萬,有著強大商業基礎設施,該國居民一般會說中文和英語兩種語言。雖然新加坡的法律也限制言論自由,但在商業上有一套成熟的自由市場策略。
VF 表示,其舉動反映了不斷變化的經濟趨勢和更好服務消費者的用心,而非源於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干預。
歐萊雅表示,縮減香港業務的同時正在新加坡和上海拓展業務。該公司稱,此次重組旨在通過創建一個以新加坡為總部的東南亞、中東和北非區以及一個以上海為總部的北亞區,以便增強業務的連貫性。
索尼互動娛樂和 Moët 表示,部分員工已經遷往新加坡。兩家公司均未就其行動進一步置評。
依據「一國兩制」方針香港回歸後本應實施高度自治,2019年當地爆發反對中央政府干預的大規模遊行示威,香港加速轉型。警察和學生之間持續數月的衝突,令香港作為安全穩定營商之地的聲譽受到動搖 。
北京方面於2020年6月鎮壓了抗議活動,並推動通過了一項國家安全法,賦予中央政府干預香港法律制度的權力,同時授權其秘密警察執行諸如反對勾結外部勢力之類模糊不清的法規。上周五,大批香港民眾不顧龐大的警力和被監禁的威脅,紀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事件。
在中國宣布鎮壓香港抗議活動後,韓國互聯網搜索公司 Naver Corp. 表示將刪除位於香港的備份服務器,並將其轉移到新加坡,以保護用戶數據。
另外,在美國安全部門官員的反對下,包括 Facebook Inc. (FB)和 Alphabet Inc. (GOOG)旗下 Google(Google)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放棄了連接美國和香港的海底電纜計劃。
Asian Tigers Hong Kong 為跨國企業高管提供搬遷服務。該公司首席執行官 Rob Chipman 說,從該公司的業務量來看,自2019年以來,跨國企業高管遷入香港的搬家活動銳減了50%,撤離香港的搬遷活動則增加了30%。Rob Chipman 是一名美國人,在20世紀80年代搬到了香港。
「我看到有許多長期在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士正在離開;有許多外籍人士像我一樣,通常派駐期是三年,而30年後仍在這裏,他們熱愛這裏,在這裏結婚生子,擁有自己的事業,」Chipman 說。「即便在這樣一群人當中,也有一些人在說,‘等等,這裏發生了一些事情。也許是時候離開了 ’。」
政府數據顯示,2020年離開香港的香港居民比進入並且打算在香港居住的人多出了約4萬人。總體來看,2020年香港的人口約為750萬人,減少了46500人,這是香港回歸中國以來第二次出現人口收縮。
Sandra Boch 是奧地利人,她有兩個孩子,15年前她搬到香港,創辦了一家特種面料和文具公司。去年11月份,她離開了香港。她說,雖然2019年的社會動蕩攪亂了她的生意,但最終讓她再也待不下去的是2020年實施的《國安法》。她帶上自己的生意,搬去了新加坡。
她說,這項法律「是中國發出的明確信號,表明他們現在已經控制了香港,從此一切都將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控制。我們不再有安全感」。
英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為香港回歸前持有英國護照的香港人打開了永久移民英國的大門,並且估計未來五年可能會有超過30萬香港人移民英國,約佔香港總人口的4%。
香港支持者預計,那些關閉了香港辦事處的公司將被其他遷入香港的企業所取代,包括來自中國內地的公司。據可獲得的最新資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日的12個月內,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新開設了63家地區總部和辦事處,同比增長12%。政府數據顯示,同期美國公司在香港關閉了45個總部和辦事處,佔總數的6%。美國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外企群體。
傅仲森說,香港租金下降吸引了其他企業進入或在此擴張。日本食品零售商 Don Don Donki 和法國體育用品銷售商 Decathlon 都在香港擴張了業務。
香港對金融服務業仍具有吸引力。香港現代化的市場環境、港元可自由兌換以及與大陸之間的關聯,令這個城市在為中國提供融資方面享有無可匹敵的優勢。對於駐香港的財富管理公司來說,中國大陸新晉的超級富豪是充滿吸引力的目標客戶。中國科技巨頭在香港進行的一連串股票發行,使香港交易所在吸納科技股上市方面排名全球第三。
總部設在英國的銀行業巨頭滙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0005.HK 簡稱﹕滙豐控股)在2月份表示,將對以香港為中心的亞洲業務部門投資60億美元;在很大程度上,香港是滙豐利潤最豐厚的一塊市場。
去年在一位香港政界人士表示滙豐可能因不支持港區國安法而受到懲罰後,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Peter Wong)表態支持國安法。去年晚些時候,滙豐銀行凍結了一名逃離香港的知名民主活動人士的賬戶。
被英國議員指責討好中國之後,滙豐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告訴他們,該行沒有因為政治原因拋棄客戶或凍結賬戶,並重申了該行對香港的承諾。對於本報導滙豐不予置評。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大型銀行雖然對繼續在香港開展業務持樂觀態度,但正在悄悄準備緊急預案,以確定如果無法訪問香港基礎設施、不得不在另一個城市運營該如何行事。
「人們問,我還能做我想做的事,暢所欲言嗎?」Allan Zeman 說,他是一位外國出生的房地產開發商,為香港現任政府提供諮詢建議,多年前他放棄了加拿大護照,換成了中國頒發的護照。他說:「是的,我仍然做我想做的事,說我想說的話,只要我選擇不當反對派。」
英文原文:‘Do We Need to Be in Hong Kong?’ Global Companies Are Eying the Ex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