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軌道:選手、教練、Youtuber
「叫我 Skywalk 就可以了。」
電腦裡傳出一把俐落爽朗的聲音,屏幕另一端的黃俊謙因為訓練身在台灣,只能接受在線訪問。訪問當日正處於《英雄聯盟》(League of Lengends, LoL) 休賽期,Skywalk 帶領的隊伍剛剛完成 PCS 職業聯賽 (Pacific Championship Series, PCS) 春季季後賽並獲得第四名,他得以抽空接受訪問。

Skywalk,現任電競戰隊「香港態度」(Hong Kong Attitude, HKA) 教練。他出身香港傳統名校男拔萃書院,當年擅長羽毛球,然而因為傷患沒能在體育競技道路繼續發展。羽毛球訓練的時間變成玩電腦遊戲《英雄聯盟》,柳暗花明地發現自己打遊戲得心應手,還能將體育訓練方法應用在遊戲上。於是,Skywalk 與朋友自行訓練、參加業餘比賽。他們在2015年參加線上資格賽,雖然未能進入台港澳職業聯賽 (League of Legends Master Series, LMS),但在台灣廣立人脈,之後順理成章去了台灣發展。
香港態度
曾經也有考慮過當職業選手,但 Skywalk 發現自己的操作、反應極限不足,於是選擇在電競產業當分析師。入行短短數年,他已在2019年帶領隊伍參加《英雄聯盟》世界賽,勝出入圍賽後,止步16強,這對台港澳戰隊來說成績不俗。以往,分析師需要紀錄對手和比賽數據,但現時網上有大量數據,甚至出品《英雄聯盟》的遊戲公司 Riot Games 會提供數據供戰隊「覆盤」。所以今天歐美地區的分析師專做數據分析,按教練需要用數據分析和研究對手隊伍習性,通常有數據科學家、工程師等背景。不過,分析師這個職位在台港澳地區還比較模糊,工作與助教、教練、雜務重疊,職務是籠統的「協助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