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鑰命監獄》:轉動的鑰匙還是轉動的人?怎樣解讀一部逃獄電影

這部描寫南非反種族隔離暨自由鬥士逃獄的影片,讓我們看到這樣的一部類型作品能「純淨」到什麼程度。

《鑰命監獄》劇照。

《鑰命監獄》劇照。圖: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肥內 發自四川

刊登於 2020-05-02

#影評#逃離

《鑰命監獄》(Escape from Pretoria‎,2020)開始於看似平和的街上,兩名主角分別在街的幾個不起眼角落放置袋子,看起來像是恐怖份子放置炸彈的行為:即使進場前便知道人物會被囚禁,甚至知道他們是自由鬥士,然而影片的開場利用了物品(安裝了爆破裝置的袋子)、身體的局部(腳步、提與放袋子的手)、眼神仍製造出犯罪電影的氛圍。直到袋子陸續炸開,甚至稱不上鋪天蓋地的傳單散開,重新定位了影片,也以反差的方式寫下人物的命運——即使激進但卻仍顯微弱的宣導活動竟造成八年與十二年的牢獄之災。不過,影片開始時的犯罪片氛圍,是反類型還是混和類型的一種必然?

事實上,這部描寫南非反種族隔離暨自由鬥士逃獄的影片,讓我們看到這樣的一部類型作品能「純淨」到什麼程度。

逃獄與類型

基於逃獄電影有「犯罪」的前提,一般算是犯罪片這個大類型下的亞類型。既然是亞類型,也就帶有類型電影的基本屬性,包括類型期待。因此,既然是「逃獄」電影,那麼大多數來說,「結果」就不是懸念;再說,本片還是改編真人實事,若這些人沒有逃出監獄,一來就不太可能成為一部商業電影的主題,二來就也沒有人可以流傳他們逃獄的過程。

在涉及到監獄這個特殊舞台的電影,理所當然有三種主要的取向:前、中、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