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互聯網政治

自嘲反諷還是加油鼓勁?——流行網絡的熱詞「打工人」到底有何源起?

平台數據分析工具顯示,「打工人語錄」在10月中下旬突然在社交網絡刷屏,但它的起源則要追溯到一個名叫「抽象帶籃子」的網紅。

2014年12月9日北京,工人在一輛公共汽車上離開建築工地。

2014年12月9日北京,工人在一輛公共汽車上離開建築工地。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比利小子

刊登於 2020-11-13

#互聯網政治#比利小子#評論

10月中下旬以來,「打工人」莫名其妙地成為了簡體中文互聯網上最火的新晉熱詞。和大部分中文網絡熱詞一樣,它流行之初帶有的些許無奈自嘲的色彩很快就被白領階級、娛樂明星和官方媒體稀釋,轉而變成了勵志雞湯中最新的一劑調料。不過,探究「打工人」這個詞彙的生成、傳播和變異,仍然可以算是一件有趣的工作。

淫夢民和抽象話,孕育「打工人」的土壤

「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以後985、211都是給咱們打工的」

多個互聯網平台的數據分析工具都顯示,「打工人語錄」和表情包是在10月20日左右突然在社交網絡刷屏並且成為話題的。不過它的起源則要追溯到一個名叫「抽象帶籃子」的網紅。

「抽象帶籃子」真名陳義,1996年出生,大專畢業,做過保安,通過網絡主播平台和視頻網站走紅。他的視頻主要分為兩種題材:一種是通過鄙視高學歷人士來呼喚大專生的身份認同,例如廣受模仿的「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以及「以後985、211都是給咱們打工的」;另一種看起來像是勵志,例如「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個點還沒起床的人啊,你壓根沒把自己的生活當回事」。

這兩種言論看起來有些矛盾,要理解就需要去認識所謂的「抽象文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