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搬運公司ReloSmart 近月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跟往年同月份相比,公司所收到的查詢是以往的四倍,從每月50至80宗生意,飆升至每月180至250宗。
「我跟其他行家聚頭時,大家也會談論這個現象。有35年經驗的老行家也指從來未見過這麼大規模的遷出。」Lars Kuepper對端傳媒說。「雷曼兄弟泡沫爆破後都曾引發離港潮,但跟近年我親眼所見到的現象無法相比。」自90年代開始,他就在香港從事國際運輸,8年前創辦了ReloSmart。現在的客戶,約68%是香港本地市民,其餘為居港外國人。
儘管生意大增,但Lars苦笑,暫時來看,從外國移居到港的人越來越少,未來潛在客戶可能越來越少,相反,他留意到從大陸來港工作的人多了,但他們較少使用國際搬運公司。入境處數據顯示,根據一般就業政策的簽證數字,亦即因特別技能、知識或經驗而受聘的外籍人士由2019年的41289宗降至2020年的14617宗。
國安法後的香港,活在平行時空。多間大陸企業來港上市,資本市場空前活躍。2020年,香港全年IPO總集資額達513億美元(約4,000億港元),按年增長25%,全球排名第二;會計師行安永更預測今年IPO集資額3500億港元,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新股交易市場。全球瞄準商機和資本運作的人仍在注視香港,但與此同時,一些留港多年的expats或不同領域的人,正因不同原因選擇告別香港。很長一段時間,以高薪、房屋津貼等良好待遇派遣到香港的expats曾是香港中環的主流風景。
最新消息是,港府的疫情管制措施,也成為外國人離港的一大推力。近日半山區爆發疫情,連延至居港外國人社群,8名幼兒須入住隔離中心,私立國際學校啟歷學校把某班學生全體送往隔離中心。美國商會最新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對此政策反應負面,超過5成受訪者更表示若此政策持續,將影響他們留待香港的決定。
渴望離開的不只香港本地市民。自2019年香港爆發運動、疫情擴散、國安法火速通過,外國人圈子裏也出現離港潮。這班外國人裏,有總是來又去的流動專才;也有住了十幾年懂得柯打「凍檸茶少甜」的白皮膚香港人。他們曾衝著香港的金錢、自由、異國情調而來,卻又因著什麼原因失望而回?

返澳洲的金融人:這城彌漫著不快樂
我知道大家都說這班外國人在香港住、賺錢這麼多年,但當事情不順時就選擇離開!
剛在香港工作的幾年,如同大部分 expats (外派人員),Ivan (化名)每天的生活就是在中環至半山區繞一個圈。每晚在中環鬧市的銀行工作至11點後, Ivan會走上德己笠街跟老友在蘭桂坊喝兩杯,然後回到半山的家睡覺,明早又下山開始繃緊的數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