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週末讀書:走向紅色中國——20世紀美國黑人的「國際陣線」

在這樣兩廂情願的連結中,「中國」超越地理概念,成為一些民權運動者眼中反資本主義和反種族主義的標誌。

1970年,位於紐約市哈林區第七大街的黑豹黨總部,門左邊的窗口貼上了毛澤東的肖像。

1970年,位於紐約市哈林區第七大街的黑豹黨總部,門左邊的窗口貼上了毛澤東的肖像。攝:Frederic Lewis/Archive Photos/Getty Images

歪馬

刊登於 2020-06-13

#明州事件#種族平權

幾年前,在美國一個「非洲社會主義」讀書會上,我曾聽一位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者閒聊到說自己每週末都要開車去附近的鄉鎮,參與本州的社會主義政黨活動,週週如此、雷打不動。最近,這位年近八十的非裔教授再次出現在喬治·佛洛依德之死所激發的抗議活動前線,還在媒體採訪時強調,這是「我們必須走上街頭」的時刻。他的一篇短評更是直接寫到,奴隸貿易史並不意味着種族主義現狀是必然的,想真正解決問題就應着眼於抗爭和改變美國這個「階級社會」。

此刻似乎正是回顧黑人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聯繫的契機。當下的抗議示威活動再度被編入民權運動敘事,中文媒體和社交網絡也開始回憶和懷舊黑人運動領袖和社會主義中國的親密關係。比如,毛澤東曾發表的《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美帝國主義種族歧視的正義鬥爭的聲明》(1963)以及《支持美國黑人抗暴鬥爭的聲明》(1968)就被廣為傳播和評論;中國外交官員在社交媒體上的表態也被聯繫到這一政治遺產。

冷戰時期的中國和美國黑人運動究竟曾經有過怎樣的連結?這些合作是如何發生又是如何漸漸終止的?傳媒研究學者羅伯遜·弗雷澤(Robeson Taj Frazier)的著作《東方黑:美國黑人激進主義想像裏的冷戰中國》(The East is Black)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

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作家W. E. B. Du Bois。
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作家W. E. B. Du Bois。攝:Keystone/Getty Images

《東方黑》記述了多位民權運動者遊訪紅色中國的經歷,首先是杜波依斯(W. E. B. Du Bois)和雪莉·杜波依斯(Shirley Graham Du Bois)的中國行:前者是重要的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作家,也是泛非主義倡導者,無論是其在世時的活動還是流傳於身後的作品都影響深遠;後者是廣受讚譽的劇作家、作家、作曲家,尤為關注講述黑人女性的故事和觀點。威廉·沃西(William Worthy)則是50年代另一位重要的黑人訪客,他供職於歷史悠久的非裔報紙《巴爾的摩非裔》(Baltimore Afro-American),也是第一位前往中國的美國記者。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