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有心:媽祖與防疫,不該對立

疫情當前,人數龐大的媽祖進香活動可以延期,當然可以減低感染風險。但在討論過程中,仍隱隱透出台灣社會對傳統廟會文化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不足。
2020年2月28日,桃園龍德宮一年一度媽祖遶境提前回鑾。

前幾天,台中大甲鎮瀾宮原訂3月19日出發前往嘉義新港奉天宮,進行共九天八夜的例行遶境進香活動,突然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原因是在網路上有人提出,質疑現在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擴散之時,這樣一場聚集數萬人的活動,會不會成為台灣的防疫破口。

隨著網路發文被媒體大肆報導而發酵,一下子,社會壓力湧到了大甲鎮瀾宮頭上。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第一時間發言表示往新港進香活動會如期舉行,因為「媽祖會保護大家」,引發輿論批評,負責防疫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負責管理宗教事務的內政部長徐國勇,也相繼呼籲各宮廟要考量防疫,做好大型進香或遶境活動延期的準備。

這下,壓力不僅在大甲鎮瀾宮上,也有人關心到原訂3月24日凌晨出發到北港朝天宮進香的苗栗白沙屯拱天宮是否要照原訂行程,連早在2月22日已經出發前往麥寮拱範宮進香的桃園龍德宮,也受到莫大壓力,連去參加龍德宮進香起駕典禮的桃園市長,都成為遭受批評的對象。

最後,政府官員的協調下,白沙屯拱天宮、大甲鎮瀾宮都宣布今年進香暫緩,待疫情平復後再行擇期,桃園龍德宮則被迫暫停進行中的進香行程,緊急回頭北返。

所謂「進香」,指的是一間廟,或是一般人,帶著廟裡或家裡供奉的神明到大廟或者祖廟參拜,通常也會舀取參拜的廟的香火回去(但不一定有舀取香火)。進香是傳統上宮廟之間交流、聯誼重要活動,習俗上認為,舀取大廟或祖廟的增加或延續神明的靈力,可以將這儀式理解成「充電」。在台灣,一年可能有幾千場的進香活動,小場可能只有十數人參加,大場的,例如大甲鎮瀾宮、白沙屯拱天宮的進香活動,可以達到十萬人次。

疫情當前,這樣人數龐大的活動可以延期取消,當然可以減低感染、擴散的風險,但整個社會的討論過程,仍然隱隱透出對於傳統廟會文化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不足。

對於傳統文化不友善的象徵之一,就是其實近期內全台各地都有許許多多的大型活動,但彷彿只有進香活動會造成防疫的破口,遭受輿論不成比例的攻擊與批評。

2020年2月26日,台北圓山的一間宮廟內信眾在參拜。
2020年2月26日,台北圓山的一間宮廟內信眾在參拜。

舉例而言,就在進香活動是否該繼續在社會上被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同時,歌手吳青峰在2月22日、23日連續兩天在台北小巨蛋舉辦了個人演唱會,根據報導,兩場演唱會門票都售出高達九成,在23日當天,蘇打綠的其他成員還上台與吳青峰合體,幾乎所有媒體報導都以「驚喜」、「感動」等正面詞彙描寫這場活動。

上萬人聚集在室內空間的體育館裡,大聲跟著台上的演出吶喊、合唱,長達幾
個小時,這樣的場合發生群聚感染的機率,是否會比大部份在戶外進行的進香活動來得小?另外,在空間更小的場地,例如台北華山的Legacy音樂空間舉辦的演唱會,從二月到三月底,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大多數都如常舉行;也在室內舉辦的UBA大專校院籃球聯賽也如火如荼地按照既定賽程進行;就連預計在3月14日—也就是原本大甲鎮瀾宮預計的進香出發日的前五天—開幕的中華職棒賽事,也沒有人提出是否需要延期的質疑。

事實上,把傳統民俗文化當作必須犧牲的事件,在台灣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在2017年發生的「滅香爭議」,是上一次讓許多宮廟及信徒感到不平的事件。該次事件同樣與「香」有關,因為台灣中央環保署跟地方環保單位在推動改善空氣污染狀況時,採取要求宮廟減少燒香、燒金紙、加強取締燒金紙,甚至違反習俗要求金紙必須集中於焚化爐燃燒,引發不少宮廟及信徒不滿,串連至總統府前的凱達歌蘭大道抗議的事件。當時宮廟及信徒們指出,根據官方公佈的資料,台灣單一空氣污染源來自汽機車,佔了36%以上,其二是工業,佔了25%,燒香、燒金紙的造成的空氣污染,只佔了不到1%,因此質疑為何政府施政總是先想到要「犧牲」傳統文化。

不可否認,雖然台灣大小廟林立,一般民眾也有過年過節、考試、求職、求戀愛運、家人生病時到廟裡求神的習慣,但也不少人把祭祀活動視為迷信、落伍、沒水準,甚至在廟會時向政府檢舉噪音、空氣污染、阻礙交通。這樣矛盾的情結,或許與政府長期「反宗教」的教育有關。

2020年2月16日,一名信眾在松山的宮廟參拜。
2020年2月16日,一名信眾在松山的宮廟參拜。

從1949年到1987年這段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裡,政府以威權統治台灣,對於社會嚴格管控,自然對於宗教活動有嚴密的管理。對於拜拜活動,政府視為鋪張浪費,所以對於每個聚落祭典的日子有加以規範,像是進香遶境這種大型群聚活動,更是得要小心,許多祭祀活動,都必須要能為當時政府的政治目標來服務才行。

如果各位有機會看到戒嚴時期的廟會照片或是紀錄片,可能會看到很奇特的景象。廟會現場,是看起來平常的遶境活動,舞龍舞獅、神將、藝閣、神轎等各種陣頭魚貫而過,兩旁民眾夾道看熱鬧,一片欣欣向榮景象。但鏡頭帶到一旁的牌樓,上面寫的不是「恭祝某神聖誕千秋」,而是「恭祝蔣總統壽誕」、「慶祝總統副總統就職遶境」等等政治性字句。位於台北大稻埕的古廟法主公廟,直到今日,每逢遶境的日子,依然是新曆十月廿五日,也就是紀念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向中華民國政府呈遞降書、後來被中華民國政府訂為「台灣光復節」日子。由於這段歷史,至今法主公廟的遶境,隊伍中還是會出現「慶祝台灣光復節」的字樣。

在台灣一般國民教育中,也灌輸學童「宗教是迷信、落後」的觀念。例如過去台灣的小學課本裡,都會教到孫中山兒時在家鄉折斷北帝廟神像以證明拜神無用的事蹟。在1979年,當時的台灣省政府,還出版了一本名為「迷信害人知多少」的小冊子,透過三十九則淺顯易懂的小故事,來宣導拜拜是一件多麼無知、落後的事情,還會害人妻離子散乃至家破人亡。

在這樣的環境養成下的台灣大眾,雖然在近十多年來因為本土文化的復興,讓許多人重新開始參與傳統祭祀活動,但缺乏對傳統深刻的認識,在「傳統」與「現代」出現紛爭時,許多人自然會站到所謂「現代」這邊。

前面提過,白沙屯拱天宮、大甲鎮瀾宮後來都決定將進香活動延期,就防疫觀點來看,減少大量群眾聚集接觸的機會,並非壞事。不過,在輿論聲聲催促宮廟主事者做出延期或取消決定時,大家似乎忘了,越是大型的活動,要取消或延後越是需要很多的溝通協調。

筆者接觸過的宮廟主事者在剛聽到是否需要考慮延期或取消活動時,第一個反應都是有點茫然,因為他們沒有處理過在決定之後要將如此大型活動延期或取消。「連在2003年SARS流行期間,我們都照常去進香啊」北部某廟主事者A這麼說。他說,廟裡管理委員會其實有在討論怎麼因應疫情調整,但對大家來說,這都是第一次發生的事情,需要多點時間尋求各方意見跟研究。

2020年2月28日,桃園龍德宮一年一度媽祖遶境提前回回鑾。
2020年2月28日,桃園龍德宮一年一度媽祖遶境提前回回鑾。

儘管外界很多人在說,有些廟不肯取消進香活動,是為了進香帶來的龐大「商機」,但對於廟方主事者來講,這倒未必。對進香活動主辦者來說,有三個更迫切的考量:第一,要怎麼對參加的信徒交代?第二,要怎麼對神明交代?第三,要怎麼沿途支援的民眾及宮廟交代?

當筆者詢問A有沒有可能取消或縮小規模,只由廟裡少數執事人員前往進香時,對方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這樣怎麼行?已經這麼多人報名了,要怎麼對報名的人交代?」

如果是取消,A表示,該廟只有幾位志工在幫忙處理報名事務,如果取消的話,勢必要一一聯絡已經報名者退款,「這個行政業務我們實在處理不來」。

此外,由於每間廟進香日期都是經過神明同意的,所以做任何調整,自然都要顧及神意,「怎麼向神明交代」會是宮廟主事者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

所以,在白沙屯拱天宮的延期公告裡,管委會說明將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再請媽祖另行擇日舉辦」,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也說是在他「稟明媽祖」之後對外宣布延期決定,甚至桃園龍德宮決定臨時縮短進香時程的聲明,也提到是經過「媽祖聖示」。

接下來最複雜的,恐怕就是該如何向沿途支援的友宮跟民眾交代了。

2020年2月18日,台北松山的一間宮廟內戴上口罩的信眾。
2020年2月18日,台北松山的一間宮廟內戴上口罩的信眾。

一場大型的進香活動,絕對不是一間廟就撐得起來的。以大甲鎮瀾宮赴新港奉天宮進香為例,九天八夜裡,光是每天駐駕(過夜休息)的廟就有六間,包括: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天宮,每間都是在地有頭有臉的大廟,更別說還有更多停駕(臨時休息)的廟。所以顏清標也說了,在做出延期決定之前,董事會已經去拜會過沿途支援的友宮爭取他們的諒解。

宮廟界是最講求人情世故,如果當初已經跟對方說好進香日期,對方也做好迎接的準備了,臨時決定取消,會被認為是「不懂禮數」,可能造成誤會。所以,在作出取消或延期決定之前,必得先與對方打個招呼、道歉解釋,取得諒解,才能對外宣布。而且,這樣的解釋,不是打個電話就可以,而是必須先約好時間,親自前往拜訪才算展誠意。

以上講的是沿途支援的友宮。再以大甲媽祖進香為例,在過程中,支援的不只友宮,還有許多村莊是全村總動員,準備餐點給隨著媽祖進香的香客使用,從炒麵、炒飯、麵線、粽子、烤地瓜、米粉等餐點,到芭樂、蘋果、西瓜、等水果,還有剉冰、霜淇淋、手沖咖啡、礦泉水、運動飲料等等甜點飲料都有。試想,在原訂進香出發日期只剩三個禮拜的時間,想必許多固定的用餐點都已經開始準備了。假如預定供應兩萬人份的炒麵,或許早已向製麵廠訂麵、製麵廠為了接下這龐大訂單,可能已經排開其他製程,也訂購了原料,準備投入生產了。

此外,進香一直是台灣國內遊覽車業者最大的生意來源,以去年來講,白沙屯拱天宮的進香行程共租用了85輛的遊覽車。今年白沙屯原訂的進香日數達到九天八夜,人數預估會成長,在旅遊業低迷的現在,租用近九十輛遊覽車達到九天,是非常大手筆的一件事,延期後取消,對於遊覽車業者,特別是靠行的個體戶司機,一定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以上這些例子,是要說明進香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間廟的事,但其實一次進香牽動的社會及經濟能量是非常驚人的,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當然也是每個決策者必須考量的因素。而這些影響,絕對不只是表淺地估算「廟方可以有多少香油錢」或是周邊收入來思考,因為這樣的財務流動是共享的,對於主事宮廟來說,進香當然會有收入,但支出也是相當龐大的。

信仰與防疫之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並不是黑白分明、水火不相容的。如同白沙屯拱天宮進香延期公告所言,宮廟主事者思考的,是在「傳統與科學的之間要如何取得平衡,達到符合社會觀感期待又不違反信仰傳統文化」,最後的延期決定,求的是「更適當的時間,在信仰與科學之間達到雙贏的策應」。其實,除了新聞上受到矚目的幾間大廟以外,不少地區性的宮廟也早已決定延期會取消大型進香或遶境活動。

進香是台灣社會非常具有活力與特色的活動,每年也吸引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來參加,不但如此,對於很多民眾來講是重要精神寄託,也是撐起地方庶民經濟的重要一環。當進香活動被視為台灣重要文化資產時,台灣的民眾也應該真的把它看作重要文化資產的心態來看待進香活動,並更慎重看待新與舊之間交融的複雜性,而不是輕易視兩者為對立關係。

(作者為民俗文化研究者)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關於台北大稻埕的古廟法主公廟這一段,作者的功課沒做足。
    鄙人為廟住持後代,可以做一點補充。
    首先該廟這幾年其實已經沒有參加遶境了,所以"至今法主公廟的遶境,隊伍中還是會出現「慶祝台灣光復節」的字樣"已經是往事了。
    其次該廟的所在地點位於天馬茶房(二二八事件原爆點)對面,
    在戒嚴年代,腐敗的官員對廟裡活動公開的打壓與私底下的索賄沒有停過。
    戒嚴政府抑制民眾私底下聚會、但是又歡迎人民拍領導馬屁,
    故把台灣光復節與繞境一同舉辦、「恭祝蔣總統壽誕」「慶祝台灣光復節」等字樣,只是為了減少迫害、保命用的宣傳。
    特一點也不奇特、而且很合理。

  2. 作者就在標題內,"賴有心: ........"。儘管不是重點,但作者該是台灣人,參照其另篇文章,"還我客家話"。
    "共食文化"應該才是台灣進香活動對於防疫最大的威脅。
    我也認為民俗傳統文化往往是被犧牲的一方。但是這萬人等級的buffet,且公筷母匙形同虛設的盛宴,必須擺在這討論的最前頭吧。

  3. 作者是誰?
    端傳媒可以刊出名為(作者為民俗文化研究者)的文章嗎?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可以公開討論的,但沒有作者名字讓我很不爽!
    我本來要討論的是:進香是「民俗活動」或「宗教活動」?既然端傳媒連這種文章都讓作者隱姓埋名,不討論也罷!

  4. 我以後看完全部文章在留言好了,有點糗,哈

  5. 不知道作者來自香港還是台灣,這次事件取得的資料以網路居多還是也有實際走訪。
    民俗活動會被敵視,我認為在於過去不少負面消息上新聞,宮廟體系以及相關活動這幾年下來已被貼上許多標籤: "政治掛勾" "地方勢力" "斂財" "黑道" "環保" "噪音" "占用街道" 等等。
    宗教信眾的確廣大,但隨著時間,生活型態改變,這些民俗活動已漸漸不是年輕族群的生活重心,對很多人而言,甚至覺得這些繞境、占用到街道的活動已經是擾民了,網路主要的發聲族群以年輕人為多數,因此產生了聲量,所以好像輿論真的就是這麼個走向。
    我上面這個說法,先撇除了公眾對於防疫的知識與看待標準是否不均。

  6. 並不覺得社會大眾有對廟會文化不友善,作者有點以受害者自居了。
    我反而覺得大家都挺尊重廟會活動的,遶境時發出樂音、鞭炮聲,難免路過不是同宗教的人家,也不常被抗議吧?
    廟會活動難以掌握參與者,同時人數眾多,除了主動參與者,還有一些被動的參與者,這是防疫不容易掌握的地方。做最壞的設想:假如真的因此引爆疫情,廟方主事者如何因應?推給政府?推給神明?這不是一句「神明會保佑大家」就可帶過的,人應該自己做好準備,才把不可控制的因素寄託給神吧?

  7. 理解學者提出的觀點,但無法認同以下事項
    1. 內文提及媽祖遶境規模盛大,可達十萬以上人次,遠超過小巨蛋演唱會舉行位置的容納人數(約11000人)
    2. 過程參與信徒沒有記名很難掌控
    3. 小學課本並沒有記載「國父折香」事蹟。
    本來也認同作者觀點:遶境活動與演唱會、運動比賽等例的確面臨更大質疑。但顯然是因爲活動規模大、難管理等因素受到質疑,加上引用不實例子,也混雜廟方辦理活動的危機處理問題卻不思優化,這篇學者的文章是在製造對立而不是追求改善。

  8. 這篇有反對延期嗎?慈濟作為慈善團體先不提了,佛光山跟法鼓山跟媽祖信仰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樓上的留言恰巧跟文章互相呼應:台灣人對自己民俗缺乏認識,在缺乏認識的前提下,還極度不友善。

  9. 這篇極為偏頗,一來媽祖繞境是百萬人規模,和其他幾千幾萬人的活動可比?二來媽祖繞境是長途跋涉;三來,不少大型宗教團體也暫停多人活動,難道慈濟、佛光山、法鼓山是反宗教嗎?四來,是延期,或暫停⏸️不是永久取消耶!五來台灣宮廟長期被黑道把持,別裝作若無其事!