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立會前哨戰:選民動員空間還有多少?

區選數據帶來了什麼啟示?民主派計劃如何搶攻功能界別?
香港立法會選舉 香港 選舉

【編者按】香港政局風起雲湧,反修例運動掀起巨大能量,民主派人士試圖從議會、街頭、海外遊說和日常經濟生活中謀取變革。議會層面,去年區議會選舉變天,民主派斬獲八成半議席,如無意外,立法會選舉將於今年9月6日舉行,民主派響起爭取過半議席之聲,希望主導議會,掌握重要議案否決權,甚至在關鍵時刻癱瘓政府財政。另一邊,港澳辦、中聯辦近來連番發聲,開始直接批判議員行為,詮釋《基本法》條文,視民主派競選議席的行為是「奪取管治權」。硝煙四起,局勢未明,到底運動所累積的政治力量和惹來的高壓政策,會如何在議會一戰中博弈和碰撞?中國力量會如何影響輿論和選戰?又會與台灣政局產生怎樣的激盪?端傳媒今日起陸續推出「2020 香港立法會選舉」系列報道,以數據、訪談分析局勢,盤點脈絡。

自去年反修例運動開始,香港政局風起雲湧,民主派乘勢在區選大勝,斬獲八成半議席後,欲再下一城搶攻在9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打出歷屆最具野心的「35+」目標,爭取過半數議席。在立法會制度裏,若過半數議員反對,可以否決政府議案,包括財政預算案,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形容,此舉是「大殺傷力憲制武器」,如何運用仍有待商討。

街頭示威因應疫情逐漸沉寂,民間反對陣營對於民主派議席過半的訴求卻日益清晰。3月,民間記者會公布網上問卷調查結果,在逾2.5萬個回覆中,逾9成贊成「抗爭陣營」應協調出選、參與功能界別選舉;另有6成人更同意「抗爭陣營議員需以『攬炒』為目標,否決所有議案,癱瘓政府運作」。部分泛民政黨已開出條件,如公民黨表示,政府必須回應及落實反修例運動「五大訴求」,否則將反對所有政府法案,包括財政預算案。

另一方面,建制人士批評,民主派過半有可能導致立法會解散或行政長官辭職,製造「憲政危機」;新上任的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2月,呼籲建制派團結應對嚴峻選情,又指反對派想取得立法會過半數議席,等同「奪取管治權」,強調是不可能的事。自4月開始,中央與港府緊接而來的連番舉動令政局更見動盪:港澳辦、中聯辦接連批評公民黨郭榮鏗主持立法會內會主席選舉的表現,4.18大搜捕15名民主派人士,港府三發新聞稿解釋中聯辦是否受《基本法》22條管轄,港府5名政策局長被免職及平調,主理中港事務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首次由曾任紀律部隊首長的曾國衛擔任,曾明言其重點工作包括立法會選舉。

連串事件為立法會選舉埋下不確定因素,但選民登記的前哨戰卻已展開。在去年區選創下選民人數、投票率新高的情況下,哪些選民還有動員空間?端傳媒審視選舉數據,分析各年齡層選民,有多少尚未登記、多少尚未投票;年輕及年長選民,將如何影響立法會選舉;在民主派銳意「搶灘」的功能界別,又有多少政治動員空間。

在立法會,「過半數」與「三分之一」議席代表什麼?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關,選舉分為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兩大板塊,前者由全港選民一人一票選出,後者主要由不同行業的合資格個人或團體投票產出。回歸後,首屆選舉在1998年舉行,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各佔30席;自2012年該屆起,各增加5席,議席總數至70席。

民主派高舉的「35+」目標,到底在制度下有何作用?

香港實行「行政主導」,議員提出私人法案,須獲行政長官書面同意;現時呈交立法會審議的法案主要由政府草擬,再經出席議員投票表決,過半數即獲通過。在全體議員出席及立法會主席不投票的情況下,法案需35票便獲通過,未來迫在眉睫的其中一個爭議性法案正是《國歌法》。若民主派成功於議會過半,而所有議員均反對政府法案,意味着民主派能獨力否決政府法案。

香港立法會議席中,過半、過1/3代表了什麼?
香港立法會議席中,過半、過1/3代表了什麼?

反觀過去六屆選舉,民主派在地區直選的得票及議席略多於建制派,但建制派在功能界別有壓倒性優勢,故一直掌握過半議席,主導議會;在其支持下,政府法案一般都會獲得通過。過往具爭議性法案,如:2014年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2019年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等,為議會少數派的民主派只能透過「拉布」拖延表決,向政府施壓。

若要反對政府法案,便需要建制派議員「倒戈」。2003年,港府動議為《基本法》23條立法,觸發50萬人於七一上街。時任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反對政府倉促立法,令政府在沒有足夠票數支持下撤回草案。

至於涉及更改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及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政制改革議案,《基本法》附件訂明,須要三分之二多數議員支持才能通過。歷屆民主派也能保着三分之一議席,在政制改革上能發揮「關鍵少數」的角色,左右議案。港府先後三次提出政改,在2005年及經歷佔領運動的2015年後的方案,皆被否決;至於2010年的方案,因獲民主黨支持,議案獲得通過,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由800人增至1200人,立法會議席增加10席。

區選啟示:年輕選民助攻民主派、建制未再現長者鐵票優勢

民主派在去年11月的區選大勝,徹底顛覆區議會的勢力平衡。同年錄得逾413萬名選民,選民登記率破86%,投票率達71.2%,皆是歷年最高。輿論普遍認為,反修例運動刺激投票意慾,帶來「民意海嘯」,是民主派大勝的關鍵。

另一個主流意見認為,年輕人積極投票是區選變天的主因。在上屆2015年區選,年輕人投票率比中年及老年人低。去年區選的數據顯示,18歲至30歲選民的投票率達7成以上,較上一屆增幅強勁。反之,71歲或以上選民投票率只有6成,明顯低於平均值,有約23萬名選民未有投票。

坊間認為,年輕人傾向支持民主派,老年人則傾向支持建制派,後者更有「長者鐵票」之說法。在去年區選,兩端選民如何影響選舉結果,值得仔細分析。端傳媒將各選區投票率,按民主派勝出的388個選區與建制派勝出的59個選區分拆比較,發現民主派選區的年輕人投票率的確顯著超過建制派選區,同時,建制派選區卻沒有明顯的長者優勢。

分析2019年區選:民主、建制選區的投票率比較。
分析2019年區選:民主、建制選區的投票率比較。

上圖顯示,民主派選區的各年齡層投票率皆高於建制派選區,差距在年輕選民組別最為明顯。以18至30歲選民為例,民主派選區投票率達73.2%,建制派選區只有70.1%;將18歲至20歲選民抽出來分析,民主派選區的投票率達75.2%,建制派選區則只有69.2%。

年輕人積極投票是民主派大勝關鍵的說法還可有另一數字佐證。去年區選,全港有13個選區的個別年齡層投票率達100%,代表該年齡層的所有登記選民都有出門投票。其中,黃大仙的東頭及油尖旺的富柏等6個選區,18至20歲選民「全勤」投票,投票率達到100%,這些選區全數由民主派代表勝出。

端傳媒對比建制、民主兩陣營選區的人口分佈,年輕選民比例相若;故數字反映年輕選民積極投票,為民主派大勝創造有利條件。

坊間對香港選舉的另一印象,在於建制派擁有「長者鐵票」優勢。香港調查新聞機構《傳真社》曾分析2018年立法會九龍西補選數據,計算61歲或以上長者票數佔總票數比例,發現在長者票佔總票數比例越高的票站,建制派的鄭泳舜得票明顯較多。

端傳媒採用《傳真社》的分析方法,發現建制派的長者票優勢在去年區選中並不算明顯。在建制派選區,71歲以上的長者票佔比平均14.3%,較民主派選區的11.5%略高。惟在61至70歲群組,兩派選區的差別並不顯著。

若對比年長選民投票率,民主派選區即使在61歲或以上的選民投票率亦有輕微優勢。若比較71歲或以上選民投票率,民主派選區為60.4%,建制派選區為61%,兩派選區亦相差不遠。

除了年輕選民「全勤」投票,有兩個選區的年長選民亦錄得100%投票率,在港島的維園及元朗的盛欣,「66歲至70歲」選民投票率為100%,兩區皆由民主派勝出。可見在去年區選,建制派並沒有明顯的長者票優勢。這或許反映,即使在較年長的選民中,有不少亦選擇在去年區議會選舉中支持民主派。

去年區選投票日,有票站職員嘗試安排長者優先投票惹爭議。選舉管理委員會早前建議修改指引,容許票站主任在立法會選舉日安排70歲以上長者等優先投票,但就被質疑有關建議對建制派有利。因香港逐漸老齡化,71歲以上選民佔全港選民人口達13.9%,為各年齡層之首。有關建議尚待公眾諮詢結果,最終會否落實,會否有利於更多長者投票,又會否影響選舉結果,仍有待觀察。

年輕、年老兩端選民最具開發空間

立法會選戰未正式開打,選民登記前哨戰已經展開,兩派陣營近日積極鼓勵選民登記。今屆申請更改選民登記資料已於4月2日截止,新登記選民的期限則定於5月2日。在9月選舉之前,不同票源還有多少可開發的空間?

法例規定,年滿18歲、通常居港的永久性居民方可登記為選民。端傳媒翻查去年各年齡層的選民登記數據,發現26歲至70歲的登記率均達8成半或以上,但其他年齡的選民登記率明顯低於全港整體值86.2%:18至20歲為66%,有逾5.6萬人未登記;21至25歲為79.1%,逾7.2萬人未登記;71歲以上則為76.3%,接近17.8萬人未登記。

換言之,在年輕及年長兩端分別有近13萬及18萬合資格者尚未登記為選民,可開發的空間最大。

在全港整體合資格人士,有24.8%屬已登記但未投票;71歲以上有30.2%無投票,為各年齡層中最多,18至20歲則最少,只有16.8%;其餘年齡層則與整理相若,在兩成左右。這批在上屆區選未有投票的選民,仍是可開發的票源,但可能要視乎怎樣引起他們的投票意慾。

分析2019年區選: 年輕、年長兩端票源,仍有開發空間。
分析2019年區選: 年輕、年長兩端票源,仍有開發空間。

另外,去年413萬名選民中,有逾39萬為新登記選民,佔9.5%。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民主勝出的388個選區,新登記選民平均比例為9.3%,與整體值相約;而在建制派勝出的59個選區,新登記選民平均比例為11.1%,高於整體值。數據未有顯示有多少新登記選民確實前往投票,但反映建制獲勝選區的選民登記活動較為活躍。

然而,立法會地區直選採用「比例代表制」,按照每一參選組別所得選票佔總票數的百分比來分配議席。在選民投票意向之外,立法會地區直選比「單議席單票制」的區議會選舉更受政黨協調及選民配票影響。

2016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取得19席,在九龍東及新界西的得票數都多於建制派,惟因為多個立場相近的名單互相分薄選票,部份名單所得的票數不足以取得席位,最終在九龍東5席得2席,新界西9席得4席,所得議席反而少於建制派。

由民主派人士組成的「立會過半」早前表示,目標是在地區直選五大選區爭取「66443」,一共23個議席,即新界東、西各佔6席,九龍西及港島區分別爭取4席,九龍東3席。今屆民主派能否於九龍東及新界西爭取更多議席,成為地區直選關鍵之一。

將去年區選選區按立法會選區劃分,可發現九龍東及新界西的年輕選民比其餘三區更加踴躍投票,投票率分別達74.1%及73.3%,超過全港平均值。在屬於九龍東的黃大仙,18至20歲選民投票率達80.4%,民主派全取該區區議會25席。

年輕選民積極投票,或為民主派在這兩區的選情帶來優勢。

功能組別:民主派搶攻個人票、專業界別

為實現議會過半,民主派計劃於功能界別選舉搶灘,搶攻多個長期由建制派佔據的議席。

立法會功能界別設有35席,5席來自「超級區議會」,區議員才有資格出選,再由全港選民投票,民主派過去皆取得3席。其餘30席,分佈於28個傳統功能界別,代表香港不同行業,除勞工界有3席以外,其餘每個界別只有1席。按歷屆結果,民主派陣營可在法律、會計、教育、科技、衛生服務及社會福利界中,穩佔6席。去年區選大勝,由區議員互選產生的區議會(一)的席位,將首次成為民主派囊中物。

換言之,民主派在今屆功能界別選舉,估計已取得10席。假設民主派今屆成功於地區直選取得23個議席,比上一屆還多4席,要取得36席,至少還需要在功能界別多取3個議席。

28個傳統功能界別的選票構成較為繁複,可分為個人票、團體票,以及兩者混合。合資格人士只可以選擇在「超級區議會」,或傳統功能界別中二選其一,成為擁個人票的選民。

團體票的登記門檻相對較高,多為業界註冊的機構或公司,例如在只有團體票的金融界,只有銀行、有限制牌照公司及接受存款公司能登記成為選民,在2019年只有120個選民。

長期以來,由團體票選出的議席多向建制派靠攏,部分界別甚至缺乏競爭,議員自動當選。基於選民構成的先天因素,民主派在機構層面的動員能力較低,難以撼動建制派。因此,民主派目光將投放至由個人票及混合選票構成的界別。觀乎過去選舉結果,個人票及混合票構成的界別有一定的動員空間,9月的立法會選舉,這些界別勢成關鍵。

香港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分佈: 民主派在哪個界別有望搶灘?
香港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分佈: 民主派在哪個界別有望搶灘?

民主派過往穩佔由個人構成的專業界別,現屆6名議員更組成組織「專業議政」。同樣由專業人士個人票構成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簡稱:建測規園界)及工程界,民主派過去一直有派人出選,屬今屆搶灘的重點議席。

以建測規園界為例,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憑姚松炎首次在此界別奪得議席,有指當時建制陣營有兩名代表出選致分薄票源,但後來姚因宣誓風波被取消議員資格。2018年補選中,民主派司馬文出選,敗給唯一對手建制派謝偉銓。兩次選舉中,民主派的得票率分別為43.4%及44.5%,與2012年民主派代表吳永輝只有30.9%相比,有大幅進帳。

能否在今屆選舉再下一城,要視乎選民組成及取向。

傳言有意代表民主派參選的建築師關兆倫曾在訪問估計,不少合資格的業界人士並沒登記做選民,可能是因為「業界很藍」及「多屆選舉積累的無力感」,他亦一度將自己的選民身份,由建測規園界轉往超級區議會。

端傳媒向選舉事務處查詢,各功能界別的估計合資格登記為選民的數字,處方回覆稱沒有相關資料。截至2019年,建測規園界的選民人數為8026人,註冊建築師、測量師、規劃師及園境師,或相關專業學會成員可以登記為選民,端傳媒翻查此界別內各學會2018/19年年報及註冊資料,推算合資格登記成為選民的人數約為11500人,估算登記率約69.8%,選民基礎仍有開發空間。

民主派另一搶灘目標,是現時屬自由黨的飲食界及批發及零售界議席,兩者採用個人票與團體票的混合票制。

飲食界現任議員張宇人自2000年起已連續5屆當選,上屆面對民主派挑戰者伍永德,張宇人的得票率高達79%,但投票率低,只有55.7%,在各功能界別排尾二。

來自4個商會代表及食物業牌照持有人可登記為選民,去年後者的數字已逾2.8萬個,但已登記者只有4408個,推算登記率處於不足兩成的低水平。有意代表公民黨出選飲食界的林瑞華近日積極協助中小型食肆登記做選民,在反修例運動催生的「黃色經濟圈」效應下,飲食界會否變天,將是重要看點。

在批發及零售界,上屆民主派區諾軒參選挑戰自由黨現任議員邵家輝失敗,惟此界別投票率只有52.3%,在各界別中最低,近半選民無表態。今次選民會否踴躍投票,甚至導致翻盤,亦受關注。

綜合報導,民主派還有可能會挑戰同為混合性質的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體演文出界)、進出口界、及由團體票構成的旅遊界。

風譎雲詭的政局下,選舉有何意義?

爭取議會過半之聲甚響,惟民主派內部對於其實際效果仍有爭議,兩大主流意見分別著重落實民間「五大訴求」,及否決所有政府議案,徹底癱瘓施政,進行「攬炒」。戴耀廷曾形容,民主派過半是「大殺傷力憲制武器」,具體運用方法仍有待討論。然而,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早前於《明報》撰文,指出民主派若實現議會過半,「中共必然會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行反撲」,民主派須及早思考中央政府取締議會的可能性,不應對議會能正常運作過份樂觀。

近日香港政局因一連串事件風起雲湧,坊間憂慮,若政府再次取消民主派議員資格,反對陣營屬意的候選人無法入閘,則立法會選舉再無意義。對此,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在社交媒體撰文,指出「所有體制內的變數都要窮盡」,選民登記及協調參選應繼續進行,民主派亦應繼續以「35+」及否決財政預算案為目標,進一步向政府施壓。

民主派爭取首次議會過半,是可能還是不可能,又會如何改變香港政治發展的軌跡,仍待9月立法會選舉。

註:端傳媒依據有意參選者及當選議員所屬的政治組織等資料,判定民主派或建制派陣營,包括但不限於其所申報的政治聯繫。「其他」是指未被歸入建制、民主派別的議員。

讀者評論 1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詳細的戰略分析,希望各泛民政黨仔細閱讀。

  2. @bakervera
    典型去脈絡化理解問題欸!

  3. @探尋 北京市政府幾年前出了一個爛政策,這個就可以成為基層港人拿不到財援的合理理由嗎?內地200多個市政府,你比爛的對象也太多了吧!而家全球都在保經濟,中共都知道要「保就業」,就香港想要癱瘓政府,真系衰過中共呀

  4. 可以順便分析:上年區選選民登記截止日 同今屆立會選舉選民登記截止日5月2號比 呢段時間多左幾多踏入18歲既年輕選民 同幾多長者逝世 仲有幾多新移民成為永久居民擁有投票權

  5. 聽不見基層的哭聲?北京大冬天驅逐“低端人口”的時候聽到那些老百姓的哭聲嗎?

  6. 「抗爭陣營議員需以『攬炒』為目標,否決所有議案,癱瘓政府運作」請問抗爭議員除左癱瘓政府外有無其他恢復經濟的方案?在癱瘓政府的同時點幫助失業、領無薪假基層港人?五大訴求是人權,那基層港人活下去的權利不是人權嗎?若兩者衝突,孰輕孰重?抗爭議員要點選擇?民主制度完善的美國尚有大量失業走上絕路的working class,實現了五大訴求的香港,經濟危機便自動不存在了嗎?

  7. by K:很少发言,作为支持民主发声的内地人,大家和其他民主派人人士也应注意戴耀廷称(大意):取得立法会过半后,如果运用所获得的权利还有待商榷。 另,个人觉得不同意五大诉求都得到同意,不同意“揽炒”所有提案。

  8. 五毛又来带风向

  9. 充分体验到台湾同胞的难处……就是两坨屎里面选一坨给你吃……这样的话,我还是选建制派吧。我真看不出揽炒能有什么好结果。谁能给香港带来繁荣,就选谁。

  10. 立法會既然有選舉,有投票權,有合理抗爭,憑什麼要浪費?是的,中央只想讓它成為橡皮圖章,但有人偏不認命。太棒了。

  11. @樓下 為什麼爭取民主就一定要攬炒?難道不是北京死握強權,不聽民意,才把人逼上街頭絕路嗎?

  12. 疫情过后,全球经济恐大萧条,各地都在抢救经济的时候,民主派居然嫌香港死的不够快,还希望进一步揽炒…中产阶级虚幻的美梦里,既听不见基层的哭声,也看不到远处的危机

  13. 为保障选举公平公正公开,中央政府应该派驻港部队驻守票站,在解放军叔叔的注视下选民公开投下神圣一票,随即秘密唱票。到时候建制派爱国爱港人士全票当选,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