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香港文憑試歷史科試題爭議——制度敗壞,更需認真談論歷史

對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拑制,並不如當年國教科那樣,通過正式而合法的教育制度改革來推行,而是乾脆繞過現行制度,直接由建制組織和媒體發動,政府和教育局再予以配合。

2020年5月18日,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到考評局辦公室外請願,表明如考評局應教育局要求,取消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關「日本侵華」的試題,將會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及禁制令。

2020年5月18日,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到考評局辦公室外請願,表明如考評局應教育局要求,取消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關「日本侵華」的試題,將會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及禁制令。圖:端傳媒

鄧正健

刊登於 2020-05-21

#鄧正健#香港#評論

上週,香港文憑試(DSE)歷史科開考,未料一條有關中日歷史的考題,「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引來一系列政治操弄教育的風波。香港教育局極罕有地譴責考評局,更以題目傷害民族情感為由,要求局方取消該考題。教育局長楊潤雄更稱:「答案沒有討論空間,只有弊沒有利」,以官僚身分嘗試為歷史問題「蓋棺定論」。新華社繼扣上香港教育尚未「去殖民化」的帽子,兩名主辦考試的考評局高層在風波後辭職。

加之反修例運動餘波,北京和港府都將矛頭指向香港通識教育「教壞學生」,教育局長去年已揚言要辭退「問題教師」,林鄭月娥近日更指會在年內「整頓」通識科的方向。種種政治在教育界的延伸跡象不言而喻,在DSE試題風波上,社會和教育界不滿一觸即發。

歷史觀從來因應立場、價值觀、利益等而有不同,有爭議是常態,而教育的功能就是讓人認識爭議,且教會人用紮實的史料來進行歷史詮釋與觀點爭鳴。「歷史沒有討論空間」是政府用以鞏固符合官方政治需要的歷史觀、拑制民間探究和討論歷史真相的慣用修辭,過去香港政府曾以類似修辭禁止學校討論「港獨」問題,從而符合「香港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一中華大統一官方史觀。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林鄭月娥在週二(19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否認政治干預之餘,更引用一句「教育的崩潰足以摧毀一個國家」(The collapse of education is the collapse of the nation),並聲稱是曼德拉的名言。但其後有網民發現,這句並非出自曼德拉,而是《文匯報》。此番荒誕上演,恰落政治干預教育之實。我們反更應該深入剖析試題和所牽涉的歷史背景,強化公共理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