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反修例運動一年,人們常說「回不去了」,香港教育現場也經歷如此激變。個體的恐懼、勇氣或堅持,如何糾纏於紅線處處的教育結構,及日益兇險的政治現實?不同位置如何交互作用,釀造香港教育的重大改變?我們製作了此系列報導,由人、位置及結構,來探究反修例運動如何給香港教育體系鋪設了一條「不歸路」。
讀過「少年篇」,今天來到學校裡各種位置上的成人的恐懼。校長、教師與社工,經歷政治風波,不約而同「怕煩」、「怕家長」、「怕投訴」,教育大機器歷經改造,這些大人到底是在怕什麼?
教師篇:老師是怎樣開始自我審查的
2019年,中學老師夏維看著新聞,無數衝突畫面。他眼中,看到警方打抗爭者出手很重,驅散攻擊示威者的團體時,卻落手很輕。想著被重打的都可能是學生,夏維又難過又憤怒。在學校,夏維教通識科和人文學科。作為一個公民,夏維有其價值取態政治立場,珍重公共生活。但作為教育者,他非常重視教育專業,上課時候,一定會舖陳事實和不同觀點,讓學生自行判斷。同事和學生都欣賞夏維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