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社會性死亡」於五四的大陸樂評人:當說人話也不再被愛國青年允許

官媒不會出手給批鬥胡錫進加把火,但會出手釘死丁太升或邱晨,因爲他們永遠知道自己的「敵人」在哪裏。

2020年8月29日中國四川,高中新生參與步操。

2020年8月29日中國四川,高中新生參與步操。攝:Huang Zhenghua/VCG via Getty Images)

黃玲愷

刊登於 2021-05-14

#中國#評論

【編按】:近日趁著印度疫情二次大爆發,中共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官方微博「中國長安網」,在5月1日上載一張題為「中國點火VS印度點火」的圖片,圖中包涵中國發射火箭和身著防護服的印度人執行火葬的畫面,被認為是在諷刺印度抗疫不力。該微博隨後被主動刪除,但事件引起爭論,認為這條微博不合適的人,被認為是「公知和推牆派」,「偽裝成愛國者」。其中,樂評人丁太升是一個犧牲品。

在民族主義、流量經濟、粉圈文化高度滲透在中國年輕一代的網絡生活的背景下,支持與舉報通常僅一線之隔,體制維護者與反體制者的定義更為模糊,而民族主義則以多元、新鮮的面貌出現。本週,端傳媒共推出三篇文章分析這種中國現狀,本篇為第三篇。歡迎閱讀前兩篇,《學者粉圈、民粹動員與流量經濟:當民族主義學者沈逸「網暴」胡錫進》,及《陳純:「被公知」的胡錫進和兔主席,分裂的中國國家主義者》。

常年混跡在中國各類音樂節目當嘉賓的樂評人丁太升,因爲就中印點火事件發表了一些社會評論,在五四青年節這一天,遭遇社會性死亡了。丁太升發表微博批評嘲諷印度的輿論,稱「那些對世界(除了對自己的國、自己的省、自己的市、自己的縣、自己的鄉、自己的村、自己的家、自己)滿懷恨意和敵意的人,也終將被他人所仇視,所敵視,所鄙視」。

這樣的言論引來民族主義網民的巨大反彈,丁太升的過往發言也隨即被逐一回顧,他曾對武漢疫情宣傳表達不滿,繼而被網民批爲「恨國」「公知」。被網友追擊一天後,丁太升發表公開道歉,但這沒能阻止他隨之而來的命運:他的微博帳號徹底消失,他被「社會性死亡」了。這個在音樂節目上因出位的批評爭議不斷、剛剛登上大陸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決賽、引起不少反響的樂評人,在可以想像的未來,不會再出現在公共螢幕上。

就在丁太升被人「揭穿8000身份」(八千,豆瓣用語,指跟五毛立場不同的人)的同時,影視網站 Bilibili 在五四前夕發表了青年節主題影片《我不想成爲這樣的人》。去年五四的影片《後浪》引起巨大爭議,今年B站找來兩個初中學生,朗誦從955名初中生處徵集總結而來的觀點。這組表達和上一年比起來可謂更直接赤裸:「我不想做一個拿着鋸子的人,隨時隨地把人群鋸成兩半」,「我不想做一個渾身帶刺的人,嘲諷別人的成功嘲笑別人的失敗」⋯⋯影片最後昇華,一男一女兩名學生擲地有聲地說,「我不想做一個不愛國的人。」

丁太升則巧合地成爲了影片的註腳。一個拿着鋸子撕裂人群的人,一個渾身帶刺常常「意見不合」的人,一個「不愛國」的人,無一不在劍指以丁太升爲典型模板的「恨國公知」。對於主旋律情緒來說,指出矛盾、批評社會、「不愛國」,都是爲青年所不齒的,是要被這個社會所淘汰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