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六四週年

在記憶消失之前,把歷史放進方舟:香港籌六四線上博物館

「經歷了反送中之後,會覺得一場社會運動是這麼豐富的。我會忍不住想,當年的北京...... 不可能只是那麼簡單,只是六四那天早晨的事情,前面發生了什麼?」

支聯會常委、六四紀念館管理委員會主席麥海華。

支聯會常委、六四紀念館管理委員會主席麥海華。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紀路夕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06-05

#八九六四#國家安全法

地處香港繁華市中心的維園,夜晚空無一人,草地中央放一台電視機,八九春夏之交的記憶在螢幕上重演。未幾,歷史的時光機從維園消失,「六四」也從香港徹底消失了。

這是一幕對於未來香港的想像。「我當時還覺得有點dramatic,有點誇張,」黃天星說。作為一名80後媒體人,去年底黃天星和民間團隊與六四紀念館合作,籌備虛擬的網絡博物館,有義工提出這個想像,用於拍攝一部概念影片。話音剛落,更戲劇化的情節闖入香港人的生活,全國人大快速通過港區國安法,港府以疫情為由,三十一年來首度不批准六四維園悼念集會,再加上中史科已經考試的試題突然被取消,黑雲壓城。由於擔憂個人安全,黃天星和工作人員均拒絕出具真名。

「大棍打下來了,」麥海華記得,5月21日,從收音機中聽到北京要立港區國安法消息時,感到震驚又擔憂。69歲的麥海華目前是支聯會常委、六四紀念館管理委員會主席。2014年4月,為了讓更多人認知和傳承六四記憶,支聯會創辦了六四紀念館,過去6年這個紀念館在選址、資金和發展方向等不同方面經歷了種種困難。

在黃天星看來,六四記憶要傳承,除了要抵禦權力打壓以外,也要「活化六四抗爭的論述」。6月4日夜晚,六四紀念館正式開始眾籌,計畫建立一個永久的網絡博物館,名為「六四人權記憶博物館」。除了蒐集散落全球的六四日記、影像、檔案等資料以外,這個網絡博物館也希望透過網上策展和活動,重建六四論述,還原31年前的抗爭經歷,並與近年的香港社會運動產生連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