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金像獎

賈選凝評《金都》:不是中港,而是兩地具體的「人」的難處

時至今日,短兵相接的中港現實故事裏,最不缺乏的就是冰冷仇視與無從扭轉的恨,但這套戲卻展現出了不必非此即彼「你死我活」去講述中港差異的敘事可能。

《金都》電影劇照。

《金都》電影劇照。 網上圖片

特约撰稿人 賈選凝

刊登於 2020-05-01

#香港金像獎#金都#香港電影

一般來說,如果一部新導演的作品初看時讓人眼前一亮,那麼看第二遍則很可能發現不少瑕疵:去掉了耳目一新的濾鏡,從敘事到鏡頭的各種疏漏也就清晰可辨。但是《金都》卻不會讓人有這種感受。我看了兩遍,依然驚喜,甚至在金馬影展看第一遍時對於剪接方式(大量使用黑場過渡)的不適應,到了兩個月後做「迷影精神賞」評審時再度重看,反而覺得很合理渾然。

以新導演的長片首作而論,《金都》的完成度足夠出色,劇本圓熟,表演妥帖,原創音樂更讓人驚豔;放在去年整個華語世界的新導演作品之中衡量,質素都屬上乘——該片也獲得了專門嘉許新銳導演的「亞洲電影奈派克獎」和「迷影選擇榮譽」。它是一個溫柔真切又不失對婚姻本質進行幽默探問的香港本土故事,也藉敘事巧思,帶出了香港電影裏近若干年來最柔軟的一次中港關係詮釋。

沒有落入婚戀俗套

《金都》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劇作,它是幾乎全靠戲劇衝突去推動的電影。小品故事裏寫好大命題很考驗編劇功力,這套不但結構靈巧,矛盾的環環相扣與遞進也設計得紮實。第一組矛盾透過「結婚與否」的適齡抉擇,寫出一對香港情侶對婚戀關係的不同看法;第二組矛盾則以「真假結婚」的巧妙搭界,用「香港男」和「大陸男」的形象對比,映射出現實權力格局之下中港關係的微妙變化。而這兩組矛盾的彼此交織,又指向更深入的誠懇探尋:什麼是自由?跳出婚姻乃至地域的框限,就能獲得自由嗎?在個性、觀念乃至文化差異等諸多背景下,人們對自由的理解有何區別、會否轉變?

恐婚議題本來很老套,女性到了三十歲關口是否要步入婚姻的掙扎也很普世(至少東亞如此),但編劇卻在毫無新鮮感的故事裏給女主角設定了一個強有力的客觀阻礙:為賺快錢曾和大陸人假結婚沒辦妥手尾——「大陸男」這條節外生枝的線索又被處理得很高級,既沒落入一女兩男三角戀的類型片俗套,又大大加強了原本的婚嫁衝突,更引出具有縱深感的地域對照和更終極的自由反思。矛盾勾連鋪排細緻,所以醞釀出了充分的戲劇張力。而劇作所提供的複雜性,也擴闊了一個女性獨立自主故事裏的敘事維度。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