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被疫情改變的生活

舞台製作公司開了一家凍肉行:疫情下的香港舞台表演界

演藝學院表演系應屆畢業生Johnson與攝製團隊共同製作短片。

演藝學院表演系應屆畢業生Johnson與攝製團隊共同製作短片。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何兆彬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10-08

#表演藝術#自由職業者#瘟疫

反反覆覆,冠狀病毒已肆虐全球大半年。疫情導致香港失業率創15年新高,社會上少有行業不受影響。疫情對文化藝術界的影響,又以表演藝術行業因天然依賴實體空間售票觀演而受到衝擊最大。當社會上出現災難,文藝彷彿突然變得並不重要。回頭一看,大部份港人已有半年沒看表演,舞台人也幾乎被人完全忘記了。

疫情中多所表演場館陸續宣布關閉,不少從業者持續半年沒有收入。即使香港政府亦有向業界提供資助,如藝術發展局推行的「藝文界支援計劃」,但因整個行業所受影響實在廣泛而持續,仍有頗多組織及藝術工作者——尤其是自雇型藝術家——依然掙扎於「無工作」的狀態裏。沒有表演的日子舞台人怎麼過?大部份都在等。樂觀的人期望11月能恢復小量表演,但悲觀的人更多。

表演藝術界的脆弱

表演藝術界需要集體工作,跟人接觸。疫症下它無比脆弱,台前幕後,大部份人也不被制度保障。

抗疫半年,香港經濟急劇冷卻,5至7月間全港失業率達6.1%,其中消費及旅遊業失業率達10.8%、餐飲業14.6%。表演界別數字未能明晰統計,並非災情不嚴重,卻蓋因難以統計,只因業界內大部份都是自由業者。

台前幕後,到底受到多大打擊?疫症於農曆年前殺到香港,表演項目便一直取消。 6月疫情稍有改善,曾錄得零感染,但表演節目只重新開放了約一個半月,座位只能開放五成。而後第三波疫情殺到,表演藝術人心裡馬上涼了半截。至8月尾電影院終於重開,表演藝術卻仍然要等,9月所有表演鐵定全部取消,場館候時重開,尚未公佈。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